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佩公(朱葆三)。”

    “约园(张寿镛)走了?”

    “是。我刚刚送他上船。佩公,约园此次去,段勋会给他什么职务?”

    如果外人看到虞洽卿现在这样,都会惊掉下巴。虞洽卿在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从清末开始几次和洋商面对面对决,那真是宁折不弯。几次轰动上海滩的对决当中,虞洽卿都战胜了洋商,不惧任何的压力,那种魄力人人叹服。

    但在朱葆三这里,虞洽卿表现的很低调。

    或者说就是晚辈。

    因为当年虞洽卿刚刚在上海滩崛起的时候,朱葆三已经是上海滩所有人都给面子的大人物。在虞洽卿崛起的过程当中,朱葆三作为宁波帮的大佬,给了很多帮助。

    所以虞洽卿对于朱葆三还是非常尊敬。

    朱葆三年纪很大,这段时间更是受到了巨大的舆论攻击,显得非常疲惫。朱葆三活了七十年,自从成功之后,一直是在别人的吹捧当中。

    第一次被舆论如此炮轰。

    甚至有些报纸指斥朱葆三是日本人的“狗腿子”,拿了日本人的钱,为日本人说话。就差说朱葆三就是汉奸卖国贼。

    这种羞辱,朱葆三是第一次。

    身心疲惫。

    朱葆三揉了揉额头,道:“段勋此人是一代枭雄,一定会重用约园的。不说约园本人才华横溢,名声很大。就看在我们宁商的面子上,也会重用约园的。”

    “希望如此。”

    虞洽卿点头。

    虞洽卿并不认识段勋,也没见过段勋。要不是此次宁波帮压错了宝,段祺瑞在直皖战争惨败,也连累了这些宁波帮。不然以宁波帮的经济实力,怎么会这么急急忙忙找又一个靠山。说起来这一次投奔段勋,宁波帮是有一些狼狈。

    不过没办法。

    上海滩不是那么好混的。段祺瑞和新交通系败落,上海滩这边想要收拾宁波帮,或者说想要取而代之的不是一个两个人。如果宁波帮在官场上没有帮助,被别人吞掉是迟早的事情。特别是现在宁波帮不仅靠山没了,而且名声也臭了。所以需要段勋这样实力强大,而且名声好听的靠山支持。

    本来目前上海实力最大的是何丰林,可是宁波帮认为何丰林实力太差。何丰林仅仅只是一个淞沪护军使,还要听人家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命令。而且还有江苏督军李纯虎视眈眈。

    宁波帮是实力强大的商会。

    虽然目前比较狼狈,但也不会投奔何丰林这样的小军阀。

    “洽卿,我们上海金融圈马上就要出来一个大鳄了。这才是大事情。”

    “佩公,你说的是……”

    “西南商业银行。”

    此次被人指着鼻子骂,让朱葆三是恼羞成怒,而且羞愧难当。自己一辈子虽然不能说是好人,但也是坦坦荡荡。这些年为了上海工商业的发展,也是大力支持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没想到老了老了差点被人说成是汉奸卖国贼,此等屈辱怎么能忍受。

    看看新交通系的几个人。

    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连他们家族都开会开除他们,把他们从族里除名。甚至他们的家乡,还弄了个耻辱碑,刻上他们的名字。

    这是什么?

    几乎是骂他们为秦桧,应该说就是古代秦桧的待遇。

    这可以说是民间对于这些读书人最大的骂名。

    朱葆三是真害怕。

    如果自己也被家乡的人这样对待,当然朱葆三他们家族可不敢除名。因为朱葆三在家族是一言九鼎,可是一旦家乡这样骂自己,自己家族可是无法在家乡立足。

    背井离乡?

    这是最痛苦的事情。祖先的墓地在家乡,怎么能离开家乡。所以朱葆三这段时间内心是非常焦躁的,害怕自己也跟新交通系几个人一样。

    可是如此担心,但一点没有让朱葆三失去敏锐。

    他还是在密切关注目前上海金融圈、工商业的变化。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是宁波帮的扛把子,宁波帮很多事情都等着他拍板。

    “不说西南商业银行的靠山是谁?光是作为商业银行,你知道西南商业银行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强大的资金流。”

    虞洽卿也是做银行的,当然明白西南商业银行的优势。

    朱葆三点头道:“就是这个。西南商业银行之前一直承办段勋将军融资的业务,因此本来就不缺乏钱。加上这几年银行的储蓄额也在稳步提升,因此大笔资金在账面上。此次决定十三个省的关税都要先存进西南商业银行,虽然年末百分之八十二交给列强指定的银行,百分之十八交给其他人。可是这么多的钱,一年之内都要在西南商业银行躺着。这是多大一笔钱,估计有好几亿的资金。这么大笔资金在西南商业银行,多少人需要巴结他们,会在上海工商界引起多大的风浪。”

    钱。

    西南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

    这么一大笔钱在银行,上海多少工商业大佬目前需要资金,到时候会有多少人跟西南商业银行贷款,多少人要巴结西南商业银行。关于这一点朱葆三比谁都清楚。

    因为当年朱葆三的银行就是这么发展的。

    朱葆三当时和官府关系很好,当时的海关收入是各地存入各地的银行。年末一起送到北京的。朱葆三凭借着自己的关系,让江苏这边的海关收入先存在自己的银行。

    其实就是几个月时间。

    但这几个月,就让朱葆三成为上海金融圈数一数二的人物。因为当时虽然只有两千万左右的税款,可是这笔钱在几十年前就是巨款。当时的上海那些商人,能有几十万身家的都是顶级商人。

    朱葆三手中有两千万,不要说是国内商人,就连那些外国商人都过来跪舔朱葆三。而朱葆三就是利用这个机会,一跃成为上海滩最顶级的商人。

    现在的西南商业银行就是如此。

    有这么多钱,多少人需要仰仗他。西南商业银行就算是每年放出一个亿出来,会让上海多少人抢夺。

    “加强和西南商业银行的合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他后面的段勋将军,也是为了我们在经济上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的四明银行和西南商业银行完成一些股权交换。西南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前途无限。特别是随着段勋将军位置的提高,西南商业银行说不定就是未来的中国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

    “恩。”

    虞洽卿点头。

    然后道:“佩公,我明白你的意思。”

    …………

    “段勋意欲何为?”

    “北京政府质问边防督办段勋调动部队的目的?”

    “热河都统、察哈尔都统联名声讨边防督办段勋要挑起战争。”

    “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联名批评边防督办段家私自调动部队。”

    1919年9月17日,井岳秀部队从榆林出发十天之后,部队进入蒙古的事情,开始传遍中国。毕竟这种事情是满不了的,段勋也没有想过瞒着大家。部队只要进入蒙古核心地带,蒙古那边肯定是要有反应的。因为井岳秀搞定了伊克昭盟,要不然部队刚刚出动别人就会知道。部队过了伊克昭盟之后,才被蒙古那边的人发现。内蒙古那边的部落,率先报告给绥远都统,然后绥远都统发电质问段勋,为什么调动部队进入蒙古。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质问。

    从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开始,国务总理靳云鹏,直鲁豫巡阅使曹锟,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热河都统,察哈尔都统,甚至是江苏督军李纯都站出来指责段勋。他们都批评段勋私自调动部队,让段勋出来解释一下调动部队的目的。

    莫名其妙。

    大家都莫名其妙。

    段勋要干什么。

    难道真的如曹锟、张作霖说的那样,段勋准备从榆林出发,绕道蒙古进攻察哈尔、热河?然后从背后威胁北京,甚至过来控制北京。一瞬间舆论大哗。毕竟直皖战争结束才两个多月时间,难道又要打仗。第一次直皖战争失败,段勋这是要挑起第二次直皖战争?

    不仅国内关注,连外国人都关注。

    目前英法美日都在集中精力,准备扑灭俄罗斯新政权。他们是希望中国稳定的,最起码他们剿灭俄罗斯新政权期间是稳定的。因此他们也是立马派人过来看看段勋要干什么,或者说劝架,或者是威胁段勋,让段勋不会挑起战争。

    热闹。

    反正段勋身上全是新闻。

    直皖战争结束之后,段勋闹了多少新闻。先是收回汉冶萍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又是进行了关余的谈判。现在又是私自调兵,在蒙古地区活动。

    各种质问雪片一样来到了段勋这里。

    “约园先生,很高兴你能来。”

    外面吵吵闹闹,各级政府机构都给段勋来质问函,各大媒体都在质问,国内的空气都陡然紧张起来。但段勋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在武昌接待刚刚投奔段勋的张寿镛。

    “段将军,我来的时候报纸……”

    张寿镛刚刚从上海出发不到一天,段勋部队进入蒙古的消息传遍全国。张寿镛也听到了消息,因此也想问问。可是段勋却是摆摆手,道:“约园先生,不谈这些。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边防督署秘书长,财政部部长王永江。”

    “王部长,你好。”

    “约园先生,久仰大名。”

    “不敢。”

    说起来王永江名气还真不如人家张寿镛,人家张寿镛可是一度做到了段祺瑞内阁财政次长的人物,在全国都有名气。而王永江一直在段勋这里,在西南省份猫着,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不过随着段勋崛起,段勋身边的这些人也都被人关注。

    特别是王永江。

    作为段勋的财神爷,一路跟着段勋,是段勋手底下的重将。

    “里面请。”

    段勋带着张寿镛进入了屋子里,坐在中间。左边坐着的是王永江,右边坐着的是张寿镛。王永江坐下来之后,对张寿镛道:“约园先生,这是我整理的比较简单的边防督署财政情况,还有督署财政部的机构情况。等先生熟悉之后,我希望先生能够过来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任国税局局长。帮助边防督署尽快的完成国税的正规化建设。”

    “感谢将军信任。”

    张寿镛心中还是颇为高兴。

    此次投奔段勋,他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张寿镛虽然不算是舆论抨击的段祺瑞“爪牙”,但和他关系密切的宁波帮目前的情况可不好。

    所以他必须要这样选择。

    没想到段勋还非常给面子。来之前张寿镛也了解过段勋手底下的一些人,眼前的王永江不仅仅是财政部部长,甚至统筹管理段勋经济发展问题。

    自己虽然是财政部副部长,但兼任国税局局长,做好了很容易就成为财政部部长。到时候不比他在北京担任财政次长权力小。

    张寿镛知道,只要自己位置稳固,宁波帮就不会出问题。

    “约园先生,你是著名的理财专家,边防督署的财政就交给你了。”

    “定不辱使命。”

    “好。”

    张寿镛此等理财专家的到来,让段勋非常高兴。张寿镛的很多理念王永江都很赞赏,认为和段勋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是讲究减少中间环节,讲究税收体系垂直管理,统一税收,改革厘税等等。而且张寿镛在浙江的时候,积极推动浙江工业的发展,都是段勋一直的想法。

    有了这位,王永江可以放下很多具体事情,专门负责边防督署下面省份的经济发展。

    “将军。”

    “恩。”

    郎伯舆来到段勋这边,对段勋道:“将军,时间到了,该去见见那些记者了。”

    “我知道了。”

    段勋点头。转过头对张寿镛道:“约园先生,很是抱歉。我还有事情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