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TD></TD></TABLE>

    百里清真的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作文是一种文学固然没有错,主张给人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没有错的,但是,为什么偏偏喜欢写一些空洞的,形式化的东西呢? 有些时候,真话为什么不可以讲呢

    张老师见百里清又陷入沉思中,便轻轻地问道:“你在想什么?”

    百里清还没有完全从自己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脱口而出道:“作文为什么不能讲真话呢?我说的都是实话呀!”

    张老师道:“我相信,谭老师在和你们讲课的时候,一定重着强调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道关,审题如果错了,哪怕你的文章写得最好,都没有用 。即使是真话实话,也不能说。在写时,你必须切记一点,作文是一种艺术的升华,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 ”

    百里清道:“想不到,这些老师们的目光和胸襟,曹操和陈琳的故事就不用说了,就连一个女性,如武则天都不如”

    张老师有些生气,道:“此话怎讲?”

    百里清道:“武则天看到骆宾王写的讨伐她的檄文,不但不生气,反而被他的文采所折服。”

    这是史实,张老师当然知道。当年,为了恢复李唐江山,那些拥唐派的大臣们,讨伐武则天时,便请了骆宾王写檄文。据说当武则天读到这篇针对她的檄文时,连声叫绝。要知道,檄文不比作文,是带来强烈的感**彩的,有时,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点,有意夸大事实,歪曲事实,制造事实。檄文的读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天下所有的人,当你看到你的对手,为了他的目的,往你身上泼粪,而你还能坦然面对,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有时候,即使你能接受,你的部下也不能接受。如果你公开坦然面对,你的追随者们会怎么想?难不成对方说的全是真的?他们也就会对你产生怀疑,这是极为可怕的。 武则天做到了这一点,她的那些部下,也做到了这一点,这不仅仅是武则天一个人的胸怀,而是整个武周王朝的胸怀。

    所以,武则天,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为唐朝的统治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前承贞观之治,后续开元盛世。产生的历史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百里清读史到这个地方,总是想,如果拿皇帝对历史的贡献来排名,武则天绝对可以排在前十名,在有唐一代,她甚至可以排在除了她的公公(也可以说是她的丈夫)后的第二位 正是因为她有这样的胸怀 , 才使她成为历史上的唯一 。 她前面的吕后, 她后面的慈禧 ,她们也许拥有她这样的权力,可是她们没有资格坐到龙椅上, 堂而皇之地接受百官的跪拜 。

    张老师仿佛发现了什么,道:“真的奇了怪了,就是你的作文没有得分,但也不至于一般的大学都没有考上啊?”

    百里清倒也淡然:“也许,我的其它科目,也是大意失荆州吧。”

    张老师道:“这个问题,我倒要请校长去教育局查查。”

    百里清道:“谢谢张老师,真的不必了。”

    张老师再次奇道:“为什么?难道你真的没有考好吗?”

    百里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这个问题,即使查出来,存在猫腻,已经不重要。因为在他的心中,对自己的路,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择。

    他决心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人生,到底有没有退路?

    对于他来说,是不是除了继续读书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出路?

    他不是证明给评卷老师看,也不是证明给别人看,而是证明给自己看。

    他相信,他的实力,更相信,他的选择没有错。这才是百里清,真正的百里清。

    陈好也好,张扬也罢,晓清也好,海涛清也罢,他们都选择了这个社会公认的,也是千万学子认为,唯一有出息,有作为的一条路,百里清就是要和他们比较,到底谁对谁错!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刘邦和朱元璋不学无术,都是混混 ,结果成了天子。他的读《史记》的时候, 每一次读到, 刘邦他们起事时, 肖何的官职是最大的, 而且他也是一个有能力的有作为的人,也有很多人拥他为主, 但是他放弃了 ,退缩了, 将大哥的位置让给了刘邦 ,自己宁愿作刘邦的马前卒 , 听从他的驱使 , 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 , 难道真的只有那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种解释吗 ?难道是道士天师所说的那种天命使然吗 ? 当然不是 !这是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定位所致 。 只有这种说法才说得过去 , 与读书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 。

    路,真的只有一条吗?

    百里清没有把这些告诉张老师,但是,张老师却感觉到她的学生,已经走出自卑自叹的情结。他的眼神,如同以前一样的清亮,充满生机活力。

    不知不觉间 , 他们又走到了学校的大门前 , 迎面走来一群人 , 远远地就可以闻到一股酒气 , 显然是放纵了一番 , 其中居然有海涛清与张扬  这些人唱着歌 , 歌不成歌 , 调不成调 , 就像是道士在念符 , 又像是将一群鸭子被赶的尖叫声  要是在平时 , 这些人不被张老师狠批一顿才怪 , 可是在今天 , 她也有一种冲动 , 一种想加入到他们当中的那种冲动  看到他们, 张老师想起了自己当时的情景, 在确认自己考取了师范大学的时候, 她足足疯了三天 , 状况有一点像范进中举一般, 将她的父母都急坏了, 又是请医又是请神的, 光去远在百里之外的观音庙就去了三次 , 那份喜悦与激动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述的 。 难怪古人将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金榜题名列在最后, 这也是有原因的 。 她替他们高兴, 可是她瞅了一下旁边的百里清 , 她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冲动  百里清没在再往前走 , 而是转过身 , 静静地站在一棵树下 , 他不想再得到海涛清他们的安慰,有时候,无力的安慰, 即使是真心的,也只会继续加深别人的痛苦。 他没有想到 , 张老师竟然也过来了 , 挨着百里清,静静地站着。

    夜 , 越来越深 , 虽然是盛夏 , 风吹到身上 , 还是感觉到很凉快 , 露水也越来越重了 , 远处的喧哗声,也陆陆续续地静寂了 ,灯光也是一盏一盏地消失、 只留下一片黑暗 , 一片寂寞  张老师也没有回家 , 她静静地站在河边 , 陪着百里清 , 静静的 , 听着河水的咽泣

    “  老师 , 您回去吧 , 夜已深了 , 我 , 我也该回家了 ” 百里清道

    “ 这么晚了 , 你还回家  ” 张老师惊讶地说

    “ 是的 , 没关系的 , 我走惯了  我又是男子汉 , 没事的  ” 百里清站了起来 , 向张老师敬了一个礼 , 然后转身就走

    张老师拦在百里清前面,她只说了一句话 : “ 百里清 , 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 ” , 没有回答 , 百里清已溶入到无边的黑暗中去了  直到许多天过去了 , 张老师还是没有弄明白 , 那夜她的眼睛全湿了 , 不知是泪水 , 还是露水

    她无法确定,百里清这个孩子,作出的这个决定到底有多可怕。她希望,百里清父亲可以阻止这一切,包括百里清的亲朋好友。也希望时间,可以让这个倔强的孩子慢慢地冷静下来,好好地为自己再作一次打算。

    这毕竟,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他还是一个孩子,他还没有能力来承受这一切。 这一切来得这么突然 , 她相信百里清, 也一定没有作好准备 , 甚至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以后的生活  。</P></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