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Td></Td></TABLE>

    第十章

    “干么子呢?干么子呢?是么子回事?……”人群中挤进来一位年轻的少妇,操着一口标准的江汉方言好奇地问。

    熟悉的乡音,而且倍感熟悉的声音!小玉心头一震,她转身扭头望去,一下子愣住了——

    竟然是玲玲!

    玲玲也是槐树镇人,比小玉大一岁,苹果般的圆脸红扑扑的,永远都是一付风风火火马不停蹄的样子。

    那一年小强出车祸在市医院住院期间认识玲玲的。当时,小强刚从重症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小玉守在医院伺候小强。恰巧玲玲的父亲因骨折也在住院治疗,跟小强住在同一个病房,玲玲也天天来医院陪护父亲。二人认识后便相互帮忙着照应病人,俩人谈得投机,后来就成了知心朋友。

    古人云,人生幸事莫过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流落在千里迢迢之外的他乡街头,与玲玲相遇,小玉不由得悲喜交加,禁不住泪流滚滚地诉说着姐弟俩的遭遇,听得一旁的玲玲泣不成声起来。玲玲苦笑着抹了抹眼泪帮小强拎起提包,招呼着姐弟俩:“好了,好了!没事了撒!跟我走吧,去我们那儿……”

    跟玲玲一起南下的还有个同乡小兰,她们也是刚来广州不久,都还没有找到工作,临时租住在出租屋里。

    玲玲把姐弟俩领进屋,帮小兰他们相互介绍了一下,小兰高兴的说:“好啊,好啊!就将就一下,在我们这里住吧。大家都是老乡,一起去找工作,也好相互有个照应。”

    姐弟俩便跟玲玲和小兰他们住在一起。由于小强身体虚弱,时不时还会有犯毒瘾的轻微反应。小玉她们就让小强留在家里歇着,她们三人成天在外面东奔西走地找着工作。

    当年的东莞,地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前沿,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受计划经济禁锢已久的外来剩余劳动力,如蓄势已久的水库恰逢开闸放水,南下大军在广州如洪流般已经泛滥成灾。小玉、玲玲她们早出晚归地在黄江镇连续奔波了好些天,也没有找到工作。

    渐渐地,玲玲他们的生活费也捉襟见肘了。

    面对经济日益拮据的窘境,姐妹们压缩开支,每餐的伙食就是煮方便面。说是煮,其实除了原有的调味佐料,她们也没有添加任何东西,只是煮的方便面比开水泡的吃起来感觉份量多了不少。

    后来,又由每顿一人一包四包方便面,改为煮三包四个人分食。谁知这样一来,每次吃饭反而都有了剩余,大家都打着饱嗝儿嘻嘻哈哈地你推我让的推让。

    又是一天徒劳无功的奔波。

    傍晚,出租屋里。锅里面煮好了的方便面袅袅地冒着热气,那是最后的两包方便面。

    四个人竟然没有一个肚子饿的,一个个默默地低头坐着。

    看着大家都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小玉禁不住滚下了一行热泪:“都怪我们姐弟俩,增加了大家的负担……

    “瞎说么子呀?大家都是同乡,都是自己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撒……”玲玲正劝着小玉,房东大婶在外面喊:

    “玲玲,该交房租了……”。说着,人已经火急火燎地走了进来……

    “噢!不好意思,帮忙再宽限两天……”玲玲故作轻松,勉强笑着回答着,眼眶里已经渗出了晶莹的泪珠。

    “怎么啦?”心直口快的房东大婶关心的问道:“我看……你们是不是没有找到工作?”

    “是的撒!不过,您放心好了,我们无论如何都绝对不会少了你的房租的撒!”玲玲抽泣着说。

    “哎呀!没关系,没关系的!不着急、不着急……”房东大婶迟疑了一下,接着说:

    “要不,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我认识一家服装厂的老板。”

    谢天谢地!善良又热心的房东大婶儿果然帮小玉、玲玲和小兰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她们总算如愿以偿地成了新时代的打工一簇。小强则留在家里,每天负责烧饭、做些家务。

    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对于小玉她们都是嫁作人妻有家庭的姐妹仨,自然会倍加珍惜,一个个埋头苦干。

    小玉的工种是计件工,她更是不错过一分一秒拼命地工作。天道酬勤,不久小玉就得到了厂方的赏识,还给提高了工价。

    很快,到年底了。

    玲玲、小兰她们都回去过年了。小玉根本就没打算回去,她把对家人、特别是对儿子的思念埋在心底,她要抓紧时间挣钱,她也心疼来回折腾浪废的路费。还有,听人家说像小强这样的情况毒瘾一时半会儿戒不了,回去也怕他控制不住进了原先的圈子,又旧病复发。

    小玉让玲玲给她捎了些钱和孩子的玩具回去,她和小强要留在东莞。小玉主动要求留在厂里加班,小强依然在家做些家务。</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