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1章 马超:“忠君”胜过“孝父”

    建安宫,太极殿。

    马超携百官上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子禀明——太学即将建成,朝廷需要及时确认博士祭酒的人选。

    子问何人可以担负重任。

    马超与杨彪共同推举王朗出任博士祭酒。

    二人推举王朗的理由出奇的一致:王朗师承名儒杨赐,学识渊博,举止得体,在山东、关症江东都有盛名。

    子见马超和杨彪达成共识,明白王朗勾管太学是两党私下妥协的结果,不容更改!

    于是,子只能答应,授予王朗【博士祭酒】一职,秩两千石,司掌太学,为国家选贤养士。

    大殿内,王朗举着笏板出列,声情并茂地向子陈述道:

    “陛下,臣朗以为国家大事,莫过举贤。太学新复,学务繁重,臣若身兼二职,自觉无法尽美,故请辞御史之位,专念太学之务,竭尽肝胆为国培养士才!”

    子没有拒绝,准允王朗辞去御史中丞之职。

    然后,子下意识地看向马超。

    王朗与杨彪、赵温是一党,而今王朗入主太学,那么为了维护政治场的平衡,王朗辞去的御史中丞之职自然轮到马超的人上位。

    否则马超怎会与杨彪达成共识呢?

    马超感受到子目光,果断向子推举崔钧!

    子问:“孟起,崔钧是何人啊?”

    马超遂将崔钧的履历道出。

    他:“启禀陛下,崔钧字州平,博陵人,乃故太尉崔烈崔威考之子。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曾参与诸侯讨董,兵败后寓居荆州,钧父烈为李傕所害。”

    子眉宇间露出一点惊讶。

    子感慨道:“没想到竟又有忠烈愿意从荆州返回,朕心甚慰。既然如此,那就让崔州平接任王景兴吧!”

    话毕,子的目光扫过大殿,象征性地看看有没有人反对。

    子和马超都以为,崔钧出任御史中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谁料,太极殿内突生变故!

    太尉杨彪突然站出来,大声反对崔钧继任御史中丞!

    杨彪上前,胡须如龙须般抖动。

    他:“陛下,崔州平乃奸佞之后,朝廷万不可以御史重任托付于佞臣子!”

    子惊呼:“佞臣子?!”

    杨彪点头解释:“正是!陛下,崔烈当年以五百万钱贿赂买得司徒之位,老臣所以崔州平是佞臣之子。”

    杨彪在这边,马超在旁皱眉怒视。

    杨文先,竟敢过河拆桥!

    马超心底酝酿起怒火,同时快速思考杨彪为何要这样做。

    之前二人已经暗中达成默契,让王朗出任博士祭酒,换崔钧出任御史中丞。

    如果王朗没有暗中倒向马超的话,这笔买卖对杨彪一派来稳赚不赔!

    太学新复,博士祭酒这个职位目前来没什么威势,短期来看王朗辞去御史之位是削弱了杨党的声势。

    但长远来看,太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太学生都是王朗的学生。等以后越来越多的太学生出任朝廷要职,王朗的声望肯定会水涨船高,杨党更会因此获益。

    这是杨彪愿意与马超交换的根本原因。

    太尉其实挺高瞻远瞩。

    但是,如此划算的一笔买卖,杨彪竟然反悔!

    马超思来想去,脑子里只有一个猜想——有人泄密!!

    杨彪肯定是察觉到王朗暗中倒向马超,所以今才会反悔,公开反对马超推举崔钧继任御史。

    只是马超还有一点不明,那就是刚才王朗出任博士祭酒时杨彪为什么不反对?

    马超估摸着应该是杨彪刚才在犹豫。

    或许,杨彪觉得即便王朗倒向马超,让王朗管理太学也可以接受。

    亦或者,杨彪认为凭自己和王朗的关系,他还能将王朗拉回自己的阵营。

    但不管杨彪是什么想法,马超对御史中丞的人选势在必得!

    官场之上,争得就是势头。

    自己人越多,在朝堂话就越算数。

    马超先不去想究竟是谁向杨彪告密王朗已经倒戈,也不管杨彪对王朗是什么态度,他现在要全力把崔钧推上御史中丞之位!

    马超昂首挺胸,在子跟前替崔钧辩解。

    他:“陛下,太尉之言有失偏颇!”

    子问有何偏颇。

    马超答:“上古时洪水泛滥,尧命崇伯鲧治水,九年不成,舜以鲧治水不利,赐死于羽山。夏后氏禹,鲧子也。舜贤明,不以禹为罪臣之子而不用,禹治水,洪水遂退,中州不复灾。”

    子若有所悟:“孟起是劝朕效法虞舜?”

    马超恭维:“陛下圣明!”

    然后,他继续为崔钧辩解。

    “陛下,崔州平之父贿官,然崔州平以之不耻,称其父赢铜臭’。烈唾州平不孝,以拐杖击之,州平走。臣以为,崔烈虽买官,然州平何罪?崔州平鄙其父有铜臭,可见品性高洁!”

    马超讲完,再次向子推举崔钧。

    子听得津津有味,又问杨彪,马超得是否真实。

    杨彪没有否认,崔钧和父亲崔烈的关系的确不睦。

    但杨彪也没有放弃,他辩驳道:“陛下,我大汉以孝治下,崔州平言语恶其父,是为不孝,朝廷岂能用不孝之人为官?”

    杨彪直接一顶“不孝”的大帽子给崔钧扣上。

    马超暗道杨文先赌厉害,赶紧再为崔钧辩解。

    他:“陛下,自古忠孝难两全!崔州平为忠弃孝,诚可贵也!”

    此言一出,太极殿内顿时哗然!

    以孝治国,这可是从太祖高皇帝刘邦起就定下的国策。

    马超如今身居司隶校尉、骠骑大将军,公然声称“忠君”胜过“孝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子暗自吸气,暂时没有话。

    马超“忠”高于“孝”的论点,其实很对子口味。

    汉室沦丧,不就是因为董卓、李傕、袁绍之流比比皆是吗?

    而且,马超本人就是权臣!

    马超敢在朝堂上出这番论点,足可见其忠诚!

    子遂不发一言,静待马超与群臣争论,等到关键时刻再做定论。

    果然,尚书令赵温猛烈地抨击道:“骠骑之言和其缪也!!”

    马超拱手:“愿闻尚书高见!”

    赵温厌恶地还礼,然后继续:“先圣乃仰观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壤,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故是,先有孝而后知忠,万物践行孝道,自然就会明悟忠义。”

    “崔州平不孝,何谈忠义?”

    “骠骑,国家柱石之臣也,还望你不要为奸邪所蒙蔽。”

    罢,赵温拱手退回班列,百官无不以为彩!

    马超也不气馁,赵温刚才的,其实是先汉名儒陆贾的言论。刘邦采用陆贾的言论,然后定下以孝治国的基本国策。

    赵温的话就是两汉官方主流的价值观。

    虽是主流,但要想找出破绽也不难,诡辩即可!

    马超露出坏笑,他今就要给满堂官员来一点的“名家”震撼!

    马超:“尚书所言不错,但吾亦有主张。”

    “所谓父慈方能子孝。反之亦然,子不孝,父之过也~”

    殿内再次哗然!

    太尉杨彪须发扬起,怒斥马超:“马孟起,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