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3章 带些大宁特产

    “十七弟,今日我来向你辞行,本王要回北平了。”

    燕王朱棣披上了狐裘披风,带着太监马和与郑海,向宁王朱权辞行。

    昨天收到北平的飞鸽传书,李景隆大军已经兵临北平城下,形势严峻,返回北平刻不容缓。

    在宁王府,朱棣已经住了一个礼拜左右,过得是相当的悠闲。

    整日住在宁王府里,他一觉睡到自然醒,不愁吃不愁喝。有事没事就是找宁王闲聊。

    没有劝宁王跟着他起兵,没有谈北平的局势,只是下下棋、喝喝酒、听听曲。

    这舒坦的日子比起行军打仗好了多少倍,他原本有些消瘦的脸都微微发胖了。

    “四哥,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吗?我真的舍不得四哥,要不,你再多留几天。”

    听了朱棣辞行的话,宁王朱权微微惊讶,客套话也是免不了的。

    他心里老高兴了,脸上却是一副依依不舍的表情。

    燕王朱棣是他的四哥,一年甚至好几年才见上一面,要说他们没有一点不舍之情,也是说不过去的。

    可他的四哥来的真不是时候!

    八月份,朱权才拒绝了皇帝朱允炆召回京师的诏令,被削掉护卫,受人监视起来。

    这才不到两个月,公开起兵造反的燕王,他的四哥,就跑到他家住了一个星期。

    这不用想都知道,燕王是想拉拢他,想叫他一同起兵造反,对抗朝廷。

    朱权没法拒绝朱棣,不让朱棣住进宁王府,那就是不念亲情,公开反对朱棣。

    朱权可不傻,他知道朱棣北上一定带了不少兵。

    虽然他没有看到燕王的大军,但他收到了燕王在永平打败吴高与夺取刘家口关隘的消息。

    一开始,朱权很纠结。

    不管是加入燕王造反,还是听命朝廷,都不符合他的利益。

    虽然同意燕王住进王府,他却没有要与燕王一起造反的心思。

    他想着,只要燕王提出要拉他入伙,他就对燕王下逐客令。

    可燕王住了好多天了,却一直不提任何相关的话题,这令他无可奈何。

    要不是朱棣主动提出要返回北平,他真不好下逐客令。

    “四哥,我真舍不得你就这么回去了,要不,我亲自送你出城?”朱权握着朱棣的手,眼睛里泪水在打转。

    朱棣哈哈笑道:“十七弟,这怎么好意思让你送出城呢。只要咱们兄弟俩的情谊在,这送别只是一个虚礼,送不送都没关系。”

    “那怎么行!送四哥,那不仅是礼仪,更是咱们兄弟的情分。古人十里长亭送别,我朱权即便不效仿古人,也要亲自送四哥出城。”

    “呵呵呵,那好!”朱棣一脸笑容,深情地看着宁王朱权,又试探道:“那本王要不要进去跟弟妹打个招呼……”

    “不瞒四哥,内人身体不适,只怕是没法亲自送四哥了。回头,我一定将四哥的问候带到。”

    朱棣不无遗憾地说道:“也罢,这妇人嘛,总有那么几天,身子是不舒服。十七弟,你代我问候一声。”

    “那四哥,现在就走吗?”

    “嗯,北平那边有些急事,现在就走。”

    燕王朱棣与宁王朱权两人一起走出宁王府,郑海与马和等随从紧随其后。

    走出宁王府的朱漆大门,朱棣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郑海与马和。

    郑海与马和对朱棣微微点头。

    在别人眼里,燕王与宁王这一通依依不舍的表现,可以说是兄弟情深。

    在郑海看来,这两只老狐狸演技一流,各怀鬼胎。

    牵着燕王的白马,郑海看到门口已经聚齐了一批宁王府的守卫。

    他们个个身披铠甲,腰挂腰刀与长弓,身下骑着的都是北方的良驹。

    宁王的谨慎,可见一斑。

    扶着朱棣上了马,郑海也骑上了一匹战马,众人朝着大宁城外缓缓骑行。

    冬日的阳光洒在厚厚地戎装与铠甲上,并没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黑色的铠甲与白雪一对比,显得比较突出。

    宁王的侍卫并不多,也就十几个骑兵。

    这冬日的阳光并不算温暖,郑海还没来得及换上甲胄,反倒是一身轻松。

    轻轻呼了一口气,刚到嘴边便迅速变成白色晶状体,皮毛围脖上结了少些冰晶。

    这大宁的气温真低!

    白雪皑皑的大宁城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

    街道旁,酒馆开着门,进出的客人也少得可怜,门可罗雀。

    街道两旁,不少小贩摆着在卖各式新奇的小玩意,有各种山货特产与小吃,还有关内外的手工艺品。

    “马和,好不容易来一趟大宁,你去买一些大宁的特产,给你师父和王妃带回去。”

    走到半路,骑在白马上的燕王朱棣扭头吩咐一旁的太监马和。

    “殿下,小的这就去买一些,请殿下放心,马和心里有数。”

    马和抱拳行礼,对燕王点点头。

    他轻轻拽了拽马绳,调转马头向街边的巷子走去。

    马和身材魁梧,若不是没有胡须,骑在战马上,他与其他的侍卫没有多大的区别。

    瞥了一眼马和离开的背影,郑海微微一笑。

    他知道,马和要带走的,可不仅仅是大宁的特产。

    哒哒哒,马儿通过了大宁城的城门,城门洞里没有雪,马蹄声格外清晰。

    出了城关,燕王朱棣一直与宁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众人骑着马,缓缓走向城郊的一片小树林,树林有一支燕王的亲兵早已在此等候。

    朱棣在小树林里停下来,宁王朱权等人也跟着停下来。

    “四哥,这是你的亲兵吗?”朱权瞟了一眼这支精干的骑兵小队,向朱棣询问。

    “没错,这是本王的亲兵,名为飞龙卫。”

    朱棣笑呵呵地回答,同时,向郑海瞟了一眼。

    郑海对朱棣点点头,伸出右手,举过头顶,四指握拳,食指指向天空,在头顶画圈。

    十几名身披白色披风的飞龙卫,骑马聚拢过来,与宁王的护卫紧靠在一起。

    除了这十几名飞龙卫,还有燕军中的几位重要的将领。

    朱棣为朱权一一介绍军中的主要将领,将张玉、朱能、郑亨等人介绍给宁王朱权。

    “殿下,您要的大宁特产,小的已经带回来了。”

    马和拉住缰绳,将马匹停在朱棣与宁王身旁,向两人行礼。

    “好!”朱棣大声叫好,扭头对宁王道:“十七弟,走吧,跟本王一起回北平。”

    朱权那俊秀的脸上露出一丝诧异,眉毛向上翘,眼睛微微睁大。

    他心里一惊,难道他听错了,还是燕王说错了?

    朱权盯着朱棣的脸,随即,又是一脸笑容,呵呵笑道:“四哥,十七不能答应你,还请四哥见谅!”

    “十七弟,若你支持本王,本王愿与你平分天下……”

    “四哥,十七恕难从命!”

    朱棣看了郑海一眼。

    郑海大喝:“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