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章 名声在外

    第二百六十章 名声在外</p>

    张五梁等人疑惑又震惊,眼中出现昨日到现在唯一一束亮光:“怎么个分法?”</p>

    “叔叔伯伯们,这一路到镇上,我们看到麦子虽然倒了,但是因为还要几天才熟透,麦粒洒在地上的不多,若是仔细点收,也有不少。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是啊,他们怎么没想到呢?还是因为心里慌乱六神无主,没心思想这些。</p>

    柳清溪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粮食的问题基本算是解决了。</p>

    俗话说手上有粮心里不慌,就是这个道理。</p>

    面对灾难,面对道路阻塞,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粮食!</p>

    纵观古往今来的历次灾难,百姓们最痛苦的是什么?就是没饭吃。</p>

    “我看了一下,咱们村里女人孩子不少,特别六七岁的,平时上山下河的,能帮不少忙,所以女人负责收粮食。”</p>

    说到这里,杨奕辰插了一句话:“我对星象有点了解,最近几日无雨。”</p>

    呼~~~这就放心了,省的粮食收不回来。</p>

    “伯伯叔叔们,男人负责建造房子,所有男人一起,不光施工队的,就算大家没学过,其他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还是能干一些的。”</p>

    “这倒是,这么说来上百个壮劳力呢。”张五梁心中大概算了一下。</p>

    “还有,家里有存粮的,大家肯定知道大概在哪个位置,先挖出来吃,否则单凭那几户房子没塌的,坚持不了几天。”</p>

    这个时候,柳清溪庆幸这里的房子都是一层的,还都是土房子,比前世的钢筋混凝土好多了。</p>

    那里一旦发生地震,人力十分渺小,毕竟钢筋混凝土的坚固性和重量在那放着,人根本抬不动。</p>

    此时土料能够回归于自然的好处得以有效发挥,人们用铁锹就可以很快清理平整。</p>

    “好好好!”张五梁一看柳清溪这么快想好办法,一百个同意。</p>

    比起十里铺安排的井井有条,有的村子就不同了。</p>

    所过之处到处是受伤之人,只见一个女人浑身是血,眼泪血水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流下,十指指甲整个翘起来,血迹斑斑。</p>

    她拼命的往下刨,声音沙哑,几乎发不出声音,仔细听,会发现她在念叨:“他爹,当家的,你在哪儿,快点出来。”</p>

    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孩跟在她身旁,憋着嘴哇哇大哭。</p>

    房子倒塌的最后一刻,男人拼尽全力将老婆孩子推出去,自己却被掩埋于地下。</p>

    同样的情景不在少数,痛苦的哀嚎从四面八方传来,闻者伤心见着流泪。</p>

    而和十里铺一样突出的村子,非三合村莫属。</p>

    这一场地震,他们村里竟然一半的房子完好无损。</p>

    这个时候,刘村长震惊了:“这......这都是十里铺盖的房子?”</p>

    他手脚微颤,心里的吃惊难以言喻,甚至想仰天大笑三声。</p>

    经柳清溪指导过的房子巍然不动,除了灶台上的锅碗瓢盆散落一地,房子完好,只除了少数有轻微裂缝,但并不影响大局。</p>

    刘村长手脚并用往邻村走去,然后他看到一处处废墟,能有几座完整的就不错了,到处都是血人。</p>

    悄悄地来悄悄的回去,刘村长不知道如何说明,可是,那个小姑娘......</p>

    这算是她带来的惊喜吗?第一时间,刘村长将所有人召集过来:“剩下的房子按照柳姑娘教的办法建造!”</p>

    不用商量,毋庸置疑,柳清溪的方法是最正确的。</p>

    “谁学会了,负责给大家指挥!”</p>

    于是乎,见识到地震中保存完好的房子,人们纷纷效仿柳清溪的新技术。</p>

    以十里铺为中心的几个村子,在震后第二天,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展开轰轰烈烈的自救和灾后重建。</p>

    而柳清溪的大名也在第一时间传遍每一个角落。</p>

    如果说以前这个名字让人怀疑的话,那么现在事实证明,她确实有能力。</p>

    这个时候,当时对柳清溪持有怀疑的人后悔的捶胸顿足,而大胆选择相信她的人欢欣鼓舞,为自己当时的大胆点一个大写的赞。</p>

    此时此刻,柳清溪根本都不知道她已经大名在外。</p>

    她正忙着指挥十里铺的人们干活呢。</p>

    村民们脸上没有灾后的绝望,反而充满希望,是的,任何时候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p>

    特别是面临生命的抉择,就连小孩子都不喊苦不喊累,使劲儿的帮大人收庄稼,一张张黝黑的小脸充满坚定的信念。</p>

    这一次的磨难,没有击垮人们的心,反而使他们心智更加坚强,这种劫后余生的信念支撑着未来的他们克服重重困难。</p>

    ......</p>

    地震之后第五天,十里铺家家户户的房子能收拾的都收拾的差不多了。</p>

    可是,朝廷的救灾赈灾还毫无踪影。</p>

    柳清溪忍不住吐槽,等朝廷的人来了,黄花菜都凉了。</p>

    时间回到两天前,也就是地震第三天。</p>

    加急信件前一天晚上就送到御书房,可等皇帝看到之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朝之后了。</p>

    沉浸在王皇后娇软的身躯中,那种温暖包裹的感觉让他恋恋不舍,就连早朝都心不在焉,恨不得时时刻刻黏在一起。</p>

    不知道这个人到中年的女人怎么做到在众多妙龄少女中依旧脱颖而出。</p>

    啪嗒一声,皇帝猛然清醒,手中的狼毫笔掉了下来,一滴浓厚的墨汁正好遮盖信件上地动两个字。</p>

    “来人,召集文武百官!”</p>

    于是乎,下朝还没离开皇宫的文武大臣即刻被召唤回来。</p>

    面对神色慌张的皇帝,众人心中直突突。</p>

    可是当得知临沂地震,波及临近十八县的时候......</p>

    大臣的脸色是精彩多分。</p>

    “众位爱卿觉得谁前去赈灾合适?”</p>

    以太子为首的众人悄悄后退一步,生怕被皇帝点名,那可是灾区啊,搞不好遇到暴民有去无回。</p>

    于是乎,关于派谁赈灾的问题,在整个金銮殿上讨论了整整一天。</p>

    等赈灾粮饷准备完毕,又是两天时间。</p>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周县令头发愁白了。</p>

    单凭临沂的那点存粮,面对震后流离失所的百姓,根本就是杯水车薪。</p>

    “怎么搞的?上边怎么还不来人?温师爷,赶紧催一下。”</p>

    “大人,已经催过了,说赈灾粮饷已经在路上了。”</p>

    周县令拍案而起!</p>

    /html/book/39/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