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21年2月8日,新年的春节。

    春节当天段勋作为内阁副总理,以及赈灾委员会的副主任,亲自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段勋自从来到北京政府之后,非常喜欢和媒体打交道。而且不像是以前那样,所有的政府工作都是政府部门自己决定。段勋却是把一些工作内容和进程,直接通报给媒体。

    很注意利用媒体的力量。

    当然段勋知道,媒体、民心这些东西,对自己有利的时候用起来非常好用。可是这些必须要有所控制,不能让他们发展太快,反而牵制住政府的决策。

    这都需要段勋把握程度。

    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就是公布关于这两个多月的救灾情况。

    救灾情况不是很有利。

    虽然段勋把在甘肃、陕西地区的部队,以及第十一军也派了进去,但这些部队救灾还是非常困难。首先就是此次地震太大,受灾面积很广,受灾人数三百多万。再就是现在是冬天,天气寒冷,以及所有人都没有救灾的经验,所以救灾效率低下。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交通情况太差,后续物资进入太难。

    当然最主要还是缺钱。

    如果政府有钱,能够往里面随随便便投入几个亿。那么能够雇佣大批的商人,让他们运送物资进入甘肃。可惜政府哪里有那么多钱。

    段勋没有隐瞒任何事情。

    很是如实的报告。

    把目前救灾的情况很清楚的告诉所有人。以及在此表态,政府救灾的决心。段勋甚至表示,为了救灾政府可以做任何的努力。

    一种承诺。

    段勋还以内阁副总理的身份表态,把自己在内阁副总理两年的工资全都捐献给灾区,为灾区人民做一份贡献。

    除了公布救灾情况之外,段勋还表态政府今年的一些工作报告。表态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剿匪、彻底完成陇海铁路的建设、包括教育投资、公路建设等等。

    等介绍完这些之后,最后段勋表态,今年是辛亥革命第十年。

    为了庆祝反清成功,纪念辛亥革命,政府会进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这只是顺带的,所有人看来只是一个顺嘴的。纪念什么?

    开玩笑。

    你们北洋军有什么资格纪念辛亥革命,或者说北洋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辛亥革命的时候,你们北洋军还是满清的部队,是镇压南方革命军的部队。你们有什么资格纪念辛亥革命。这种事情北洋政府有什么资格纪念。这些年北洋军和南方革命军之间是泾渭分明的。

    北洋军的法统是满清皇帝最后的退位书。袁世凯为什么厚待满清皇室,除了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以及笼络那些遗老遗少之外,更多的是法统的问题。袁世凯一直标榜自己是继承了满清的江山。

    而南方革命军不一样。

    他们认为他们是反清的力量,是革命的力量。所以这些年北洋军很少谈辛亥革命的事情,而南方那些革命党大佬,动不动就摆资格。摆什么资格,就是摆自己革命经历。

    这个时候北洋政府突然纪念什么辛亥革命。

    也就是过过嘴瘾而已。

    所以没有人在意这个事情。

    过完年之后,政府的宣传口除了赈灾情况之外,就是开始纪念辛亥革命的一些文章。甚至此次纪念活动,完全没有避讳革命党。

    还详细介绍革命党发展情况。

    连孙中山都出来了。

    但大家都是有意无意的忽略,因为目前来说,最大的还是赈灾的问题,以及新年之后全国性的剿匪工作已经开始。政府每天都在大规模的宣传赈灾,为了赈灾出现各种各样的机构。还有就是配合剿匪工作,这个事情也是成为了一个政府重点工作。

    让人是目不暇接。

    导致很多人忽略政府还在纪念辛亥革命。可是过了孙中山和同盟会这一篇之后,突然之间政府机构对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陡然加大了起来。

    宣传甚至开始走进各大学校,全国很多报纸也开始跟了上来。

    “季新(汪精卫),这有些不对啊。”

    上海。

    胡汉民这几天也在看着报纸,看着政府纪念辛亥革命十年的事情。辛亥革命虽然是武昌起义开始的,但这是国民党最大的资本。

    国民党这些年宣传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谈辛亥革命。

    谈他们反清的丰功伟绩。

    这是国民党的政治资本。

    所以他们比谁都重视政府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不过和他们想的一样,段勋只是做个姿态,并没有真正的想要纪念辛亥革命。

    看看前面只是随便宣传。

    但倒也没有歪曲事实。对于孙中山、同盟会的贡献,包括同盟会的一些反清起义,都是给了正面的评价。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没有大规模的宣传。

    胡汉民他们还暗暗的骂段勋小气。

    可是最近陡然开始增加了宣传,但却不是胡汉民他们想要的。

    “展堂兄,我也认为有些不对。你看看,他们写武昌起义的内容,全篇内容只是写共进会和文学社的历史,以及他们的贡献,根本没有写同盟会的事情。当初钝初兄(宋教仁)他们在上海成立中部同盟会,也是支持了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武昌起义当中也有我们同盟会的贡献。”

    汪精卫也是立马皱眉。

    当然汪精卫是有些夸大其词了。宋教仁怎么说呢,反正运气很不好。本来有好几次机会,他都有可能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可是每次都失去。

    包括武昌起义。

    当时孙中山他们刚刚在广州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大批同盟会精英牺牲在广州,同盟会大佬也是纷纷逃出中国。当时宋教仁和一些同盟会大佬来到了上海,和陈其美他们合作成立了中部同盟会。认为孙中山和黄兴两个人在两广的暴动计划已经失败,中国革命的中心应该在长江流域。

    所以和共进会、文学社都是接触过的。

    武昌起义前夕,因为共进会和文学社这边受到破坏,所以湖北的革命党对宋教仁他们发出了邀请。邀请宋教仁来到武昌领导革命,可是有人告诉宋教仁,湖北那边情况不是很好,应该不会有什么好机会。

    所以宋教仁就打消了去武昌的念头。

    可是宋教仁打消念头不到一个月,武昌就爆发了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因为没有领头人,所以就拉出黎元洪担任革命政府都督。如果当时宋教仁在,那么宋教仁肯定是当仁不让的革命军领导人。那么宋教仁就会是首义元勋,后来也不至于那么多革命党大佬不服宋教仁,认为宋教仁只是一个书生。

    “不说这个,季新兄,你难道没有感觉到什么吗?”

    “宣传力度不同。”

    汪精卫是聪明人,一下就明白胡汉民的意思。所以也是立马道:“你看看,前面介绍我们同盟会的时候,虽然内容没问题,但只是简单纪念一下。但自从武昌起义开始,不仅没有我们同盟会的内容,而且加强了宣传。好像弄得辛亥革命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做过什么事情一样。再看看最近两天的光复会文章,对他们的评价简直高的惊人,和纪念我们同盟会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很微妙的对比。

    武昌起义毕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被政府隆重纪念是应该的,可是对比太强烈。虽然说得都是事实,但里面强调的好像武昌起义和同盟会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给了汪精卫很大的不安。

    其实早在武昌起义之后,同盟会就已经是收编了共进会和文学社不少人。特别是文学社被黎元洪打压严重,最后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到现在武昌起义还不到十年,但目前知道文学社这个名字的人少之又少。包括那些学生,他们对于那段历史当中,文学社的作用基本上不清楚。

    但此次不一样。

    北京这边对于文学社高度评价,对于文学社的那些领导也是给予很高的评价。当然侧面是打击了黎元洪,因为黎元洪可是杀了不少文学社大佬,包括暗杀了不少人。

    文人就是利用笔来杀人的。

    随便写写,能让一个好人变成坏人,还能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同样的一件事情,写的角度不同,出来的结论也会完全不同。

    “段勋这是要釜底抽薪。”

    胡汉民忍不住大怒。

    他们都是聪明人。段勋这点伎俩完全是阳谋,根本就没有支支吾吾。因此胡汉民和汪精卫他们都是轻松判断段勋的想法。

    段勋这是要重新评价辛亥革命。

    打压同盟会在反清革命当中的功劳,把辛亥革命的功劳大家分一分。像现在这样高度评价光复会、共进会、文学社等组织,那就是告诉大家,同盟会并不是革命党唯一的正统。反清的功劳大家都有份。

    “我们也要有所应对,不能看着段勋为所欲为。”

    “恩。”

    两个人目前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都跟着孙中山一起在上海隐居。虽然目前段勋很是强势,但孙中山在中国的影响力、号召力依旧不低。

    他的周围还有不少支持者。

    “踏踏踏——”

    就在两个人讨论怎么去应对段勋的时候,廖仲恺急冲冲的进入了屋子。看着廖仲恺满脸大汗,胡汉民道:“仲恺兄,怎么了?”

    “今天的报纸。”

    胡汉民从廖仲恺手中接过报纸,看了看纪念辛亥革命那一篇,看到上面标题当中的名字,眼皮就跳了跳。因为上面写的名字是“陶成章”。

    一个早已经离开中国政坛多年的名字。

    甚至很多人都忘记了中国还有过陶成章这么一个人。因为陶成章所属的光复会,目前早就是四分五裂,早就不成气候,近乎于消失。应该说陶成章死了之后,光复会的几个所谓的大佬,如章太炎、蔡元培他们吹吹牛皮,写写文章还行,玩政治一个比一个差。引导一个组织更是没有本事。

    所以陶成章死了之后,整个光复会就基本上覆灭。

    连光复会最有组织能力的大佬李燮和都投靠了袁世凯,成为了袁世凯复辟元凶之一。因此大家早就忘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佬曾经在江浙沪地区名气很大。

    但此次辛亥革命十周年纪念,他的名字又出来了。

    其实是国民党最不愿意谈的人物。

    胡汉民立马是看了里面的内容,越看胡汉民的脸色是越难看,最后手都有些抖起来。

    “怎么了?”

    汪精卫看着胡汉民脸色难看,所以立马问了胡汉民。胡汉民叹口气,把报纸交给了汪精卫。汪精卫接过来也读了读,脸色和胡汉民一样变得难看。

    陶成章,也算是一个国民党的禁忌。

    因为国民党理亏。

    “段勋实在是不当人子。”

    汪精卫看完之后,立马大骂段勋。很是气愤的道:“他虽然没有明确说,但这不是影射我们吗?”

    “可是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好应对。”

    廖仲恺在旁边叹气。

    然后道:“你们知道吗?这篇文章一出来,上海这边很多报纸已经跟了上来。甚至已经有很多报纸指名道姓,指出是陈英士(陈其美)和蒋介石两个人。浙江那边原光复会的人,更是要求彻查当初陶成章的案子,要求政府通缉蒋中正。你们知道吗?现在外面有人还说,国民党和粤军藏污纳垢,陶成章的凶手在粤军还身居高位。”

    “该死。”

    胡汉民走来走去。

    实在是坐不住。

    段勋这个混账东西太歹毒,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你竟然还把他翻出来。想了想道:“我们是不是也提起宋钝初(宋教仁)的事情。”

    “没用的。”

    汪精卫摇头。

    很直接道:“钝初的事情,和段勋有什么关系。就算是当初也只是牵涉袁世凯、赵秉钧两个人。那个时候段勋还在军校教书,而且现在段勋周围的那些人,谁跟钝初的事情有关系。现在北京政府唯一和袁世凯、赵秉钧搭上关系的也就是徐世昌。如果徐世昌离开大总统位置,最高兴的还是段勋。”

    宋教仁?

    甭管历史真相是什么,国民党这边已经是一口咬定是袁世凯和赵秉钧做的。可是袁世凯和赵秉钧都死了多少年了。他们和段勋根本就搭不上关系。他们活着的时候,段勋级别太低,根本就没有直接联系。

    说不定段勋还很高兴他们提起宋教仁的事情。

    打压打压一些北洋军元老人物。

    但陶成章的问题就大了。

    其实陈其美也死了好些年,陶成章的事情就算重提也没什么关系。但陶成章案子还涉及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目前粤军第二军参谋长蒋中正。

    他当年可是陈其美的把兄弟,亲自出手解决了陶成章,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如果只是如此,关系也不是很大。可是谁让蒋中正目前在粤军身居高位,和粤军的陈炯明、许崇智,甚至和孙中山这边都有关系。这就成为了段勋可以借题发挥,攻击国民党,攻击粤军,进而攻击孙中山的把柄。

    现在很明显,段勋就是要拿这个做文章。

    “那现在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