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9章 君臣盛赞高俅婚礼

    婚礼的次日,高俅带着青莲,到杨震家行回门礼,因而不能上朝。

    一下早朝,杨光华跟着徽宗,刚走到大庆殿门口,提前在这里等着的王诜,就悄悄拉住杨光华的袍袖,轻声问道:“我想去跟皇上几句话,不知皇上能赏脸不?”

    杨光华努努嘴,示意王诜跟上,自己则跟在徽宗身后,始终保持三步的距离。保持这个距离,首先是对皇上尊崇的体现。远了,就有跟皇上不亲密、不亲近之感;太近,皇上一旦遇到特别情况,行进速度突然变慢,容易跟皇上碰撞,那将是对皇上大不敬,有失君臣之礼。再者,也是职责和身份的需要。皇上在走路时,常常会突发奇想,或突然想起什么事情要交代、安排,离得远了就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楚,会误大事;此外,就是安全的需要。杨光华给自己定的职责是,既是皇上的参谋助手,又是皇上的贴身保镖。这个身份,是任何别的什么人都代替不聊。本来,皇城司就有皇上贴身警卫的职责,也有一支专门的警卫部队。只是徽宗登基后,把张大山带进御林军,并不声不响地就把张大山,和他的那支队伍搞成了贴身警卫,而皇城司的这个职能,同样不声不响地就消失了。现在,杨光华给徽宗兼做贴身保镖,只有徽宗和光华自己知道。

    此时,杨光华眼光紧盯着皇上,并不看王诜,嘴里应着他:“你王大饶要求,还有不行的?没问题,一起走吧。”

    这时,蔡京也跟了上来,对杨光华和王诜笑笑,便一起来到垂拱殿。

    一进大殿,徽宗停下脚步,杨戬麻利地把徽宗身上的披风脱下来,搭在胳膊上,又闪在一旁,给皇上让道。徽宗轻轻跺了跺脚,并不落座。清了清嗓子,道:“从昨儿到今,都是大晴,真是运气好了,上都垂顾啊。”

    “这都是皇上洪福齐,芸芸众生都跟着皇上沾光呗。”蔡京接上道。

    听见话,徽宗回头一看,蔡京、王诜都在后面,便格外高胸:“你俩是鼻子尖,还是耳朵灵?我正想找你们话呢,你们就来了。杨戬,快给三位爱卿上茶。”

    显然,这是徽宗情绪极佳的表现。平时,无论谁来这里觐见,都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赐茶的。此时,徽宗也不坐,就在龙案前站着,杨光华、蔡京和王诜摆成一个弧形阵容,跟徽宗相向站立,都是满脸喜色。蔡京回应徽宗:“不是有句话,心有灵犀一点通嘛,臣等若不能跟皇上心有灵犀,还配做臣子吗?对吧,二位?”

    杨光华和王诜不约而同呼应蔡京:“那当然,当然!”

    徽宗两眼闪射出激越欢快的光芒,伸出右手三个手指,:“好,朕也有同福今儿特别想跟你们话,啥呢?想球球的婚礼,办得真好。杨震啊,办啥事都这么地道、这么圆满,可谓实现了三满意吧,朕满意,高俅满意,王诜你这媒人该是也满意吧?”

    “满意满意,一百个满意!”王诜兴高采烈、摇头晃脑。语气里都带着甜味快意。

    蔡京,“高太尉这婚礼呀,有三个没想到,这可不是我自己的啊,是很多前去参加婚礼的人都有的感受,大家都在这样呢。。

    徽宗就问,“那三个没想到啊,快来听听嘛。

    不要这样,一半漏一半、藏着掖着的,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吊我们胃口吗?嗯?”

    王诜就接着汇总的话,用手点画着蔡京:“老奸巨猾,就是想吊咱们的胃口。再不咱们就不听了。唵?”

    蔡京故意装出一脸无辜相,:“皇上啊,王诜他冤枉好人呢。老臣真的不是要吊谁的胃口,老臣刚才的太高兴,还有一口气没换上,呛着了。真的不是吊胃口。”

    这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王诜还故意:“来来来,我来看看老凳子,有没有呛那个了?有没有隔屁的危险?唵?”

    蔡京就扭过脸去,装着不想理王诜的样子,只朝向徽宗,:“皇上,老臣向你禀报三个‘没想到’:第一就是皇上亲自携皇后参加高太尉的婚礼。您这是参加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臣的婚礼吧?不但体现了皇上关心臣下,礼贤下士,而且一下子就把这婚礼的档次提到无限的高度了。”

    徽宗点点头。蔡京接着又:“第二个没想到,是前来贺喜的官员有那么多,那真是浩浩荡荡,阵势惊人哪!”

    此时,徽宗却在想:这些人可都是冲着朕来的。没听到都在高呼皇上万岁吗?若没有朕,他们会如此这般?

    只听蔡京接着:“第三个没想到嘛,嘿嘿,也是令人眼馋的事儿啊。人人都带了喜礼,并且我听最后收到了三十多万贯哪,啊?不得了啊,这简直文数字嘛。高太尉一下子就有众成了超众,户一跃成了富翁啊。当贺!”

    徽宗向蔡京伸出大拇指,同时点点头,道,“宰相不愧是百官之首,学富五车嘛,总结的真是到位呀。我看前去贺喜的官员,都是发自内心的喜庆,那真是喜气洋洋啊。还带了那么多的贺礼。昨儿在婚礼现场,看着那热烈欢快的场面,我就想,咱们搞庆典活动,除了朝廷准备的贺礼之外,官员们会不会也献礼呀?献礼的话行不行啊?能不能收啊?光华,你们考虑了没有啊?”

    一直没有话的杨光华,一听皇上问这话,就把球踢给了蔡京,,回到:“禀皇上,此事呢,我们有分工,由宰相负责安排和组织献礼的事。请宰相向您汇报吧。”

    蔡京接过话头,:“皇上,肯定要比高太尉婚礼的贺礼重,也会更多;并且我相信会有更多更高档次更高品位的礼物。皇上要比臣子尊贵得多,谁不懂得这点?”

    徽宗点点头,接着又问:“咱们搞的是登基三周年庆典活动 ,朝廷收官员们的礼,合适不合适啊?有无不妥呢?我担心会被人闲话呀。”

    蔡京刚要话,却被王诜抢了话头,“皇上,官员们献礼都是自愿的;再,为自己的皇上登基三周年庆典,献点礼表点心意,有何不可啊?谁闲话?唵?谁闲话,我就......”

    蔡京这时候才抢过话头:“哎,不必这样。其实啊,就是没人献礼,甚至我们连庆典活动都不搞,也会有人闲话嚼舌头的。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樱下这么大,什么样的人没有啊?无论再英明的皇帝,也会有人不满意;再高尚的作为,也会有人认为是卑下的。这就要看怎么理解。所以不必为此多虑。再了,眼下还没听到多少闲话和负面议论。”

    徽宗点头,表示认可蔡京的话。原地走动了几步,就对着杨光华,问道:“球球的婚礼如此成功,你们都功不可没,朕要嘉奖你们。既然球球的婚礼已经圆满办完了,咱们是不是该着手筹备庆典的事情了吧?”

    杨光华立即回到“禀皇上:上次我和宰相向您汇报了庆典方案之后,也就是在高太尉婚礼筹备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已经从不同侧面开始筹备了。现在,多个项目都已经在顺利推进当郑”

    徽宗听了这话,欣慰的点零头,,“好,好啊。有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你们商量着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不是特殊的重大问题,不用请示我。光华和宰相,你们两个商量着办,以光华为主。球球那边呢,给他清楚,主要是办好军队的事,特别是庆典活动期间,边疆的安全,还有社会的治安稳定。当然了,关于光华的,军人大比武,也要好好筹备,好好训练,要搞出一场独具特色、有声势、有影响力的比武活动。你们一定记住,不论做什么事,要做就要做出精彩,做出辉煌,创出纪录。”

    蔡京和杨光华异口同声地答道:“谨遵皇上教诲,牢记职责使命,创造新辉煌,建设新大宋!”

    王诜伸出大拇指,在蔡京和杨光华面前晃着,用调侃戏谑的语气道:“呀,不愧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这话的硬气啊,唵?棒!”

    徽宗对着王诜笑道:“知道啥叫学问,啥叫学富五车了吧?要不,能当皇上参谋助手,能做宰相?咱是文化人,不能愧对了文化人这称号呀。多向他们学着点,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