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1 2005年

    很多人对于2005年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一年全球的房地产极其火爆。市场相当景气,赚钱变得更加容易。

    也有人惊叹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广泛。

    其中以谷歌,百度为代表的企业,尤其是如此。

    这一年百度上市,市值轻松超过40亿美金。谁会想到这一年定价才39美金,还很忐忑的罗宾李等人,哪里能想象到,吃了谷歌的概念热度的他们,股价一度翻了三四倍,达到了150美金以上,最终收盘价也高达122.54美金。暴涨354%。

    市值收盘价高达39.5美金。

    罗宾李在这一年的八月,继03年的互联网首富网易丁三石,04年盛大首富陈老板以后,成为又一个“站在风口”的幸运儿。

    受此刺激,同时具备三家公司概念的天星网络,回到大A上市后。

    市值直接超过4000亿Rmb。惊掉无数人的下巴。

    按照九月汇率8.09计算。超过500亿美金。

    实际上很多人认为,这次Ipo是不太失败的,因为在美股上市和港股上市部分,市值都超过了600亿美金。

    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和吴昊等人在国内大A上市的是“优先股”的A级股有关。

    此前,天星网络在美股上市,上市后总股本是50亿股。

    其中属于陈添昇和管理层,包括满天星控股的20亿A级股,并没有上市。只上市了普通股的b级股。

    因此股票缩写就是“天星b”。也就是说,美股流通的天星股票为b级股30亿股,剩下的也是优先给与高盛,摩根,软银和珍爱慈善基金。

    没想到,半年后在港股上市的时候,市值已经从300亿美金,迅速升值到了六百亿美金。这包括新增10亿b级股成功

    募资100亿美金,也就是780亿港币。

    港股Ipo后,市值超过600亿美金。

    但这并不影响大A的A级股,只有A级股的他们估值略低于b级股。

    因为A级股虽然投票权十倍于b级股,但收益回报上面,会优先补偿b级股。如果只是财务投资,肯定持股b级股,更划算。

    最终,吴昊再次在大A,发行了10亿A级股,也就是“天星A”,并且其他A级股20亿股,也会有6个月到18个月不等的解禁期。

    原本A股是不同意这种同股不同权模式的。

    但吴昊直接找到高层,向他们阐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断融资,不断稀释,再加上高管实现财务自由后套现。

    那么天星网络未来必然会被欧美财团控股

    这种情况是必然。而在国内,天星网络很多产业都具有垄断地位。

    一旦全面被外资控股。会威胁到很多问题。

    陈添昇委托爷爷帮忙游说下。

    他成功的帮助吴昊,吴汉等人在大A上市。

    上市后。新增10亿A级股,占总A级股30亿股的33.3%,也就是三分之一。

    占全球总股本70亿股中,为七分之一,也就是14.28%。

    最终短短一年,天星网络在03年,年初募集五亿美金,年末募集20亿美金,04年美股上市又募集60亿美金,05年港股上市,募资100亿美金,国内这次又募集70亿美金。

    五次大规模募资,总计募资255亿美金。

    你会说,天星网络哪里花的完?

    答案是,对于陈添昇而言,只要钱越来越多。

    他可以通过并购花钱。

    比如控股苹果公司,这个估计有点难,那偷袭控股光刻机巨头阿斯麦?

    偷袭控股芯片架构巨头ARm。

    实在不行,后来上万亿美金,现在才几十亿美金的英伟达吃下来也不亏啊。再不行把英特尔打垮的Amd,也就是超微半导体吃下也不难啊。

    未来智能机时代,随便布局一下,都能成为“万亿”级别巨头。

    可惜,如果他不出车祸。

    这一切,都必然会被他弄出来。

    出了车祸以后的他,“已经看开了”。

    这种看开了的后果,就是,“三吴”吴昊,吴汉,吴尊等人,把这宝贵的200多亿募资,进行了“多元化”投资。

    看起来多元化好像很牛逼。

    实际上会导致他们“做什么都不强”。力量不集中固然会规避风险。

    但特么也容易沦为二流企业。

    自然,短期内可能没多大事,时间拉长,就好越来越明显。

    比如看看现在也这么干的微软,雅虎。对比起专业做搜索的谷歌和,专业做智能机的苹果,就发现后来两者都吃了大亏。

    苹果突围成功后,长期压制了曾经pc端系统霸主微软。

    同样,现在还如日中天的雅虎直接被谷歌竞争下,消失了。

    陈添昇在病床上也不想管了。

    这也是他把股权直接捐给新建立的VA基金一个原因。

    05年的陈添昇“好像消失了”。

    直到6月份,为了帮妈妈的公司天羽控股,推出新的组合“筷子兄弟”组合。他才参与了录制《小苹果》。

    果然,这个盛夏,原本被无数女歌手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古风歌曲横扫各大奖项古风作品,成为无数女词曲作家和歌手“救命稻草。”

    原来很多迷茫的词曲作者们,立即翻阅古代诗歌,给他们谱曲。

    借着这股“东方”成名出道......

    还真的成就了不少女歌手。

    陈添昇凭借自己的特殊影响力,成功给国内外歌手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其实90年代就有《月满西楼》之类的作品。

    但没有形成大规模“风口”。

    陈添昇两张专辑借助他全球两个多亿的粉丝,很快风靡以后。

    就给其他人“拓宽了”道路。

    不再只是小众歌曲赛道。

    就在无数女歌手,趁着陈添昇“车祸”后“消失”的窗口,发布自己的古风作品,成功抢到了大量分流的陈添昇粉丝的时候。

    《小苹果》横空出世。

    让筷子兄弟,一夜爆火。

    千万不要小看了,提前七年爆火的好处。

    这意味着,他们和天羽公司签的十年经纪约,可以豪赚,不知道多少“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