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三章更好的时机

    <Td></Td></TABLE>

    皇帝猜想的与事实分毫不差,赵兮也没有什么好否认的,直接说道:“陛下英明,只是大周的江山不会颠覆,王爷他对您忠心耿耿。”

    “切……要不是朕活着还有些用处,或许不用等今天,他早就在清河长公主去世时就行大逆之举了。”皇帝面露不屑,显然此时他并不喜欢听那些恭维的话。

    “可是陛下,靖王他始终没有做,您是天子,一言一语都有史家记载,可不能随意给人扣帽子。”赵兮的话说到这,旁边负责记录的史官已经自觉地停下笔了。

    见此情景,皇帝再次大笑:“看吧,史官的笔都不敢动了……”

    经年头一回见皇帝这样失态的模样,忙上前伏在榻边安慰道:“陛下,你别多想了,国师她还是很好的,是她劝说靖王殿下改邪归正的,您还是皇帝。”

    皇帝摸了摸经年的头,罕见的慈祥模样:“傻孩子,朕当然还是皇帝,不过有名无实罢了。你还没说,你怎么进宫的?这会儿除了靖王的人,应该没人能靠近皇宫才对,你祖母怎么样?”

    “臣是跟随父亲一起从东海回来的,家父与王千禧是旧交,遂臣留在军营,帮主王将军训练阵型,最终剿灭了所有叛军,只是杨信逃跑了。”经年很诚实,他也不会做欺君的事。

    皇帝闻言问道:“你这么小,就能排兵布阵了?”

    经年认真点点头,并安慰皇帝道:“所以陛下放心,经年会保护您的!”

    皇帝喜笑颜开:“好,经年真是长大了,有上进心,可惜朕没有儿子,否则也会是如此。”

    赵兮见皇帝心情缓和了一些,便趁机说道:“臣已经收经年做弟子,以后经年会有好的前程。只是靖王那边,陛下还要大加封赏才是,毕竟是他平息了叛乱。”

    皇帝靠在了榻上,说话非常平和,但看得出他的心灰意冷:“杨信刚骑兵,独孤未雪十万镇北军就出现在长安城外,到底是谁在谋反?朕心里清楚,也由衷佩服靖王他的用兵如神。”

    “若不是陛下这些年松弛懈怠,自然不会有今天。”赵兮是看不惯这幅委屈模样的,明明是自作孽不可活。

    谁知皇帝握着经年的手,不经意间竟说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话:“你以为朕想松弛吗?当年朕以非常手段登基,全靠靖王一力支持,那时的长安城外驻扎了二十万精兵,皆是他独孤未雪一手带出来悍兵猛将。那时的大周江山他是唾手可得,所以清河长公主才用异姓王和理政之权来做交换,让他既能有个忠义大的名声,又可以掌握实权,那时的杨信辞官交出兵权,也是不得已。清河公主用心长远,可惜朕终究是辜负了她的期望。”

    赵兮再次听说了清河公主的事迹,不得不对这个女人再次刮目相看,她的素手一挥,就可以让摇摇欲坠的大周国祚再延续几十年,即使是她应死了。

    “请和公主真是奇人,不过我朝有公主登基的先例,清河公主为何不自己称帝,定可重张乾坤。”这也是赵兮想不通的地方。

    皇帝握着经年的手拍了两下,叹息道:“皇姑姑她与经年一样,患有重疾,不能操劳过度,与其英年早逝,不如在皇室危难的时候援手更有价值。”

    清河公主有重病,这点独孤未雪当时并未跟她提过,可见独孤未雪也是不知道的,不然以他的性格,当年必不会受公主要挟。越深的了解,越让赵兮佩服这个死去多年的女人。

    赵兮叹口气,淡然说道:“皇室子嗣稀薄,女人如清河长公主者疾病缠身,如太后者手段上不了台面,陛下一生为情所困,或许便是气数将尽,陛下无力回天,亦不必自责。关于晋封的事陛下好好想想,靖王在朝露宫开庆功宴,臣还要去露一露脸,告退。”

    说完赵兮就拍了拍经年的肩膀:“你也一起走吧,不要打扰陛下休息。”

    经年遂起身要跟赵兮一起走。

    可是皇帝却站起身下了榻:“朕不自责,因为他过不了你这关,无论你承认与否,这皇位终究是我高家血脉继承的。”

    赵兮身形微一停顿,没有回头,仍旧带着一脸茫然的经年出了紫宸殿。

    皇帝方才那番话,经年听得清楚,他脑子很快就反应出来,皇帝的意思是赵兮姓高,也就是高兮,是他那苦命姑姑的女儿。

    而从他么说话的神情来看,赵兮明显是知道自己身份的,因为皇帝说这些的时候她没有半分惊讶,既然如此,她为何还要收他做弟子?他们该是同辈才对。

    这些疑问,经年没有问,他只是默默的跟着赵兮,往朝露宫的方向。

    赵兮见经年这一路都没说话,甚是欣慰,认为自己的徒弟非常上进,刚说过的话,便都记住了。

    朝露宫中,桌子上尚未端上任何汤菜,那些将领们就已经喝开了,独孤未雪未雪自然也免不了要一起喝几杯,毕竟这几年他在长安,远离边防,与边关这些人疏远了不少,喝酒能让人快速的熟络起来。

    赵兮刚一进门,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王千禧率先站起身来说道:“这就是国师,你们快行礼!”

    这些人都是跟随靖王多年的老人,自然知道赵兮身份特殊,纷纷起身行礼还算恭敬。

    赵兮踱步走到王千禧面前,不冷不热的说道:“王将军上次相见时还喊打喊杀的,现在这般热情,倒让本国师不习惯。”

    王千禧是个粗人,有些木讷,并不觉得自己那日是得罪了赵兮,仍旧笑道:“那日末将愚钝,没有送国师进城,不知国师后来是如何进城的?可说来听听,让俺长长见识。”

    肖光闻言也附和道:“是啊,杨信把长安城保护的可严了,当时我不知城中情况,也不敢轻信旁人,为了跟王爷通信,可是费了不少劲。”

    赵兮脸色微沉,看向一旁静默坐着的玄四,点名说道:“哟,玄四什么时候回来的?那日本国师跟你一起进城的,你来说说,让他们长长见识。”</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