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四十八章:改变与错觉

    “诶!抓住它!”“快上啊!”

    树木茂密的山坡上,三个半大小伙撵得一只鸡乱跑,那头羽毛鲜艳的大公鸡挥舞着健壮有力地大翅膀上蹿下跳,姿态灵活而霸气,一时间比起被人追,竟像在遛人。

    “咯咯咯哒!咯!!”

    可惜在不讲武德的“人海战术”面前仍棋差一招,被攥住了命运的脖颈,它小眼睛里满是惊恐地疯狂扑腾翅膀。

    然后被抓住翅膀根提起来。

    “嘿,这老公鸡真肥。”

    小伙提溜着它,和伙伴们愉快地唱着山歌下山。

    沿途所见的草丛灌木里,不少鸡迈着灵巧的步伐,时而跳上石头,时而滑翔落地,姿态轻盈优雅。

    这里,是原魏地,现并入汉国后推行养鸡的地方。

    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陆大古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实施农业、养殖业技术普及,带来的成果,就是新占区域日渐稳定,平民吃得上饭,还有肉了——相对平坦的地方改造粮田,丘陵等地势高高低低的地方则成了养殖场。

    不得不说,养殖动物瘟疫曾是最让大古头疼的问题之一。

    公元前可没有抗生素,大量家畜聚集容易生病,古时候鸡瘟很普遍,出现一场整个鸡群都会废掉,没法食用,即使到了后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鸡瘟也基本每年一次,所以古人有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对此,结合石器时代三十年、本位面十余年经验和穿越前的映象,陆大古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散养】。

    家家户户散养或半散养鸡鸭,使它们保持合理距离,并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以作预防。

    即使鸡群染疫,也要将损失控制在单个鸡群内。

    有条件,则鸡舍建到依山傍水的地方,定期用石灰水消毒、清理鸡粪,让鸡把山林当作白天的活动场所,晚上再把鸡食撒在鸡舍,养鸡的山坡荒草少,可以砍掉部分树木种植果树,鸡粪还能充当天然肥料。

    没条件,则将鸡群数量控制在5只左右,每一到两年,视情况定期更换鸡舍。

    “吃饭咯!”

    山下,老人敲打食盆。

    山坡上的鸡一下子扑腾翅膀成群滑翔窜出草木丛。

    老人看着近百只鸡咧开嘴笑。

    他所在的村镇,肉价已经比以前便宜很多了。

    不仅是鸡。

    民间有谚语,头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牛七马八。

    意指几种动物从怀胎到产仔的时间,猫三个月,狗四个月,猪五个月,羊六个月,牛七个月,马八个月,而其中的鸡鸭对应的并非孕期,是相应的吉利日子,不过它们进入产仔期的确很快。

    所以最先出现在更多人餐桌上的是鸡鸭鱼,紧随其后的是增产的粮食,然后狗猪羊。

    瘟疫般蔓延的饥饿不到半年便骤然遏制,走向逆转。

    “改好哩,咱们的日子能过下去了。”

    某个农村宅院里,青年喜笑颜开地同父母妻儿说。

    他们家的锅里正冒出鸡汤的气味,汉国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养殖技术,逆转饥饿的同时,还送来了更廉价的盐、布匹,和许多本历史线人看来价格低廉得不可思议的金器,铁制锅碗瓢盆、菜刀铲子与各种农具。

    “是改好嘞。”

    老父围在餐桌边嘟囔:

    “这汉人来咱这儿,不图财不图人,他究竟图个啥呢?”

    封建时代军队,能保持训练,按时足量发饷,让士兵做到听令行事,已经是天下强军,超过同时代九成军队,不惊扰附近的平民,更是不可思议。

    老人看到,汉军过来,没有搜刮钱粮,没有强征劳力,反而给他们分钱分田分粮,实在过于违背常理,令人恍如梦中。

    “他们不都说了么。”

    青年很肯定地回复道:“咱们呐,本来就是一家人,只不过以前分家了,现在又回到一个家里,都是汉人,自己人!”

    “是啊,他们人还怪好嘞。”老婆婆说,“还送了咱们针线,教咱们织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