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入门修行第一境界原灵境,乃是要感受天地间最原始的灵气,运转门派所传纳灵秘法,将其一丝一丝的纳入体内,进入周身气脉,在体内运行周天,积攒壮大,打通各处穴位,当全身所有穴位被打通之后,则第一境界原灵境大圆满,进入修仙第二境界身灵境。

    第一境原灵境,乃是修仙第一道关卡,要能感悟到天地间的灵气才能修行,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感受到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灵力。

    对于早已入门的李天朗来说,运行灵力在体内循环打通诸穴,已是轻车熟路。

    在调动灵力打通了后脑两处风池穴后,灵力已在其体内运行了数个周天,李天朗收功回神,感受着体内又浑厚了一些的灵气,颇为满意,突然间觉得似乎修炼也没那么的枯燥。

    殊不知,要是给其他人知道了他打通穴位的真实速度与轻松,只怕绝大多数人都要纳闷的吐血了,资质普通的弟子,经脉狭短,每每得花上数倍的时间才能运行灵气游走周身一遍,在调动灵气冲击打通穴道之时,也是十分吃力,咬牙坚持,甚至有人坚持不住以至走火入魔,神经错乱。

    当年何潇天收其为关门弟子,也是看其筋骨奇佳,颇为可造,遂动了惜才之心。

    可谁料到这家伙竟然贪玩之心甚重,三天打渔四天撒网,修行一年多来,才堪堪达到原灵境中阶境界,每每想到此事,掌门何潇天总是一阵叹息,反倒是其夫人周惜颜总是开解道其年纪尚小,再大些就会收心好好修炼的。kuuhuu

    数个周天修炼下来,时候已不早,来到饭堂用过晚饭后,邀了小师姐何青青来到了灵潇广场,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新一天的晚课,一切如常,就是少了场昨日那般的精彩比斗。

    待晚课毕,回到宿舍洗涮完毕躺在床上的李天朗,却是精神亢奋的迟迟无法入睡,脑海里总是不停的想着明日下山之事。

    打上山以来,长这么大还从未下过山,平日里总是听师兄师姐还有师侄们说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的大,如何如何的精彩,如今自己真的要下山了么?真的能见识到外面的世界了么?

    李天朗尤自不确信的想道,掐了自己一下,感觉到疼痛后,他才确信道:“这是真的!”

    憧憬着明天,想着各种有的没的,不知道过了多久,睡意来袭,李天朗终于进入了梦乡。

    翌日,天刚微微亮,李天朗就爬了起来,叠被洗涮完毕后,拎了个包裹叫开了大师兄房门,这才传来了三声催床的钟声,片刻后,待苏文书整理好邀了二师姐俞琴后,便一同前往灵潇殿去接小师姐何青青。

    一路来到灵潇殿议事堂,掌门何潇天一家人已在,由于只是送别仪式,掌门何潇天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坐上正堂掌门之位,而是坐在了堂下长老椅上,何青青则依偎在夫人周惜颜怀中坐于其旁边。

    未坐在掌门之位的何潇天,看上去少了些往日的威严,而多了些柔和的慈爱。(—)

    看见坐在长老椅上的掌门和夫人,三人赶紧过来拜见,小师姐何青青见大师兄三人到来,立马就离开了娘亲的怀抱,拉了李天朗的手问东问西有说有笑。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大师伯张树根以及诸位长老也从灵和殿那边赶了过来,人到齐之后,掌门何潇天把昨日交代过苏文书和俞琴的事情重新交代了一遍之后,便领头带着大家一起送四人来到了灵潇广场南面的拜仙岩。

    夫人周惜颜放心不下从未离开过身边的女儿,一路过来,拉着俞琴讲述了不少关于小丫头的喜好及生活陋习,嘱托她多加注意,而张树根和诸位长老也是一路叮咛,提醒苏文书要注意江湖险恶等等,关怀之心溢于言表。

    拜仙岩,乃是灵潇剑派正大门,是上下灵潇峰的唯一出入口,据说拜仙岩原本不叫拜仙岩的,乃是居住于山脚下的村民给取的,据他们口中所说,入的此门,便能拜见仙人,学的仙术,修成仙人!

    作为灵潇剑派的正门,出山入山的唯一通道,自然是气势磅礴,庄严无比。

    只见其巍峨耸立于灵潇峰之巅,高达数丈,横跨数十丈,终年云雾缠绕,有如仙境一般,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之感。

    在拜仙岩两侧,则耸立着两座比灵潇广场拐角处青狮像还要大数倍的青狮像,蹲坐于门前两侧,高大威猛,双目虎虎生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一般,巍巍然让人不敢直视。

    在拜仙岩顶端,抬眼望去,“灵潇剑派”四个金色大字豁然映入眼帘,乃是雕刻镶镀而成,落笔行云流水,笔走龙蛇,雕刻于拜仙岩顶端,苍劲有力,入木三分!

    在晨辉映照之下,熠熠发光,不能直视!而在其略下方,拜仙岩的最中间,则是雕镀着“拜仙岩”三个大字,也是龙飞凤舞,银钩虿尾,神采飞扬,只是比“灵潇剑派”四个字略小一号罢了。

    顺着拜仙岩门前长达数十丈的大理石台阶一路走下,踏下最后一阶台阶,走过近百丈由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宽敞平坦的门前广场,一行人来到了山前凉亭之下,在往前,就是一路盘旋延伸至山脚的下山之路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在告别了掌门一行众人之后,四人便踏上了下山之路,李天朗和何青青二人手拉着手,跑在了前面,师兄苏文书和师姐俞琴则肩并肩的行走的后面。

    由拜仙岩往下行至半山腰,天色已亮,太阳已渐渐露出了半个头,向山下望去,一片片的村庄、稻田映入眼帘,在晨光普照、朝霞烘托之下,显得格外的美丽与祥和,稻田里的水稻已出穗,一阵阵晨风吹过,成片的金黄色水稻像水冲波浪般一波接一波的沿着风向摇曳,一直延伸至远方,消失不见。

    稻田里还不时的传来悦耳的鸟鸣声,正是鸟儿们在欢快的捕捉食物,往返穿梭于稻田与村庄之间,将捕捉的小虫带回去哺育自己的儿女,而稻田间也渐渐的开始有人影晃动,则是村庄的村民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对于从未食过人间烟火的李天朗与何青青来说,何时见过这样的乡间美景,竟是看的有些痴了,站在山腰一阵唏嘘不已。

    而苏文书与俞琴,下山的次数也是寥寥可数,此时见到此景,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沿着下山之路一路盘旋而下,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脚,从山脚抬头往山路望去,只见山路蜿蜒曲折,好像一条长蛇一样,盘旋而上,直入云霄,从云雾之中隐约间可见若隐若现的拜仙岩。

    下得山来,李天朗和小师姐二人迫不及待的奔进了村子,左看看右逛逛,看见不认识的事物,总是向师兄师姐问个不停,而苏文书与俞琴二人也颇有耐心的一一为二人解答。

    村民们见着四人陌生的面孔和奇怪的装扮,便知是从山上下来的灵潇剑派弟子,知道这些都是身怀神通的修仙之人,望向四人的目光敬畏之余还流露出羡慕之色。

    一路穿村过岭,时间渐渐的过去,在太阳快要下山之前,四人终于抵达了离灵潇剑派最近的一个名叫黄岗的小州上,找了个客栈住了下来。

    顶着炎热的阳光走了一天的路,纵是以苏文书俞琴二人的修为,也有点吃不消,更何况李天朗与何青青了,自是又累又困,一到客栈,二人便像焉了的菜叶,一下子软了,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起来。

    访问*%手机网[m.],阅读更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