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卷七:秦 第五章 复仇者

    公元前221年,宋子城(今河北石家庄市赵县)的一户人家里在宴请宾客,席间传来了激昂愤慨的阵阵琴声,“这雄浑有力的琴声,难道你就是燕国乐师高渐离?”有几位眼尖的宾客认出了眼前击筑的人。“是我,好久没有击筑了。”高渐离淡淡说到。

    自从荆轲行刺的事件发生后,秦始皇越来越注重个人安全问题,他不允许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虽然吞并了六国,但荆轲带给秦始皇的心理阴影没有完全消失,秦始皇发出了高额悬赏令,在全国范围内追捕与荆轲和太子丹有关联的人,高渐离也在名单之中。

    高渐离和荆轲是至交好友,荆轲的死在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了躲避追捕,高渐离背井离乡,隐姓埋名,到了宋子城的一户人家里当起了服务员。为了隐藏身份,高渐离不再击筑,对于酷爱音乐的他来说,这是一种折磨。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淡化高渐离心中的愤懑,反而将他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在一次主人家大摆宴席时,有位宾客在堂上击筑为大家助兴。高渐离放下了手里的活,被熟悉的声音吸引而来,看着他热爱的乐器,不由说道:“这筑弹得有好也有坏。”

    高渐离的话传到了主人耳中,主人觉得高渐离懂点乐理,就让他上来弹奏一曲。高渐离没有推辞,上前击筑。大家很快就被高渐离的琴声吸引住了,纷纷叫好,还赏酒给高渐离喝。乐声激起了高渐离心中的热血,他决定不再东躲西藏了。弹完一曲后,高渐离起身退下大堂,到屋里换了一身行头,拿上了自己的筑,重新回到大家面前,展现出了真正的琴艺。

    国仇家恨,好友惨死,高渐离将积蓄已久满腔愤慨抒发到了乐声之中。高渐离的身份随着乐声被解开,人们这才发现原先这个不起眼的下人竟是燕国鼎鼎大名的乐师高渐离。宋子城原先是赵国的地盘,当天参加宴会的大多都是赵国遗民。听着高渐离的乐声,宾客们仿佛回顾了国家灭亡的经历,无不泪流满面。

    这之后,宋子城的人轮流请高渐离到府上做客奏乐,高渐离的名气越来越大。秦始皇听说宋子城出了一位不得了的乐师,便派人召见。高渐离知道去咸阳是一条不归路,但他没有回避,这一刻他懂得了当年易水送别时,荆轲毅然决然的心情。高渐离再次弹奏了《易水歌》,这次是给自己送行。

    高渐离到了秦王宫后,身份被秦始皇的侍从揭露,“什么,他就是荆轲的好友高渐离,他竟敢来咸阳?”对于荆轲身边的人,秦始皇非常警惕,但他确实欣赏高渐离的才能,不忍心杀了他,就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熏瞎,让他留下来当乐师。

    高渐离默默忍受着一切折磨,尽心尽力为秦始皇击筑。秦始皇逐渐放松了警惕,高渐离的位置也离秦始皇越来越近,坐到了第一排,和秦始皇就隔着台阶。高渐离知道机会终于来了,他将沉重的铅块藏入到筑中,乐器就成了钝器。

    “陛下召见。”高渐离跟着侍者来到大殿上坐好,弹起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曲,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高渐离今天的曲子尤为激昂,秦始皇听得入了迷。曲到高潮时,高渐离突然举起了筑,冲上台阶向秦始皇咋去。虽然高渐离已经在心里已经模拟了无数遍,但是秦始皇闪开了。

    荆轲一个健全的高手尚且伤不到秦始皇,何况一个双眼失明的乐师,结局是可想而知的。高渐离失手被擒,愤怒的秦始皇命人当场处死了他。不过高渐离已经没有遗憾,他和好友荆轲一样都是“士为知己者死”。

    高渐离虽然失败了,但他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六国遗民,无形中激发了反秦人士的斗志,张良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