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章 入长安,遇贾诩

    马疍会热衷于马超的婚事,和扶风马氏的衰落密不可分。

    扶风马氏正在衰落!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

    往前推几十年,扶风马氏有大儒马融,桃李满天下。

    可如今呢,太尉马日磾屈身于贼,扶风马氏后继无人。

    所以马疍对出身旁系的马超才会格外热情!

    这就好比卢植在河北士族圈子里的地位。

    卢植本出身寒门,但架不住别人卢老师天赋异禀,才学出众,于是被河北士族圈子推出来,当河北士族在朝中的话事人。

    马疍现在就是这种想法!

    他想把马超作为扶风马氏的又一块招牌打出去。

    马疍迫不及待地想给马超牵红绳,想的是让马超和其他豪门结成姻亲,从而再次壮大扶风马氏的影响力。

    马疍的算盘打得倒是挺不错的,可惜杨阜坚决反对。

    当天,杨阜就带着马超和韦康二人辞别。

    总感觉老头儿是想赶紧逃离马氏祖宅。

    马疍想挽留,但杨阜又以公事为由,说不能耽误。

    马超其实还想跟马疍聊聊。

    可他同时也觉得时间紧迫,天子说不定就要被曹操接走了!

    马超只好把此事放下,心想等自己从雒阳返回后,再来扶风马氏祖宅也不迟。

    于是众人道别马疍,继续赶路。

    当晚,使团就抵达了灞桥!

    灞桥位于灞水之上,是闻名天下的景观。

    因为过了灞桥,可就是长安城了啊!

    马超他们很幸运。

    今天长安城外没有军阀混战,所以他们顺利通过了灞桥。

    通过灞桥,马超往前望去。

    只见高大雄伟的长安城,就坐落在不远处!

    北宋词人张先曾说: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

    还有诗仙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可惜汉末的长安城不会有那般繁华的景象。

    而今,长安城那高大的城墙上,满是斑驳的血渍。

    城外荒野尽是无人认领的枯骨。

    长安城外那些阡陌连片的民屋和集市,也都随着汉末乱世的降临,化作残垣断壁。

    城头上几杆“李”字大旗,标志着这座雄城如今为叛逆所占。

    马超走在前列,护着使团向长安城靠近。

    待到城门下,李傕的兵马拦住了使团去路。

    城门官凶神恶煞地吼道:“文牒!”

    马超将杨阜提前给他的文牒递给城门官。

    城门官看了眼马超身后的500甲士,凶狠地说:“要进城可以,把你们的盔甲兵器都交出来!”

    马超心生不妙,这帮子乱军竟看上了使团的兵甲。

    他怒目而视:“我等乃朝廷使团,尔等岂敢阻拦?!”

    那城门官却是笑了。

    尽管马超比他高出一个脑袋,气势逼人。

    但这城门官也是久经沙场的西凉军老卒,一点都不畏惧马超。

    他冷笑着威胁道:“我管你是谁!不上交兵器盔甲,一缕按乱军处理!”

    说罢,他高举右手。

    左右军士立马拔出兵刃!

    铿——!

    城头上也突然冒出数十张弓弩,对准使团。

    马超眉头紧皱,看来这一关是不好过了。

    身后,韦康和杨阜也是脸色难看。

    这帮子李傕手下的乱军,竟然倒打一耙,把使团认定为乱军,简直没有王法了。

    但事实是,如今的长安城的确没有王法。

    李傕的军令就是最大的王法!

    这时,马超想起横野将军杨秋给杨阜准备的书信。

    他马上请杨阜把书信拿来。

    杨阜照做,马超于是把杨秋的书信交给城门官。

    马超对他说:“此乃横野将军杨秋书信,足下何不卖个面子?”

    谁料这城门官连杨秋都不放在眼里。

    城门官讥笑道:“哈哈哈!他一个小小的杨秋,凭什么让老子卖面子?”

    “老子受大司马军令把守城门,他杨秋算什么东西!识相的就赶紧把兵甲都交出来,否则别管本官不客气!”

    队伍里,韦康怒火中烧,想要出来训斥这蛮不讲理的城门官。

    好在杨阜一把拉住了他:“元将,冷静!”

    马超咽了口唾沫,心里充满憋屈。

    堂堂锦马超,竟然在长安城门口被人拦下了。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

    城门突然被人从里面打开!

    那城门官回过头,一脸懵逼地看着城门里面。

    “你们怎么把城门打开了?!快关上!”

    谁料城门里传来一个儒雅温和的声音。

    “是我让他们开的,你有何意见?”

    只见一位身穿黑色朝服的中年文士骑着马从城门里走出来,在他身后还有一辆马车,和少许军士。

    城门官看清来者面门,立马恭敬地跪在地上对那文士说:“原来是文和先生,请恕下官无礼!”

    城门外,马超瞪大双眼。

    此人竟是贾诩!!!

    贾文和!!!

    马超拱手对骑在马上的贾诩行礼,大声说道:“小子马超,拜见文和先生!”

    贾诩听到马超的喊声,把目光转过来。

    “原来是马大郎啊。”

    “喔?义山兄也在!今夜倒巧,都是故人。”

    杨阜出列,拱手说:“文和别来无恙啊!”

    贾诩翻身下马,走到杨阜跟前,握住他的手小声说:“君可是要入城?”

    杨阜点点头。

    贾诩皱眉对杨阜说:“诩可以帮助兄入城,但还请不要将此事说出去。”

    杨阜疑惑不解,贾诩立马小声解释说:“我是偷偷出城,欲往弘农投奔段忠明,请君替我保密。”

    杨阜虽不明白贾诩为何弃李傕而投段煨,但他还是答应贾诩。

    毕竟使团现在需要入城安歇。

    贾诩得到承诺,转身来到城门官跟前说:“杨义山乃我凉州故友,你们不可为难他!”

    城门官悻悻地说:“既是文和先生朋友,我等安敢冒犯?”

    然后退到一旁,放使团入城。

    马超随杨阜、韦康一起上前向贾诩道谢。

    贾诩没有多做停留,只警告他们:

    “义山兄,我劝尔等明日一早就出发,迟则生变。”

    然后他将一封手札交给杨阜:“出城时,从城东霸门出,霸门看守曾受我恩惠,持我手札,他必然不会刁难尔等。”

    杨阜颇为感动:“若无文和相助,杨阜安能完成刺史公务啊!”

    贾诩微笑着说:“咱们就此别过,君到弘农时,可来与吾叙旧,告辞!”

    杨阜、马超、韦康三人亦拱手告辞。

    贾诩随即翻身上马,带着他的马车连夜出城。

    马超本想和贾诩多说两句,但看对方着急的样子,只得作罢。

    “看来只能到弘农再与贾文和相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