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章 盘庚迁都(2)

    <Td></Td></TABLE>

    商朝自商王仲丁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屡次迁都,诸侯离叛等事件,商正面临着被覆灭的危机,现任商王盘庚的父亲祖丁及哥哥阳甲都死于王位纷争,而今盘庚也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奄”是先王南庚所迁的新王都,至今有六十余载,在这之前,王都多次频迁,百姓居无定所,可矛盾依旧,问题似乎变得更多,也更严重了。

    今晚的夜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只有狂风暴雨与电闪雷鸣,王殿在电闪雷鸣的轰隆声中瑟瑟发抖,盘庚独自坐在空荡荡的王座上,王座背后有一幅画着一只类似凤凰,全身银白色羽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鸟,这只鸟是商的图腾--玄鸟。

    盘庚望着王座背后这幅玄鸟壁画,心里感觉像被灌了铅似的无法呼吸,心力交瘁,孤独而又无助,他想逃,想哭,想怒,想一走了之,当他被迫坐上这位子时,一切都由不得他自己了。

    盘庚从小到大一直活在恐惧里,他的父王与哥哥在世时,自顾不暇,只有他的母亲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现在他母亲也走了,想到这,他的心已冷到麻木,没有了知觉,他拔出腰间的匕首,自言自语道:“罢了!”当他手上的匕首正颤颤巍巍的逼近自己血管时,在绝望中还有点不甘在作祟,在他迟疑的那刻,他脑中浮现出他母亲抱着他哥哥阳甲尸体痛哭失声时说的话:“旬儿,你王兄走了,你就是商王,答应母后,你一定要撑下去,活下去,扭转朝政,保护好你的弟弟们,答应母后!”子旬泪流满面的发誓并答应了他母后的请求,没过多久,他母后因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

    想到这,他手上的匕首像得了指令似的迅速从他手上滑落到地上。

    盘庚继位将近一年,他所发布的政令,那些百僚与候甸们大都是阳奉阴违。

    当匕首滑落的那瞬间,他内心反而变轻松了,瞬间也冷静了下来,这时他脑中闪出了两个问题,那余该怎么活下去谁又值得信任呢”

    盘庚苦思冥想后,第一个浮现在他脑里的是百僚中的酒正,姓僖名喜,是个掌酒的政务官,这酒正与他的名字一样简单而阳光,他出生于农民家族,因交不起税而卖身为奴,他的家人多死于王公贵族的奴役中,盘庚母后曾救过他并让他在王殿内当差,僖喜胆大心细,因他来自农民家族,有才却无处施展。

    第二个在他脑中浮现的是负责王畿安全百僚中的惟亚,是一对兄弟,大的叫祁农,小的叫祁牧,这两人武艺超群,为人正直,他们也是来自农民家族,没有复杂的背景。

    第三个浮现在他脑中的是百僚中的宗工,叫酉西,主管祭祀与王殿事务,他一直被其它卿士压制,处处不得志,心里憋着很大的一团火,只要帮他找个释放点便会燃起熊熊烈火,烧掉一切他想烧的人。

    第四个出现的是一个叫荀奇的里君,他上管地方诸候下管普通百姓,是位精明强干又性情刚烈的人。

    在候甸中,有两个大诸侯,这两个大诸侯国是孤竹国与潢国,是商最大的同盟国,实力不分上下。

    孤竹国与潢国是自成汤起就臣服于商的同盟国。

    孤竹国先祖在成汤时期曾立下誓言:“永不叛商,若违背誓言,孤竹国必亡。”

    在商日益衰弱中,曾有孤竹国主君想违背此誓,最后都差点被灭族,直到墨胎云的祖父墨胎竹重新立誓孤竹国“有诺必兑,至死方休”后才重新强大起来,自此孤竹国便开始实践世代守护商王的誓言。

    接下来浮现在他脑中的是他的两个亲弟弟子颂与子敛。

    子颂排行第三,被封为仲王,为人聪明机警又玩世不恭。

    子敛排行第四,被封为季王,爱行旅,喜欢闲云野鹤般无拘束的生活,不喜朝政。

    盘庚看的懂他四弟却看不透他三弟,还有其它多如牛毛的旁支子姓王族,他们都对这个被他弃之如敝履的王位虎视眈眈,想到这,盘庚刚放松的脑神经又紧绷了起来,但他还是逼着自己冷静的往下想,直到可以找到支撑为止。

    盘庚的子族宗亲多分布在王都奄的周围,其中有两支枝繁叶茂的王族,一支是他的堂伯父-子粟,另一支是他的堂叔父-子黍,奄都一半以上的土地与财政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的眼线布满朝堂,在王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从不把他这个商王放在眼里。

    奄都临近黄河水域,百姓常遭水患,五谷失收,王亲贵族只顾享受不顾百姓死活,他坐在这都能嗅到农民与奴隶们的忿怒,这忿怒随时都会如黄河水般爆发。

    除此之外,夷蛮戎狄,时不时的骚扰奄都边境,战事一触即发。

    盘庚想到这,脑袋顿时又头痛欲裂,当他再次想起他母亲时迅速抽离低落的情绪,迎难而上,准备厉兵抹马,励精图治,然后大步流星的走下王座回自己的王寝,明天是诸侯朝觐的日子。

    与盘庚一起失眠的还有一个人,不过这个人不在王都奄,而是在奄都千里之外的巫咸国。

    巫咸国是巫师的国度,巫师巫砻左手持赤蛇,右手持青蛇,这两只蛇非常乖巧的像手环般缠在他手上。

    巫砻正坐于房前夜观星象,紫微帝星在隐隐发亮,奄都天市星稀,慧星扫之,在奄千里之外的北蒙星光实又多,这时巫砻拈花一笑道:“是时候了!”

    盘庚着黄色弁服上绣有山河日月等十二章图案,头戴冠帽,气定神闲的端坐在正座上,堂下的百僚候甸同着黑色弁服,这些百僚侯甸大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次朝觐,盘庚的两个弟弟:仲王子颂与季王子敛全到场,大诸候到场的只有墨胎云一个,四土内的方伯十个都不到。

    王族中他的堂伯父子粟与叔父子黍都未到场,百僚也是零零散散,纳贡更不用说了,这次朝觐到场人数不到三十人,而正常到达人数应是二百人。

    经过一夜激烈思想斗争后的盘庚,看着王殿大堂上零零落落的百僚与候甸们依然气定神闲,不怒自威,宽和的自嘲道:“余登王位一年来,百僚与候甸们就来了“这么多,“诸位若事事都这么齐心,何愁我朝不兴呢百僚们听到这都会心一笑,心中便放松了警惕,冷清的王殿大堂慢慢的也有了点生气。

    盘庚吩咐小疾臣箴管道:“箴臣,你明日送一颗“神龙丸”给潢国雀候”箴管不敢怠慢立即向前领令道:“小臣遵令!”

    盘庚接着道:“诸位今日可有事禀奏”

    这时百僚之一的里君荀奇站出来神情自若的请奏道:“大王,臣有事要奏,又怕掉脑袋,若不向大王您禀奏又有失为臣的本分,所以臣不知道该怎么办”

    盘庚道:“是何事让里君如此为难但说无妨,余赦你无罪。”

    荀奇听到这像得了道免死金牌似的脱口而出道:“大王圣明,臣今日所奏之事是关于您的伯父子粟与叔父子黍的,敢问大王,若他们犯罪当如何”

    荀奇这话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了颗石子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仲王与季王同时向盘庚投去了担心的目光。

    墨胎云仪表堂堂像颗松似的站立不动,他想看看这个盘庚会不会也像他哥哥阳甲那样烂泥扶不上墙。

    今天到场的百僚们有的想知道这位商王值不值得他们追随,而有的是候伯们在王殿内的眼线,所以荀奇一下子就成了王殿上的焦点。

    荀奇的这个问题正中盘庚下怀,这就是他心中想要的那把火。

    他要立威就要杀鸡儆猴,这正是个机会,于是盘庚抑扬顿挫道:“先祖成汤灭夏建商,后因有人乱政而作《汤刑》,就是为了惩罚那些不听号令的人,上至百官候甸下至平民百姓。夏为什么会亡因为夏桀无道,故百姓拥先祖成汤为天子,从先祖建商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现在也快分崩离析了,余父王死了,余王兄登位仅7年也死了,他们是怎么死的他们是被这些朝政拖死的,而使朝纲不振的就是你们这些王亲贵族,百官与候甸各自为营,视《汤刑》为儿戏,败坏朝纲,里君是个忠臣,不畏强权,该赏,盘庚说到这,眼神犀利如鹰般的盯着荀奇道:“你若所奏属实,我赐予你权杖,行司徒之权,若你敢栽赃陷害,我定让你受遍五刑,你可听清了。”

    宗工酉西听到这,心里是羡慕嫉妒恨,我手上若有权杖定把那些欺压我的人打到跪地求饶。

    仲王子颂听后,对这里君荀奇多了点不喜之色,小小里君,胆敢告发宗亲,子颂平时受了子粟不少好处,但此时不敢露出不喜之色。

    荀奇朗声道:“遵王令!”其它百僚见盘庚软硬兼施,那些怀有异心的百僚们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盘庚道:“里君,子粟与子黍所犯何事”

    荀奇道:“大王,这两位宗主,所犯之罪有三条:

    其一,身为宗主却不来朝觐,犯《汤刑》之颠越不恭之罪。

    其二,他们生活穷奢极欲,**成性,犯《汤刑》中十愆之罪,

    其三,世间万物皆属大王,身为宗亲臣子,不尽臣子本分,犯《汤刑》臣下不匡之罪,以上任何一条皆可灭其族。”

    子颂这时逮住机会怒道:“大胆里君,灭族,大王与吾等皆是王族宗亲,你想造反吗”

    荀奇不卑不亢道:“大王是大宗,季王与仲王还未封候也算大宗,两位宗主是小宗,《汤刑》中有注明宗族若牵涉太广,可酌情考虑从全族降为满门。”

    盘庚宽和道:“王弟,里君所言极是,里君之忠实乃我朝之福。”仲王子颂听后只好默不作声。

    荀奇听后,心里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自己终于受到商王赏识,担忧的是那些王公贵族及卿士们大都官官相护,耳目众多,搞不好还要赔上性命,这时荀奇又继续道:“大王,臣出王门外,若不出几日便意外身亡,必是这堂上之人告的密,大王,你到时可要为臣做主呀!”子颂听到这心里气不打一处来,用余光偷瞄一眼盘庚后便作罢了。

    子敛对这荀奇倒是颇有好感,只是自己对于这些实在没有太多兴趣便继续沉默不语。

    盘庚这时用眼横扫了下王殿上的众百僚一眼,他的眼神像把刀似的冷厉道:“里君所言,诸位可听清了?”百僚们都纷纷表了态。

    盘庚继续道:“若里君果真意外身亡,余定诛众位满门,绝不让坏种族得以延续再危及后代。”众百僚吓的两腿发抖,此时的墨胎云对这个新商王又有了新的期待。

    盘庚这时把目光定格在了宗工酉西身上道:“酉西,余也赐予你杖,协助里君荀奇办好此事。“酉西掩不住的兴奋道:“谢大王!”朝觐完毕后,众臣各自散去……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