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战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说的太正确。相比起战场上的厮杀,背后的政治较量才是真正的决定力量,他们能够决定战场上的胜负。就在段祺瑞宣布辞职之后的第二天,1917年10月17日,程潜率领湘桂粤部队继续北上进攻北洋军。

    完全是两种状态。

    程潜是湖南人,是孙中山的人,一心想做的就是把北洋军赶出湖南。程潜是这样的状态,也影响了程潜麾下的军队。特别是湘军,他们是湖南人,当然是不愿意北洋军统治湖南。至于桂军和粤军,陆荣廷也想给北洋军一个下马威,告诉他们自己不是好惹的。所以湘桂粤三省部队士气很高。

    而王汝贤和范国章这边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前段时间两个人阵前停战之后,又是呼吁南北议和。虽然事情做出来了,可是两个人并不是没有担心。毕竟这可是公开和要武力统一的段祺瑞唱反调。目前来说段祺瑞在北洋军,在中国依旧是最有权势的人。论实力,冯国璋都不是段祺瑞的对手。

    王汝贤和范国章两个人虽然也算是北洋军高级军官,但是和段祺瑞相比,那就什么都不是,天上地下的差别。他们两个人不是不担心段祺瑞会不会报复,因此这段时间也算是心惊胆战。

    可是好消息传来。

    段祺瑞要下台了,已经递上了辞职报告,只要冯国璋签字段祺瑞就要离开中央。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府院之争冯国璋赢了。

    这个消息也让王汝贤和范国章算是长舒一口气。

    奶奶的,赌对了。

    只要冯国璋大权在握,肯定不会忘记两个人的功劳。说不定冯国璋会赏他们一个地方督军。他们不仅很高兴,而且也非常松懈。

    因为他们可是表示过要南北议和的。他们相信短时间之内双方是不会打仗的。

    可惜。

    可惜他们这边开始松懈,但程潜这边不一样。程潜看到王汝贤和范国章部队的松懈,立马抓住了这个机会,因此和想象中不一样,反而是带兵猛攻他们。一支部队松懈下来,想要重新紧张是非常困难的。本来王汝贤和范国章大谈议和,已经让部队士气大降。现在被程潜猛攻,部队并没有多少抵抗就立马溃散。在湘潭和株洲,北洋军是接连吃败仗,这几个地方被程潜全都拿下。

    而且在宝庆被击败的晋军孔繁蔚旅,并不清楚湘潭已经被程潜拿下。因此贸贸然从湘乡地区退入湘潭,被程潜直接包了饺子。随着湘潭和株洲的陷落,长沙已经完全在护法军的兵锋之下。

    湖南局势不好,北洋军内讧则是继续加剧。

    1917年10月18日,也就是湘潭、株洲被护法军拿下的第二天,直隶督军曹锟、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发表通电,要求停战,南北议和。

    本来一直都是长江三督,可是突然变成了直系四督,让冯国璋这边声势大涨,压住了段祺瑞。曹锟这个人游离在段祺瑞和冯国璋中间,虽然很多人认为曹锟更像是直系,可是他和段祺瑞的关系也一直不错,左右摇摆被誉为是“两栖督军”。曹锟目前担任直隶督军,手中不仅有北洋军最精锐的第三师,还有一大堆的直隶地方部队,什么直隶第一混成旅、直隶第二混成旅这种番号的部队很多,实力非常强大,在北洋军的地位举足轻重。可是此次突然和长江三督一起发表通电,让段祺瑞非常受伤。

    就在这一天冯国璋免了段祺瑞陆军总长的职务,由王士珍接任陆军总长的位置。

    北洋军内部为了争权夺利,根本就没空搭理湖南的战事。而程潜则是利用这个机会,带着部队继续北上。1917年10月20日,程潜率领大部队围攻长沙。王汝贤、范国章已经是惊慌失色,根本就无法组织部队防御。打了不到一天时间,两个人的部队就完全溃败。两个人只能是带着残兵败将逃离长沙,退往岳阳。程潜、赵恒惕、刘建藩这些部队顺势进入长沙,重新占据长沙。

    程潜进入长沙之后,立马召开湖南各界代表会议,推举陆荣廷为湘粤桂巡阅使,谭浩明为湖南督军,程潜为省长兼军务会办。然后部署作战计划,留下少数部队看家,大部队趁着大胜之势继续北上,进攻岳阳。

    可惜桂军和粤军部队进入长沙之后,都停止北上的步伐。如果仅仅是湘军,那么当然是没有能力进攻岳阳。因此程潜给谭浩明发电,邀请谭浩明赶紧来到长沙,部署如何进攻岳阳。

    而就在程潜在长沙做军事准备的时候,1917年10月22日,冯国璋准段祺瑞的辞职,免了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位,让汪大燮临时代理国务总理的位置。

    至此段祺瑞正式离开中央。

    “舜琴(陈炳焜),这仗还要继续打下去吗?”

    五十九岁的陆荣廷,马上就是花甲之年。不过现在也正是陆荣廷人生最巅峰的时刻。孙中山需要倚重他,冯国璋也给陆荣廷三分面子,程潜在长沙更是推举陆荣廷担任湘粤桂巡阅使。作为在广西发家的军阀,混到湘粤桂巡阅使,真的是人生一大高峰。

    程潜的加急电报是几个小时一次。

    主要内容就是邀请谭浩明快点进入长沙,负责大局。希望陆荣廷赶紧同意湘粤桂三省军队联合起来进攻岳阳,把岳阳拿下。把北洋军彻底从湖南赶走。

    毕竟岳阳是湖南的北大门。

    北洋军靠着长江水道,部队随时随地都可以来到岳阳。北洋军如果继续占据岳阳,那么就时时刻刻在威胁长沙。可是陆荣廷并不着急。

    屋子里就三个人。

    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原广东督军陈炳焜,广西督军谭浩明。这三个人是结拜兄弟,其实目前陆荣廷的部队高级将领很多都是陆荣廷当年当土匪的时候和在广西巡防营时候的结拜兄弟。

    不过这些人当中,陆荣廷最信任的就是陈炳焜和谭浩明。

    因为陆荣廷的部队高级将领,很多都是出身土匪,一个个都是文盲。只有陈炳焜是出生士绅之家,虽然因为他老爸为了小妾休妻,把陈炳焜的老妈赶走,导致陈炳焜幼年的生活变的非常困苦。但陈炳焜毕竟出身士绅之家,知道自己必须要读书。所以在给人放牛的间隙,就在自家少爷的私塾旁听。私塾老师看到陈炳焜如此用工,就特别允许他听课。因此陈炳焜是陆荣廷阵营当中少有的读书人,是陆荣廷非常信任的人。

    至于谭浩明就不用说。

    两个人的交情已经有三四十年时间。当年陆荣廷在谭浩明父亲的船上当帮工。当时两个人感情非常好,就结拜为兄弟。后来陆荣廷娶了谭浩明的大姐,两个人就又变成了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后来陆荣廷当土匪,谭浩明也跟着他上山。因此谭浩明是陆荣廷最信任的人。

    “大哥,你可想和北洋军拼个你死我活?”

    “胡扯。”

    陆荣廷摇摇头,道:“我又没有老糊涂,怎么会和北洋军拼死一战。要不是段合肥(段祺瑞)一定要打仗,一定要灭了我,我才不会和他们打仗。”

    陆荣廷一个土匪,能够混到现在,控制湘粤桂三省,靠的就是他左右逢源的能力。而能够左右逢源,靠的就是对于局势的判断。靠的就是对于自身实力有很深的了解,不会干那种明知不可为,而硬要做的蠢事。

    北洋军?

    陆荣廷虽然自负,但也知道目前来说,中国最强的力量还是北洋军这个集团。自己把所有部队都聚集起来也不到十万人,可是北洋军拥有一百好几十万的部队。让自己和北洋军打生打死,除非自己脑袋出问题。

    “那就对了。大哥,现在正是好时机。冯河间(冯国璋)和段合肥两个人内讧,冯河间为了反对段合肥的武力统一,提出了和平统一的主张。现在曹锟、李纯、王占元这些冯河间的人都出来反对武力统一,我们也应该要响应。可不要连冯河间也惹怒。一旦冯河间和段合肥两个人联合起来,对我们可不利。”

    陈炳焜给陆荣廷分析。

    分析当前的情况。既然冯国璋要和平统一,要南北议和,陆荣廷这边当然是要响应他们。

    “说的有道理。”

    “特别是岳阳,这里可是第二师师长王金镜驻扎。一旦我们进攻岳阳,那么就直接和王金镜冲突。王金镜是湖北督军王占元的人。我们现在可不能和王占元发生冲突。”

    陆荣廷的频频点头。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段祺瑞是一定要消灭陆荣廷的,而现在陆荣廷能够依靠的盟友就是冯国璋,还有呼应冯国璋的长江三督。这个时候自己怎么都不应该和长江三督的部队发生冲突。

    “大哥,那么程潜的电报怎么办?”

    谭浩明问陆荣廷。

    虽然陆荣廷娶了谭浩明的姐姐,可是谭浩明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叫陆荣廷为大哥,而不是叫他姐夫。

    “程潜,程潜。此人虽然有勇有谋,是湘军名将。但他更倾向于孙大炮(孙中山),并不是我们的人。他现在一心只想打岳阳,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不能任由他继续领导部队。”

    此次湖南战争,程潜的表现是合格的。

    几次机会程潜都准确地抓住,而且不管是在衡阳防御,还是迂回进攻宝庆,都体现了程潜出色的指挥能力。可是程潜和孙中山那边更近,更听孙中山的话。陆荣廷在前面打仗的时候,是比较倚重程潜这位湘军名将。可是现在已经打下长沙,陆荣廷就觉得程潜这个人不好控制,不太听话。

    “那,大哥的意思是……”

    “谭祖安(谭延闿)在哪里?让谭祖安过去。谭婆婆(谭延闿)虽然婆婆妈妈,而且比不上程潜那样勇猛智慧,但此人好说话,懂得大局。不会跟程潜一样,这么着急进攻岳阳。”

    “那么程潜怎么办?他现在已经自认为湖南省长,湖南军务会办。”

    “等。”

    陆荣廷冷笑道:“湘军在此次战争当中损失惨重,部队损失过半,根本没有实力维持局面。只要我们不动,程潜就顶不住。等程潜自己顶不住放弃省长职务,你再去长沙。”

    “是,大哥。”

    内讧。

    随着利益的纷争,北洋军内部会内讧,同样护法部队内部也会内讧。之前孙中山和陆荣廷已经内讧,虽然没有完全破裂,但也不是很好看。不过之前有北洋军的压力,所以矛盾没有完全破裂。可是随着拿下长沙,陆荣廷就觉得孙中山派遣的程潜碍事,准备让他滚蛋。

    复杂的利益关系,弄得今天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今天的朋友也会反目。

    “舜琴(陈炳焜),给冯河间打电报。要求他必须要发布停战命令。”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