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何肆任由樊艳拉着自己走进瞽楼。

    才走几步,樊艳便站定原地。

    樊艳一摊手,何肆心领神会,交出那枚妙高山印。

    樊艳想着前方将小印随手掷了出去,没有掷地出声。

    却是传来一人的声音。

    “找什么?”

    樊艳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何肆。

    何肆这才说道:“续脉经。”

    再无声响回应,过了半晌之后,有静女数枚,和盘托出,置于何肆眼前。

    那声音又道:“择其一。”

    何肆伸手抚过三盘五摞书册。

    眉头微皱,刚才艳姐所说,着以《续脉经》之名的秘籍有一十七本。

    这上手一摸啊,怎么是十八本了?

    难道是这位短时间又新增一本?

    感受着指肚上传来的积灰摩挲之感。

    应该是吃灰许久了。

    实难想象这些《续脉经》真是直指大道的元经秘旨。

    不过何肆没有犹豫,直接抄起一本,说道:“我选好了。”

    然后数名女子便又是折回。

    樊艳看他这么轻易选中一本,不禁开口道:“就这么随便?”

    何肆笑着摇头,说道:“不算随便。”

    樊艳眉头一挑,好奇问道:“是看出什么门道来了?”

    何肆点点头,旋即语出惊人道:“这么多本之中,就属我挑的这本最厚啊。”

    樊艳翻了个白眼,“你菜市口买菜呐?”

    何肆却是有些小自喜,“别的不说,厚的起码页数多啊。”

    樊艳拿他没办法,又好气又好笑。

    两人走出瞽楼,来到稍显光亮之处。

    何肆靠着樊艳,已经低头开始翻看《续脉经》了。

    樊艳没有再说什么,木已成舟,只希望这本最厚的《续脉经》伪作之中,能多记载了些真迹。

    何肆一目十行,翻书如风振秋叶,不过片刻,便是将全书从头到尾“走马观花”一番。

    何肆叹了口气。

    樊艳见他模样,以为运气不好,挑到本一眼假或是成色差的,刚想安慰出口。

    何肆却是大大方方地将《续脉经》塞入樊艳手中,说道:“艳姐你先拿着看,事先说好的,等你看够了再给我送来就行。”

    樊艳被他的举动逗得咯咯直笑,虽然心下感动,却口是心非打趣到:“这是期待太高,没能达到预期?所以一下子接受不了才顺水推舟抛给我的?”

    何肆摇摇头,“没这回事儿,这本《续脉经》正不正宗我不知道,但是的确当得起高妙二字,我就是感叹里头有诸多玄妙之言,看了好似没看,觉得自己是个识丁的睁眼瞎。”

    樊艳拍拍他的肩膀,“在姐姐这儿装起大尾巴狼了?”

    何肆摇摇头,苦笑道:“读不懂四书五经不成问题,读不懂武学秘籍是真要命啊。”

    樊艳拿着续脉经在何肆面前晃了晃,问道:“真舍得给我看?”

    何肆反问道:“有什么不舍得的?”

    樊艳也不矫情,直接将这本必定是伪作的《续脉经》塞入有容乃大的怀揣。

    然后正经端庄几分,就看着何肆说道:“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换作常人,可不敢相信何肆随手翻阅之举就是在背书。

    何肆故作无奈道:“小弟我天生聪慧,没的办法啊!”

    樊艳轻轻捶他肩膀一拳,“嘚瑟!”

    然后笑容洋溢,“客套话就不说了,姐姐记你的好。”

    何肆点点头,“那我就先回了。”

    樊艳心满意足地蹲下身子,“上来,送你回家。”

    何肆摆摆手,“不用这么客气吧?我已经调息过了,现在能走路了,自己回去就好。”

    樊艳说道:“我也要回家啊,回去将好弟弟给的秘籍抄录一份,你就在我家稍坐一会儿,带着原本回去。”

    何肆想了想,点头说道:“好,那就去艳姐家里坐坐。”

    他也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调理一下伤势。

    樊艳搀扶着何肆,赶往出口。

    樊艳看似随口问道:“弟弟,才十几天不见,你的身子怎么这么孱弱了?还有我在你身上怎么连一点儿气机感觉不到了?”

    何肆苦涩道:“一言难尽啊,至于气机,就是一点儿都没了。”

    樊艳这下不笑了,看着一本正经说道:“我不是随口一问,这回答我就当没听见。”

    何肆点点头,叹息一声。

    然后又是解释道:“艳姐和我说过的话,我其实都记着的。”

    樊艳白眼道:“记着有什么用?放心里积灰啊?你得听进去啊,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何肆轻声道:“刚才那句不是没有戒备的无心之语。”

    樊艳愣了愣,然后骂道:“小屁孩儿!”

    何肆也只是笑笑。

    ……

    何肆在樊艳家吃过午饭,又是拿回了那本《续脉经》。

    何肆以还差一丝雀阴魄化血的境界,催动肾精元气,外达肌肤腠理,做了两个时辰勤勤恳恳的裱糊匠。

    总算是补全了大半伤口,叫自己和出门之前看不出多大差异。

    这才放心回家,大雨已经停了,何肆没发现自己那把油纸伞忘了带,甚至不知道忘在何处。

    无巧不成书,从太平县回家,何肆路过了那家自己曾经上学三年的私塾。

    里头一位稚童嚅嗫背书之声传来,疙疙瘩瘩。

    明显带着几分心虚和畏惧。

    何肆感叹,又是一年蒙学啊。

    不禁放缓了脚步,最后干脆定身,站在学堂外。

    小童背书道:“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古道少人行……”

    王思高王夫子阴沉着脸,昨天便只教了《千家诗》中三首五言绝句,这《秋日》算是最朗朗上口的,怎么还能背不出?

    他用手中戒尺不轻不重敲击桌案,台下小童面色苍白,嘴唇哆嗦。

    入学才第一年,那是知道夫子的用心良苦,更别说达到那“赐打甘如醴”的境界了。

    怕是连“醴”字都不会写。

    其余蒙学小童,都是向这位靠窗的同窗投去同情的眼光,当然还有庆幸,也有幸灾乐祸。

    何肆站在支窗外,对着那个一手攥拳,一手捏着衣角的小童轻声道:“秋风动禾黍。”

    小童如蒙大赦,眼里绽出精光,“秋风动禾黍!”

    王夫子点点头,面色稍缓,说道:“继续,秋风引。”

    这一首诗小童稔熟,三首中的最后一首了,有些逃过一劫的庆幸,心中无限感激,不知是哪位好汉暗中相助!?

    名为朱颖的孩子当即开始背诵,“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背完朱颖双手背后,一脸骄傲,许多落在他身上的同学目光,都莫名变得失落。

    结果王夫子没有家叫他坐下,而是又说道:“继续,汾上惊秋。”

    小童愣住了,说道:“夫子,这不是昨天教的。”

    王夫子面色一沉,“这是大前天教的!”

    朱颖面色煞白,心中叫苦连天,昨天的都记不住,大前天的哪还有印象啊?

    看来这一顿笞教是逃不过了。

    看到朱颖面色如此惨淡,那些失落的目光又是倏然转为希冀,乃至殷切期盼。

    朱颖不知道,在外头看着的何肆却知道,往夫子找人立规矩,杀一儆百,从来都是想打便能找到十足理由打的。

    就像曾经那个刽子手儿子,也是如此的“首当其冲”,如此的“当仁不让”!

    何肆叹了口气,心道帮人帮到底,便压低声音继续背诗道:“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朱颖面露喜色,放学之后一定要找寻这位恩公去,和他义结金兰!

    小童刚要复述一遍,当即就有另外的孩童站起身来,高呼道:“夫子,朱郢作弊!他背不出来的,是外头有人教他!”

    何肆摇摇头,完蛋,露馅了。

    怪自己没有气机,施展不了那传音入秘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