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89章 朝堂上

    苏定邦让人进来,听到他禀报的消息后仰天大笑。哈哈哈,他们西北大营真是骁勇善战得天眷顾。

    没想到此次偷袭有这么好的效果,竟然剿灭了那么多北戎人,之后,边境可安,很多到了年龄的士兵可以退役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了。

    加上最近派出的兵马在天水周边拦截成功,上万人出动,前后夹击把这帮狗娘养的全部堵住现在正在逐步蚕食,相信很快就会把他们剿杀干净。

    来西北这几年断断续续一直在打仗,这一次是剿灭敌人最多的一次,相信经此一役,对方肯定元气大伤。

    至于到底要不要找他们主力决战,还得等明年开春后再说。

    现在天冷了,大军出动不便,所以这次才小范围出动,如果可以,他打算明年开春领兵进入北戎腹地,找到对方主力决战,让边境再无战事,到时他就可以回京述职了,父母年老,他想回去尽孝,这鬼地方谁爱待谁待吧。

    大喜过后他对帐内几人说:“行了,他们既已无碍,大家就不必再商议了,现在回去继续审问那帮人,争取把他们这些年做的事撬出来,包括跟他们有交集的人全部审出来。”

    打发走这些人,苏定帮叫人端来一壶小酒,先忙里偷闲小酌几杯。等出佂的人回来问清情况还得写战报及安排一系列后续事宜,到时他可就没这么清闲了……

    李洛率领一众人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大营,直到看到成群的牛羊,还有后边跟着的马和俘虏西北大营留下的众军士们才知道他们做什么去了。

    不过,奸细探子已经被抓,大营里战战兢兢的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原来这次的行动是一场有预谋的计划,看来以后要老实点,千万别乱伸爪子。一时间西北大营的整个风气都好了!

    对于众人的凯旋而归,苏定邦大喜过望,对出征的军士们设了庆功宴,席间又对军士们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感言。

    接下来,由各带队将军分别说了自己队伍的战果,苏定邦知道他们辛苦,汇报完之后让他们先去休息,明日一早把伤亡人员名单呈上来,然后进行善后抚恤。

    第二天中午,一封苏定邦写的此次西北大营设局挖奸细及偷袭的详细战报,包括朱达的那张炸药弹的制作方法让人800里加急送往京城了。苏定邦还着重描写了炸药弹在这场偷袭战中起的作用。

    夏樱这两日并未闲着,她回来之后休息一晚,第2天一早跟郑英雄请假:带兄弟们去平凉放松一下,还有就是之前说好的马和牛羊她要带走。

    对此,郑英雄自然同意,当时分财物的时候,夏樱少要了一半呢。

    郑英雄同意后给夏樱开了张条子,让夏樱自去领那些牲畜。

    至于夏樱把这些牲畜怎么处理他没问,都快忙死了,哪顾上这些事?

    至于带一众人去平凉放松,郑英雄以为是那种放松,他痛快的答应后还露出个男人都懂的笑。

    直接把夏樱整无语了,呵呵,男人……

    她回去后先带自己几个兄弟去伤兵营看了受伤的兄弟们,告诉他们自己带人去平凉办事,回来给他们带好吃的。

    接着带几人去打听小队阵亡人员的地址,她跟队伍里的士兵们说要进城把银子换成银票,再写封信给他们寄回去,还答应回来时买几坛好酒带给大家,她的所作所为又赢得一波好感。

    几人来到掌管后勤的地方亮出条子,又给对方塞了一两银子后顺利赶出自己的牲畜。

    至于马,当时赶回来的时候,她就把挑好的马让安平几人看着,全程都没让西北大营的人碰。

    包括饮水,吃草料,都是额外付的银子。

    因为是报备过的,即使有人眼红也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他把牲畜和马赶出西北大营,出了大营几人就赶着这些牲畜朝平凉城驶去。

    路上,朱达问她这些牲畜怎么办?

    夏樱说她自有办法,等到了平凉城,先飞鸽传书给京城,让老家赶紧来人,而且这边有镖局的分部,她出来时拿有印信,到时把牲畜先寄存到镖局喂养,再给人家出银子不让人白忙活。

    因为赶着牲畜不方便,大家用了两个多时辰才来到平凉城,经过盘查进城之后打听到镖局的地方,然后兵分两路行动,朱达带人去租小院,夏樱和剩下几人去找镖局掌柜,夏樱亮出东家给的印信,掌柜直接给她开绿灯。

    接下来,给京城传信什么的这些事自然由掌柜帮她搞定,还有牛羊马的寄存。

    夏樱跟他说:每日让人精心喂养,她私下给掌柜十两银子,牲畜们每天吃的草料由掌柜说个数,包括喂养他们的人每日也给人家出工钱,她先付一半银子,等来接收它们的人到了后牲畜全都没问题,再付另一半。

    对于银钱这事掌柜的想推拒,毕竟他们东家发过话,凡是见到拿此印信的人,对于对方提出一切要求,只要合理的他们都要满足。

    但夏樱并没托大,毕竟要麻烦人家,她不好意思那么理直气壮。

    麻利的放下十五两银子,跟掌柜说:她先牵出去七匹马,又让掌柜的帮她准备二十个大麻袋。

    掌柜给她们准备东西时,朱达几人过来了,说平凉城空院子不少,很多人嫌边关乱就迁到天水去住了,他看了几处院子后挑了其中一处还算可以的小院直接买下来,前边住人,后边还有个菜园子,也就几十两银子,所以干脆买下来算了,这样方便。

    再说,等夏樱回去了,他们要长留军队,偶尔也会进城,这样大家还有个住的地方,岂不是比住客栈更方便?

    反正就几十两银子的事儿,夏樱也没说啥,大家过去看了,小院有七八成新,虽然是黄泥土墙,但是上面铺着瓦片,相对来说还不错,朱达用新换的钥匙锁好门,然后向六盘山进发。

    她们回来时间紧,没有在军营多打听,加上雷增福是重点犯人,由苏定邦的亲兵看守,所以,到底交没交代藏宝地方他们也不知道,管他呢,先去看看再说。

    当天下午,他们就来到一处山洞,不巧的是,这地方已经被人发掘过了,看痕迹不是官兵,夏樱估计可能是漏网之鱼的马匪做的,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时雷增幅东西多了,又不可能是雷增福一个人搬进去的,再加上人多眼杂,所以这一处一无所获。

    接着他们又往下一个地方去,从这里赶到下一个地方后直接天黑了,他们进到这个用石头垒出来的山寨里。

    四处查看,这里寂静一片,偶尔有猫头鹰的叫声响起。

    几人找了一处不算破旧的房间,用石头垒了个能生火的地方,打算吃点东西明天起来再找。

    凑合着睡了一夜后,早上起来,留下两个人在外边守着,大家进去查找。

    ~~~~~~~~偶是分割线

    京城,这日,崇武帝刚下朝进了勤政殿,一杯茶还没喝完,太监进来禀报西北边关有八百里紧急军报呈上。

    崇武帝忙让人进来,一个满面沧桑的军士进来禀明身份呈上军报,崇武帝打开看,长荣明显感到皇上身上的低气压,他低着头斜看一眼,皇上盯着奏报面无表情正在看,但他觉得皇上此刻在压制怒气。

    不过一会,皇上的低气压慢慢散去,他又偷看一眼,明显看到皇上翘起的嘴角,这时,常荣才轻轻舒出一口气,我的娘呀,刚才吓死他了!

    崇武帝手中的奏报上写了一串名字,其中还有朝中一品二品的大员,苏定邦在奏报中说:这些都是奸细招供的,滋事体大,他不敢擅专,所以禀明圣上由圣上定夺。

    崇武帝能不生气吗?老子花这么多银子养他们,结果养出一群蛀虫,吃老子的喝老子的,结果背地里还要卖老子。

    不过他爹说了,他是皇上,要喜怒不形于色,不能让人看出他的表情,所以他刚才才忍着怒气没发火。

    不过看着看着,他心情又放松了,苏定邦果然是员虎将,竟然把来犯的北戎人全部剿杀灭还派人偷袭了他们,哈哈哈,真是大快人心。

    奏报中还提到了火药弹,这个东西好,他得赶紧让兵部先做几个出来试试效果,如果真有那么神的话,那么镇守大梁的边军就有保障了,自然,献出火药弹方子的人也要重赏。

    旁边的大太监常荣虽没抬头,但他感觉此时皇上的头发丝都透着喜悦。

    少顷,崇武帝吩咐:把兵部户部尚书和刑部几位尚书和主事叫来,还有在值房公干的文武大臣也叫来议事。

    还有,去安排人写一篇文章印到邸报上,内容就是大梁西北边军斩杀北戎一万多人,这是扬我大梁国威的大功绩,必须好好宣扬。

    接着又让下边跪着的信使起身,等稍后大臣们都到大殿后向他询问西北事宜。

    信使本就是苏定邦的亲信,来之前苏定邦也给他交代了,见到皇上后要如此这般的回话,所以,他也在一边等候。

    紧接着,听到宣召的一众大臣们来到勤政殿。崇武帝先让信使把西北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让他退下。

    接着,让太监把西北奏报交给首辅和一众大臣传阅,有人看的心中一轻,觉得太好了,大梁拔除蛀虫可以肃清朝堂了。

    有人看的背后冒汗,完蛋了,自己做的事被发现了,克扣粮草,让家族子侄冒领军功,这下怎么办?死不承认行不行?

    有的事不关己等着看热闹,有的火冒三丈气得想杀人,崇武帝好整以暇坐在那里看着一众爱卿们的表情。

    当天下午,据说勤政殿爆发了剧烈的争吵,武将们揪住几个文官使劲挥拳头,尤其是管理边关粮草调拨的户部侍郎史而弹,被打的鼻梁骨都断了。

    御史中丞一会儿参这个,一会儿告那个,总之,勤政殿有史以来成为最热闹的一天。

    最后,崇武帝一锤定音:由刑部和大理寺联合金吾卫照着名单抓人,凡是出现在上面的名字连着他们的家人全部抓起来下狱,门口贴上封条,等待审讯结果。

    另外,由段志恒汇同刑部官员去边关审问细作和探子,务必把这个案子查清楚,案件牵扯到的所有官员全部抓起来,任何人都不许放过。

    当天下午,秦霄就联合五城兵马司全城戒严去抓人,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 很多朝臣战战兢兢,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头上。热闹的西京城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大家都谨小慎微,坚决闭门不出。

    一连抓了三日,才把大部分涉案人员抓捕下狱。

    西北奏报到京城的第二天,朝堂廷议过后,段志恒和刑部三名官员就出发了,随行的还有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常荣,常荣这次去是宣旨的,其中就有对夏樱的封诰,这也是崇武帝考虑良久之后下达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