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9章 回村看辣椒的收货情况

    回到安阳县看过火锅店之后,她决定三日后开张,因为已经有经验了,这两天准备食材,筹备开业所需之物一切都很顺利。

    开业当天,安阳县一众乡绅富户及段增都到场了,当看到牌匾上知府大人的字时,众人心里只能啧啧……

    论钻营,这丫头说第二,估计安阳没人敢没人说第一,她也太会了吧?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怎么自家就没有个这样的小辈?一众年长的士绅们抚着胡子想不通。

    当尝过店里的口味及小料之后,众人纷纷眼前一亮,嗯:香、过瘾、这么好吃的火锅还是第一次吃到。怪不得能在府城开。

    夏樱知道众人的反响后,也放心了,让安平盯着这边,她去庄子上看秋收。

    凡是佃户地里种她要求的作物,等晾晒之后可以拉来跟她换粮食,别忘了,她可是有几百亩地的人,一部分地还不用交税,收了不少粮食呢。

    要不然凭啥在自己庄子上开酿酒作坊?

    在这边待了几天,一众孩子也去地里帮忙,人多力量大,今年的秋收进行格外快,她这些天抽空就看账本,颜清欢心细,账目清楚,没有任何差错。

    等大部分地里的活忙完后,她从一众孩子里挑出十二个人交给颜清欢先带着,等她从大湾村回来后,由她教这几个孩子,告诉颜清欢认真观察,好好带,如果有品行不好的一定要告诉她,这些孩子以后都是要做掌柜或账房的,人品能力方面绝对不容有失。

    颜清欢向她保证自己一定尽力。

    第二天一早,夏樱就打马回到大湾村,这趟出去又是半个多月,村里除了那几家及刘姓族人以外,家家户户门里门外都晒的辣椒。

    夏樱看着心头火热,在她眼里,这不是辣椒,这是银子,这是她的事业。

    到家之后,徐琳琅看她风尘仆仆,先给她做饭,等她吃过之后才跟她说最近的事。

    包括李瞿麦已于十几天前请期了,他们订亲这么长时间了,既然对方请期,自然要把日子定下,本身想8月份成婚的,但今年种的东西太杂了,加上还要收辣椒,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婚礼,所以把婚期定在十月十六。

    夏樱对此自然没意见,只是问家里给刘春妮准备多少嫁妆,不管准备多少,自己再添一百两。

    对于夏樱的大方,老娘听后自然没意见,都是自己的孩子,她们互相看顾扶持自己更安心。

    徐琳琅给她细数了一下给刘春妮准备的嫁妆,夏樱觉得还不错。

    以家里现在的家底,陪嫁一百两压箱底银子,十五亩地,金头面两套,银头面两套。布匹加绸缎共十二匹,还有十套衣服,六床被褥,外加房间的各种家具,当然,这些都是老朱家友情提供的。

    这些嫁妆再加上夏樱给的一百两银子,包括刘春妮这一年多攒的私房,这已经相当于地主的女儿出嫁了。

    娘俩聊完这些事,夏樱才出房间,就看到李长河在外边等她。

    一见她,李长河就跟她汇报造纸的进度,总之经过反复试验,纸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碎了,但跟买的纸比起来还是差一点。

    他详细地跟夏樱讲完步骤后,夏樱仔细回忆之前看过的视频,包括相关介绍,她猛然想到蔡伦造纸的介绍。

    于是跟李长河说:“你试着给里边加点破鱼网和破布,记住,这些也要泡足时间捣成渣渣,然后再去试,我之前听说有人造纸给里边加这些,你再去试试,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

    李长河听到夏樱的鼓励及方法,立马满血复活,回房间找破布去了。

    打发走他,夏樱去库房查看。

    只要没下霜,辣椒会一直结,加上村里虽然每家种了一小片,但整个加起来也不少,所以这边的院子是辣椒山辣椒海,进去之后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

    夏樱摸了一下,都干得透透的,嗯嗯,不错。

    又看了自己挖回来的花椒树,还可以,花椒一直结,她娘一直安排家里人采,暂时凑合够用。

    看来得跟村长说一声,让大家都种点花椒树,这样才能保证火锅店的正常需求。

    她过去跟村长说了之后,村长喜笑颜开,天哪,这哪里是丫头片子,这简直是个金疙瘩。

    光自己家今年卖辣椒都得了近二两银子了,就这还没摘完,还不说自己才种了半亩地,哎哟,早知道就多种点,这相当于往年半年的收入了。

    她又跟村长说了自己在县城的铺子需要羊和猪肉,还有鱼和虾,如果村长有这方面的门路,可以让对方养这些,她都要。

    村长听后立马跟打了鸡血一样,他小儿子才定亲,听说亲家家里就有鱼塘。

    他把这个消息跟夏樱说了之后,夏樱自然感兴趣,跟他说:“回头咱们去看一下,如果养得好,可以给我店里送。”

    接着,看了一下村长家养的羊和猪,跟他说:“太小了,再等等,等长到100多斤再杀,现在不到百十斤,杀了可惜。”

    从村长家出来后,又去另外几家跟她关系较好人家的家里转了一圈,看过他们养的牲畜和花椒树后,告诉他们可以继续种,她大量收花椒籽。

    至于牲畜,跟对村长说的一样,让大家再养养。

    那几家见她上门,直接把她奉为座上宾,当真是端茶倒水,高接远送,热情至极。让她深刻的感受到来自自家小弟以外人的尊敬,想想那帮找她事的孙子,还是这几家人好。

    心里美滋滋的想着,手里提着几家人硬塞给她的倭瓜、黄瓜、豆角、青菜回家了。

    第二天,她一早就打发刘树根和安心往县城的火?店送了两车干辣椒和花椒。

    等他们走后,夏樱和老娘一块去河边收辣椒顺便看村里人帮她家收庄稼。

    得益于村里人当时赊辣椒苗签的合同,她家这几年都不用雇人收种庄稼。

    而且人多手快,她家的芝麻豆子和土豆眼看收完了,接下来就是把东西全部弄到场畔上摘了叶子晾晒,等晒的差不多,把打稻桶准备好。给地上铺层油布,再把周围挡起来,抓一把晒干的芝麻或黄豆梗直接摔就行了。

    并且芝麻杆和豆干烧起来也特别旺,绿色的豆杆还可以喂羊。

    古代这些活全靠人工完成,忙忙碌碌干了六七天还没结束。

    中间她还抽空去了趟村长的亲家家里看人家的鱼塘,一家十几口人就守着鱼塘过活,所以特别经心。

    夏樱看过之后就跟对方签了契约,每年产出的鱼都有自己的火锅店吃下。

    约定好先每日送20斤之后这才回到村子。

    这天,她正在场畔正摔芝麻,就见远处过来一大群人。

    等稍微近了点儿她才看清,是村长领着徐福并几个侍卫过来了。

    当看到夏樱一身短打,头发辫成麻花辫戴顶草帽正在干活时领旨过来的五人都有点吃惊。

    徐福知道这丫头是农户,但他没想到这丫头这么接地气,别人被册封之后恨不得走哪都让人知道自己是谁,干啥都想摆架子。

    这丫头倒好,不光没有穿锦缎、擦胭脂、戴着精美的首饰在家里执着扇子喝茶,竟然跟普通庄户人一样下地干活。

    徐福和几个侍卫对夏樱的印象又好了几分,除了两个侍卫是京城里的,其他几人都是农户出身,对土地和庄稼本身就有天然的好感,现在看夏樱没有半点娇小姐的架子,反而这么质朴,都觉得皇上慧眼识珠,难怪皇上会在朝堂上维护她,她值得!

    夏樱看几人过来,放下手里的芝麻杆,过来跟几人抱拳见礼,招呼道:“徐公公和几位侍卫大哥安好,这么远的劳大家跑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她这也算是明知故问,她当时把信写好后用自己的印信走的大梁驿站,大梁凡是有品级的都可以通过官驿寄东西。

    夏樱当时塞了五两银子让对方送的300里加急,所以没几天皇上就收到信了。

    当段志恒特意挑个没其他官员在场的时机把信呈给他时,他看到那熟悉的字迹,以为又有什么秘密大事,心里还小激动了一下,嘿,这又是哪个贪官被那丫头发现了?

    兴冲冲展开信一看,原来是那丫头的家人弄出了些新鲜吃食,她自己开个铺子反响不错,想找自己入伙。

    瞧瞧这信上说的,不为君父分忧的臣子不是好的大梁子民,小女蒙皇上恩典得封乡君,让小女从一介草根变成千金小姐,小女万分感激皇上,所以有好事自然要想着皇上。

    还说让自己想办法把官员口袋里的银子掏出来,让他们没有机会藏存银,还肯定地夸赞自己的皇家玻璃厂就做得非常好。

    看看,玻璃一块难求,那帮官员无不拿着金银找门路,给自家多要几块玻璃冲门面。

    整封信读完,看得崇武帝哭笑不得,在这丫头眼里,朕很缺银子吗?好吧,还真的缺,若是不打仗就好喽,一年能省很多军费,军耗!

    崇武帝看着挺暖心,虽说这丫头的信从头到尾写的没有章法,可以说是想到哪说到哪,不像官员给他觐言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经常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在看谏言,是在看八股文,看得他脑壳疼。

    只有这丫头的信,通篇都到位,简单清楚明了,一看便知她想说什么。

    嗯,这丫头不错,有好东西心里想着他,这是个知恩投报的,不枉自己护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