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2章 大义灭亲

    在洛阳城中锦衣卫的推波助澜下,本来已经渐渐平息下来的科举之事波澜再起,城中不断有百姓再次议论起了此事,关于大将军顾举操纵科举考试内定进士名单的流言越传越烈,不少读书人自觉受到了顾举的欺骗和愚弄,愤而四处串连,意图再次组织考生前往太初宫朱雀门外请命,跟大将军顾举讨要一个说法。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每日早上跑到朱雀门外,将朱雀门堵得水泄不通,阻拦官员们上朝,想要以此引起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顾举也没想到这些读书人的矛头会突然对准自己,此刻才意识到自己失策了。

    之前他将话说得太满了,以试题外泄为由草草结案,勉强压下了此事,安抚住了大部分闹事的考生。

    就在他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潜藏在暗处的敌人却再次发难,将祸水引到了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身上,进而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直指自己才是操纵科举考试内定进士名单的幕后黑手。

    一想到这个儿子不仅坏了自己的大事,还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灾祸,顾举便恨得心头滴血,立即派亲兵将三子顾翀抓来大将军府。

    “逆子,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见到顾翀,顾举面色便猛然一沉,语气也很是冰冷,眼中更是隐隐闪动着杀机,哪里还有半点父子之情。

    顾翀因为之前犯下大错,正被顾举关在自己府上闭门思过,本来眼见着风波渐渐平息,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只待风波过后,父亲怒气消了,自己也就可以重获自由。

    可没想到对方竟然不肯放过他,在此时将他之前与廖磬的冲突拿来说事,继而将一切罪责都推到了他身上。

    但此刻面对怒气冲冲的的父亲,他心中还是大感委屈,忍不住叫屈道:“父亲,内定进士名单是你和大哥定下的,我只是负责去搜寻一些有才华的寒门子弟,现在这件事被人捅了出来,怎么能够怪到我一个人身上呢……”

    “逆子,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

    顾举闻言心中更怒,不等顾翀说完,便一鞭子狠狠抽到他的身上,打得顾翀惨叫一声,哀嚎不止,衣服也被抽裂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露出里面触目惊心的血痕。

    听着儿子的哀嚎,顾举却丝毫不解气,反而抡起鞭子,一鞭鞭用力抽打在顾翀身上,打得他满地打滚,皮开肉绽,连连求饶,声音却是越来越微弱。

    “父亲,你这么打三弟,会把他打死的。”

    就在此时,顾翃不知从何处出现,冲过来跪在地上,一把拉住鞭子,苦苦哀求父亲顾举可以饶了三弟顾翀。

    可顾举此时正在气头上,用力抽走马鞭重重一鞭抽打在顾翃身上,恨声道:“你还有脸为他求情,当初你是怎么跟我说的,说你自己会亲自安排这件事,绝不会假手于人……可是现在呢,你就是这么亲自安排的?”

    顾翃的后背被父亲狠狠抽了一鞭子,只觉得火辣辣的一阵剧痛袭来。

    可相当于后背的疼痛,他的心中才更加难受。

    他也觉得自己父亲骂得没错,若不是他轻信了三弟,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他去办,也不会让三弟这么轻易就泄露了天机,让敌人有了可乘之机。

    他又想到自己之前错信了韩辞,导致龙昭被刺杀,还连累父亲蒙受了不白之冤。

    如此说来,因为自己的轻信,已经不止一次坏了父亲的大事了。

    “父亲说得没错,是孩儿考虑不周,坏了父亲的大事,甘愿受一切责罚,但还请父亲饶了三弟吧。”

    说话间,顾翃挺直了腰背,闭上了眼睛,静静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鞭笞。

    顾举看着长子如此模样,心中更气,想要挥鞭打下去,却怎么也下不去,最终只得狠狠丢下鞭子,冷冷看着跪在地上的兄弟二人。

    “好,我不杀你,也不杀翀儿,你现在告诉我,你打算如何了结此事。”

    早在来之前,顾翃心中便有了主意,如今听父亲问起,当即沉声说道:“父亲,此事因孩儿而起,孩儿愿意承担一切罪责,父亲不妨告诉世人,是我为了培植势力,暗中勾结了主考官,暗中内定了进士的名单。”

    “什么?你这是要……”

    听到长子这么说,顾举不由面色微微一怔,随即再也说不下去。

    他没想到顾翃竟然要主动将全部罪责揽到自己身上。

    片刻之后,他还是面色一沉,厉声斥责道:“你为了这么一个不成器的玩意儿,这么牺牲自己,当真值得吗?”

    “父亲,你错了。”

    顾翀却摇了摇头,随即斩钉截铁道:“孩儿此举并非是为了保住三弟的性命,也是为了保全父亲的声誉。”

    “没人会相信三弟一个人有这么大的本事可以决定一个读书人的前途命运,只有我主动揽下一切罪责,大家才不会再怀疑到父亲身上。”

    “再说,内定进士名单本就是我给父亲出的主意,既然如今东窗事发被人发现,自然应该由我承担全部责任了。”

    顾举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怔怔看着眼前一脸决绝的长子,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

    不久之后,洛阳朝廷昭告天下,尚书左丞顾翃徇私舞弊,勾结考官, 提前内定进士名单,其罪难恕,免去尚书左丞一职,交由大理寺定罪处置。

    而身为流言焦点的顾翀经查实,同样参与其中,同样免去一切官职,交由大理寺定罪处置。

    而大将军顾举以自己 教子无方为由,主动上书朝廷请辞去大将军和尚书令一职,朝廷经过百般挽留,最终只同意将顾举贬为车骑将军,但仍行大将军事。

    随着顾举的大义灭亲,科举之事算是彻底尘埃落定。

    之后为了安抚住落榜的考生,顾举本想重新开考,却遭到了不少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甚至不惜效仿益州的世家大族,以辞官相威胁,逼得顾举不得不妥协,重考之日一时变得遥遥无期。

    至此,很多读书人彻底对洛阳朝廷失望,纷纷往东去投奔徐州。

    但顾举知道,他们面临的最大危机是——

    他们与下邳朝廷签订的和约,很快就要到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