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太原会战

    背景

    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

    过程

    中国方面,国民政府第二战区以各一部在蔚县、平型关间及天镇、阳高进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结,准备在聚乐堡与日本侵略军决战。日军自月日向西进攻至日,仅二十天,便占领了天镇、阳高、大同、集宁各城市和大片地区。天镇作战失利,追查责任,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伏法。

    年月日,日军独立混成第旅团未经战斗占领大同后,国民政府第二战区接着组织平型关战役,其主力撤至恒山内长城一带防守,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军防守茹越口,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撤至雁门关阵地,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第七十三师及第十五军退守平型关、团城口既设阵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五师进出平型关外,遮断日军后方供应连络线。

    日军蒙疆兵团之一部于月日陷商都、丰镇,续向集宁进攻,其主力攻陷应县、山阴、左云、右玉、平鲁、凉城等地,再向内长城线进攻,以策应第五师团作战。八日突破茹越口,中国守军第二零三旅旅长梁鉴堂殉国。日军进陷繁峙,威胁平型关守军后方,第二战区各部遂于日夜撤向五台山、代县之线,平型关战役结束。

    应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求,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四军、第九军、第八十五师、独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庄赶来太原以北增援。月日卫部集中于忻口附近,会合原第二战区各部,区分为三个兵团。刘茂恩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四师为右翼兵团。以王靖国为总指挥、郝梦龄为前敌总指挥、陈长捷为前敌副总指挥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为中央兵团。李默庵所指挥的第十四军所属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五师及晋绥军第六十八师、第七十一师为左翼兵团,归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统一指挥。..于月日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铺、大白水、南峪之线占领阵地,进行忻口战役。

    日军主力于月八日后相继攻陷崞县、原平,日开始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坚守阵地,进行反击,激战至日,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负伤,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及继任李继程接连阵亡,至日,前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壮烈殉国,官兵伤亡极重,战势呈胶着状态。

    太原会战

    月上旬,日军第二、第二军主力向正定钳击,形势严重。第一战区抽出第一军团、第十四军团、第三军、第三十八军等部,转用于娘子关占领既没阵地,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统一指挥。

    日军陷石家庄后,长驱南进。仅以其第二十师团之一部向娘子关进攻,策应其第五师团之攻势。日后进攻井陉、砭驴岭,中国守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迎击。日突进苇泽关、旧关,被第一军团、第三军包围,消灭甚多,困守数据点,赖空投补给。惜中国军队火力不足,未能将其全歼,围攻至日,日军仍负隅顽抗。

    月日,日军被迫抽调第二十师团全部及第一零九师团一部由冀南回援,第二十师团对娘子关再兴攻击,第一零九师团由横口车站向测鱼镇、南漳城前进。中国军队第三军及增援之第四十一军调集未毕,迎击失利。娘子关侧背暴露,退守平定。第二十师团于日陷娘子关,日进平定,第一零九师团进至昔阳,平定、阳泉相继失守,日军进逼太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傅作义守卫太原。忻口各部队为免于被围,于月日夜开始撤退,转移太原北郊,终以东山失陷,乃渡汾河西撤。娘子关方面撤下部队到达太原,日军已对太原形成包围,只好分路南移或西渡汾河。

    月日,日军第五师团和蒙疆兵团向太原阵地进攻,八日由北城突入,守军向西山突围,太原陷落。日军日陷交城,接连陷祁县、平遥后停止。中国军队退守子洪镇、韩侯镇、兑九峪。太原会战结束。

    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于会战结束后,其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等部转进于晋东南高平、阳城等地;其第十四军、第十四军团等部转进于翼城、沁水一带。妙书斋..晋绥军各部转进于晋西山岳地带,与日军继续进行不间断的战斗,直至年日本投降为止。

    这是一场由国共两党军队在站上协同作战的战役。

    历史意义

    太原会战历时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个半师团共万人,伤亡近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个集团军计个师(旅)共八万余人,伤亡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

    背景

    年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八个师另个旅、个支队(相当于旅)约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八年月八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个师另个旅约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战斗过程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八年月日,日军第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守军第集团军第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月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日,日军第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集团军第八军固守炉桥地区,第军协同第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第军乘势反攻,至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第集团军和第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月下旬,日军第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东路第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第军团第军等部节节抵抗。第军奉命驰援,月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军实施反击,激战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西路日军第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月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守军第集团军第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日,该军守城的第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月日,日军第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师和第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月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第五战区以第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军团第军卷击包围。月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八年月八日,日军第、第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集团军和第、第军团及第军团第军实施牵制性进攻。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月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在南面,第、第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在北面,第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月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日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月日占领开封。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

    战果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