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1.来自锦官城的消息

    本不想设置防盗, 无奈为之。防盗时间过后,就能看正常内容  “犬子兄,阿春和阿提抢了我们的桑树,你帮我们抢回来。”

    “……”

    犬子没兴趣去帮人打架, 他不像庄家的孩子这么清闲, 也不像竹里那些穷人家孩子那样蛮横。若不是情非得已,他不会打架。

    “犬子兄,你把桑树抢回来, 桑树分你一半。”

    庄兰想做交易,她不愧是商人家的女儿。

    “山上的桑葚多得是。”

    正是桑葚成熟时节, 竹里有不少野生桑树, 不稀罕。

    “那我们帮你抓虫,你帮我们抢回桑树好不好?”

    庄兰挽袖子,准备帮忙。她身后站着阿平和阿离, 还有一条小黄狗蛋饼。

    犬子不予理会,他没兴趣。阿提那帮人很久都没到过西岸,双方俨然分河而治, 泾渭分明,谁也不招惹谁。

    见犬子无动于衷,庄兰知晓犬子兄不会帮, 索性在豆田里追起蝴蝶。反倒是阿离和阿平蹲在豆田里,帮犬子抓虫。

    对于他们这些富家孩子而言, 田园生活很有趣, 只当是在玩戏般。

    “犬子兄, 你可以教我弓箭吗?”

    待抓好虫,三人在田堤上歇息,阿平难得开口,询问犬子。

    犬子摇了摇头,他不觉得阿平能学好弓箭,何况自己要干活,没有闲空。

    “白白,白白。”

    庄兰跑猪圈去,拿树叶逗小猪。小猪侧卧在地,吃饱喝足,懒得动弹。

    听得猪叫声,阿离朝猪圈走去,探看里边豢养的小猪。

    易家养有两头猪,都是肥大的猪,终日在地上打滚,浑身脏兮兮,避之不及。再来看犬子家的猪,好小一只,身上皮毛干净。身为一头猪,之所以如此干净,因为猪圈才冲洗。

    “白白,别睡觉了,快起来。”

    庄兰丢掉树枝,拍打双手,弄出声响。小猪摆动耳朵,觉得嘈杂,它对庄兰不予理睬。

    “阿兰,你别去吵猪。”

    阿平过来,正见庄兰用力拍着竹篱笆,弄出啪啪地声响。往时去烦人便也算了,连他家的猪都不放过。

    “它一直都在睡,什么时候不睡觉呢?”

    “吃食的时候不睡觉。”

    阿离回答庄兰的疑问,阿离见过养猪。

    “菜叶子它吃吗?”

    “吃。”

    得到想要的答案,庄兰飞也似地跑过桥,往自家院子奔去。

    不会,庄兰提着一个竹篮子过来,篮子里是两头干枯的萝卜和一些弃用的植物根块。犬子见都是猪能吃的东西,就也由她去了。

    庄兰将一头萝卜丢在小猪身边,小猪立即起身,奔到萝卜旁,欢喜啃起来,一扫慵懒形象。

    阿离陪伴在庄兰身边,两人一个丢萝卜,一个抛根块,把小猪忙得不亦乐乎。

    唯有阿平稳重,他没去看猪,而是跟在犬子身边,看他忙农活。

    犬子将今早采来,晾在屋外多时的菌子收起,放入陶罐中。阿平在旁看着,他没看出这是什么菌子,阿平属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你要学弓箭,你有弓吗。”

    犬子突然问话,大概阿平一直跟他身边,他以为阿平是在纠缠他教授射术。庄家的孩子庄兰便是这般缠人,不折不饶。

    “有。”

    阿平十分高兴,连忙应声。

    富贵人家的子弟,不只需要读书,还得懂弓箭。阿平的长兄庄秉和仲兄庄扬都会弓箭。当初长兄教庄扬弓箭时,曾把阿平一起喊去学习,无奈阿平觉得粗鲁,不乐意学。阿平也不清楚他心态因何而转变,也许是因为阿提的欺负,使得他激发了斗志;也许是因为犬子擅长弓射,是现成的老师。

    这日阿平回去,便和庄扬说,他要跟犬子学弓箭,犬子也答应教他。

    “兄长,我需要买张弓。”

    “明日兄长去县里帮你买。”

    明日正好要去县城买笔墨、针线,顺便去买张弓,给阿平练习。

    县城里有位孙弓匠,工艺精湛,许多人家都是跟他买弓,庄扬兄长总是携带在身边的一副弓,便是出自这位工匠之手,是张漂亮的檀木弓。

    孙木匠的弓好,且不便宜。

    庄扬最多一月前往一次县城,他会采购大量用品,都是为家人添置。偶尔,他去县城也会拜访一个人。

    当年教他读书的儒生周景,有两位弟子,一位是庄扬,另一位年长庄扬两岁,就住在县里,他是庄扬师兄,唤袁安世。

    庄家有马车,进县城方便。第二日一早,易叟便载庄扬进城。

    庄扬购买笔墨、针线,为家人购置布匹、草药,便去孙弓匠那边,选购木弓。孙弓匠认得庄扬,接待殷勤。

    “需一张小弓,一张大弓。”

    庄扬想为犬子也购置一张弓,做为他教阿平弓射的酬劳。

    孙弓匠让学徒取来两张弓,庄扬见弓身彩漆,箭囊用皮革制成,缀有青铜饰,可算奢华。

    “弓身是何材质?”

    美是美,可也要实用。

    孙木匠将弓身各部位材质都做了陈述,大弓所使用的材料,比小弓好,自然也贵上许多。阿平是初学,力气小,适合用小弓,而犬子适合用大弓。一张弓好好爱惜使用,能相随一生。

    庄扬想大弓确实有些贵重,然而即是要赠犬子弓,便送一张好弓,配得上他精湛的射术。

    买得两副弓,庄扬坐上马车,准备返乡。

    县城自然比竹里热闹,商贾往来,店铺众多。居住于临邛的富商不少,许多人都跟庄家一样,在数年前,从锦官城迁来临邛。

    曾听得舅父说,当年锦官城兴盛时,商人马车落落不绝,繁华不亚于都城。

    车马缓缓行进,庄扬打量商肆中叫卖的人们,他想起他的长兄,却不知长兄和舅父几时返家。他们两人在谷昌贩马,深入蛮地,获利虽多,可也令人担虑。

    庄扬的父亲,是位布商,当年庄扬祖父发迹于锦官城,曾一度是城西的巨富。

    “二郎,这便回去吗?”

    马车已驶出县城,路过郊外。易叟数次载庄扬来县里,知晓庄扬的一位友人就住于附近。

    “去拜访安世吧。”

    庄扬笑语,看着山道上盛开的野花。

    袁安世家清贫,家中务农,家境虽然不好,却是曾经的世家子。

    庄扬的马车抵达袁家,安世长兄出迎,告诉庄扬安世在田上劳作,手指向屋前数亩农田。

    “他在田里,二郎在此歇息,我让小儿去喊他来。”

    “还是我去找他。”

    庄扬笑言,躬身行礼。

    袁家院中种桃,正值花期,开满枝头。两个小孩儿在院前追赶嬉戏,庄扬听得身旁犬吠鹅叫,心想真是热闹。

    “阿合,你带扬叔叔去找你小叔。”

    “好。”

    安世的侄子头上扎两羊角,看起来也不过六七岁。他蹦蹦哒哒在前领路,庄扬紧随在后,怕他一脚不慎,滑落到别人家的稻田里。脚下田堤狭窄,不便于行走。

    阿合如碾平地,脚步轻快,反倒是庄扬穿着丝绢锦袍,在草丛中亦步亦趋。

    小孩将庄扬领到一处豆田,豆藤长势茂盛,爬满竹架。庄扬在竹架间寻觅袁安世的身影,却是什么也没寻觅到。

    “安世。”

    庄扬出声叫唤,他声音刚落,立即有一位穿蓝衣的年轻男子从竹架中钻出,他头上戴着草帽,手上拿着一把短柄耨,显然适才猫身在田中锄草。

    “阿扬,你怎么来了。”

    见得是庄扬,袁安世乐呵呵迎来,领着庄扬到溪旁歇脚。

    “今日到县里买布,顺道过来。”

    庄扬收揽被风刮乱的发丝,微微笑着。他穿着一身白袍,优雅恬静,站于这翠绿的农田间,本该十分违和,却又不知为何觉得般配。

    袁安世从庄扬身上收回目光,步下石板,弓身在溪边将手脚上的泥土洗去。他一个读书人,却要终年在田地里劳动。

    “阿扬,来,到我家去。”

    袁安世擦擦手,热情邀请庄扬。每每看到庄扬文质彬彬、俊美卓然的样子,便会想起他们的师父周景。

    当年两人一起受业,庄扬还是一个小孩子。

    “近来县令张榜求才,我险些去应檄。”

    袁安世朗笑,他自己便是避世于郊野,这种兵荒马乱的年头,读书人都不大愿意出仕。无奈家中清贫,他也成年了,七尺男儿,总不至于坐在家中挨穷。

    “后来为何没去成?”

    “前些日不是来收赋吗?春时收赋便算了,竟连孩子的也收取,这县令迟早要完。”

    袁安世提起这事,显然他和庄扬有相同的担虑。

    庄扬轻轻点头。田野四下无人,否则袁安世这话,被人听去了,可就不好。

    两人不知不觉已走至袁家院子,袁安世请庄扬到桃树下落座。

    桃树下有石案草席,安世平日在此读书。

    “哎呀,阿扬,你可要常来。”

    安世兴奋地将棋盘摆上,分给庄扬一盒棋子。

    “来陪你下棋吗?”

    庄扬笑语,摩挲粗糙的自制石子,轻轻敲放在木制的棋盘上。

    头上桃花盛开,田野间牛哞羊咩,院中鸡鸭叫唤,不时夹杂几声孩子们的笑声,真是清闲悠然。

    是女孩的唤声,单听声音也知道是庄兰。

    “犬子兄,阿春和阿提抢了我们的桑树,你帮我们抢回来。”

    “……”

    犬子没兴趣去帮人打架,他不像庄家的孩子这么清闲,也不像竹里那些穷人家孩子那样蛮横。若不是情非得已,他不会打架。

    “犬子兄,你把桑树抢回来,桑树分你一半。”

    庄兰想做交易,她不愧是商人家的女儿。

    “山上的桑葚多得是。”

    正是桑葚成熟时节,竹里有不少野生桑树,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