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7章 隔岸观火,发展民生

    建安八年正月,东都雒阳。

    新年大朝。

    子下诏嘉奖得胜班师的河南尹贾逵,保留其平北将军职衔,封都亭侯。法正、孟达皆拜郎官,入朝任职。

    浊漳水之战,冀州军大败,淳于琼精锐尽丧,先锋大将张合被俘。

    之后,贾逵合同并州兵马夺回太行山各处关隘,淳于琼被彻底驱逐出上党。

    对于张合,马超递出橄榄枝。

    马超请示子,张合有将帅之下,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应该招揽。

    子准许,释张合无罪,还授其雒阳南部督尉,负责雒阳城南的安保。

    张合对马超感激涕零。

    除开以上几人,朝廷还有一人要嘉奖--黑山军首领张燕!

    战争结束后,张燕正式率黑山军归附朝廷。

    在上呈朝廷的奏表里,张燕告诉朝廷,黑山军部众竟多达十余万!他们都藏匿在莽莽太行山与废弃的雁门郡之间。

    子和百官听闻黑山军有十余万人,都很震惊。

    经过商议,马超、杨彪、赵温、王朗四位大员一致认为,张燕有大功,应该给予重赏!

    马超建议任命张燕为雁门太守,封安国亭侯。命张燕就地将十余万黑山军编户齐民,授予田亩。

    如此不仅能充实朝廷在并州的实力,还能恢复国家对雁门郡的掌控。

    从188年匈奴休屠各胡之乱算起,并州雁门、西河等郡脱离朝廷控制已有十年!

    朝廷如今的实力肯定不比灵帝朝。

    但神奇的是,朝廷与外族的外交形势却比灵帝朝时好。

    在马超集团的努力下,凉州羌胡顺服,并州匈奴称臣。一直以来困扰东汉朝廷的两大外族,竟然在这朝廷最虚弱的时候,表现出从未有过的顺服。

    而这有助于朝廷恢复雁门郡。

    因为如果南匈奴不听话,朝廷根本无法恢复对并州北部边境的控制。

    好在马超早就降服了南匈奴!

    南匈奴单于刘豹,对东汉朝廷马首是瞻。

    所以马超才会建议朝廷,让张燕和黑山军就近编户齐民。

    雁门郡是边塞,恢复雁门有助于将来汉人王朝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民族大义。

    而且,雁门郡除了能防护边塞,对朝廷还有一个更近的意义,那就是防备袁绍!

    并州紧贴着冀州,袁军不止可以从白陉、壶口陉、井陉进入并州。袁绍想的话,还可以派兵绕道塞外,从北部边境南下。

    雁门郡便相当于并州北面的屏障。

    如果袁军从北面进攻并州,他们将会被张燕的黑山军迟滞在塞外。

    袁绍志大才疏,估计不会懂绕道塞外这种马行空的兵法。但是,袁绍不用,将来马超可以用!

    总之,令张燕和黑山军留在雁门,比把他们迁入内地更有用!

    朝廷在关中已不缺什么人口。

    得益于马超西征汉中,朝廷又从汉中迁徙了两万户百姓到河南尹定居。

    雒阳地区的人口已经从建安元年的不足五百户,暴涨至七万户!

    七万户,保守估计每户5口人,那就是35万百姓!

    而马超担任司隶校尉才刚过去两年时光!

    雒阳人口充实,朝廷对关中及周边地区的统治就更加牢固。

    对袁绍这等逆贼也更有底气!

    从明年开始,只要袁绍不发动举国之力进攻朝廷,若只对并州发动两三万饶攻势,那么朝廷便不用从凉州、雍州调兵。

    仅靠司隶校尉部和并州本地的人力物力,应该都能守下来。

    曾几何时,眼见就要灭亡的东汉朝廷,终于恢复到了勉强能与冀州袁绍掰腕子的程度!

    作为东汉朝廷的统治者。

    子刘协对变化心知肚明。

    因而当在朝堂上,子当着百官的面称赞马超。

    子夸赞马超举荐了法正、孟达两位人才!

    还夸赞马超之弟马休,以区区数千人,抵挡淳于琼的两万大军近两月,甚至身负重伤!

    更夸赞河内太守徐晃,徐晃不愧有周亚夫之雄,竟能在高干三万大军的进攻中,稳守射犬戍!

    子对马超举荐的四人都有封赏。

    法正、孟达升任郎官不提。

    马休封【平虏将军】,【泫亭侯】!

    徐晃晋封【镇北将军】!

    封赏完毕,子命人把诏书发出去。

    之后,百官讨论起“关东大战”的事宜。

    关东大战——指袁绍和曹操在关东地区的争霸战。

    此事随着时间发酵,已经被下人所知晓。然而能插手袁曹相争的,如今只有朝廷!

    荆州牧刘表自从宛城一战失败后,雄心不再,寄情于安乐。

    江东孙权,进攻江夏失败使其威望受到打击,不得不回头处理又活跃起来的山越和江东士族。

    益州牧刘璋、交州牧张津更不用,距离太远。

    辽东公孙恭好像还有点希望,但他或许只想在辽东做土皇帝。

    所以,除朝廷无人能左右战局,几乎成了百官们的共识!

    不少人对此事非常殷切,就连子本人都很狂热。

    子心底盘算着是不是应该咬咬牙,再苦一苦百姓。趁袁绍攻击曹操,发兵突袭邺城,一举消灭袁氏!

    朝堂上,子兴奋地问:“诸位爱卿,袁绍攻打曹孟德,曹孟德是我大汉忠臣,朝廷是不是应该发兵征讨邺城,替曹孟德解围啊?”

    此言一出,当即得到不少官员支持。

    不少官员都认为,朝廷应该插手关东之战,也有实力插手袁曹争霸。

    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个人——司隶校尉、骠骑大将军、冀侯马超!

    子也一样!

    讨伐袁绍这等大事,子只能指望马超,也只相信马超!

    太极殿内,子和许多官员都眼神殷切地盯着马超,等马超主动担起重任!

    在他们脑海里,马超绝对是个战争狂人,如此良机他绝不会错过!

    而马超的政氮—太尉杨彪、尚书令赵温、御史中丞王朗三人。眼下也只能面面相觑,静候马超出来扛鼎。

    就算是杨彪、赵温、王朗,他们都认为这是铲除袁绍的绝佳机会!

    以马超的才能,就算不能消灭袁绍,那也能重创袁绍!

    “太尉党”难得一见,没有跳出来找马超麻烦。

    相反,太尉杨彪还主动出列,向子推举马超,请求出兵讨伐袁绍,支援曹操!

    可惜的是,他们的好意,马超没有领!

    面对朝野上下的殷殷切望,马超从座席起身,碎步踏过太极殿中线走道。

    他来到子跟前,举着笏板躬身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袁绍刚进攻曹操不久,尚有余力。臣请陛下为关中百姓计,息兵止战,与民休憩!如此,方为我大汉中兴之正道也——!!”

    子蓦然。

    百官讷然。

    太尉党愕然!

    马超又拿出一封奏表,呈递给子:“臣有中兴三策,可助陛下不废一兵一卒,使关中燕然,海内臣服。”

    “快拿来!”子既急切又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