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万民请愿!请陛下,留大军镇守边关!

    万民为楚枭以及水军请命,不可谓不壮观,对于军士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

    毕竟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

    在古代,兵卒的地位往往非常尴尬,甚至很多时候得不到百姓的理解。

    这也是因为,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莫大的伤害,还有各种兵祸,烧杀抢掠,都是兵卒干出来的。

    不过,楚枭带着的水军,却让高州百姓认可了。

    自水军来到高州,在楚帅的率领之下进入高州城,每一名兵卒都做到令行禁止,没有出现任何错乱。

    在得知了情况之后,更是立即接管了百姓的活计,让百姓不再有伤亡,从城防中腿下来。

    并且楚枭还让人不断安抚、救治百姓。

    丝毫都没有一个作为大将军的架子。

    水军也是上行下效,将亲民和负责进行倒地,没有丝毫懈怠,更没有为救援高州之后,而高高再上享受万民的供奉。

    楚帅,最先想到的是,追击倭国人,打入他们的本体,避免他们再次祸害高州城,祸害整个岭南。

    而且,水军也做到了,他们登陆了倭国本土,屠杀倭人城池,踏平阻碍,围困一城,直指倭国京都。

    这一切的种种,保障了高州能够据守倭国人,等待大唐各路大军的支援。

    而众十万水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死过半,着不得不让人惋惜。

    现在他们才主将站出来,为战死的将士请命,将遗骨带回长安,入将军冢。

    那么,高州数万百姓,有怎么能不站出来,为其请命呢?

    是的,百姓们想的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愿意为谁付出自己的真心。

    这不得不让人感动啊!

    就算是皇帝,也是在这样的大义下,允许了楚枭为战死兵卒所做的一切,让将士带着遗骨会长安,安葬入将军冢。

    皇帝陛下高声答应之后,整个高州城无不沸腾。

    水军众将士,立刻就欢呼起来。

    他们的眼中满含泪(b)水,心中也为自己的主帅叫好,更为自己战死的同袍而感到幸运。

    幸运水军,能够有楚枭作为主帅,一直带领他们走到今天。

    虽然这次水军战死半数,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将士,或者说普通的兵卒,能够魂归长安,如将军冢,可谓是莫大的荣耀。

    这比起任何功勋都让他们激动,将预示着他们在大唐的地位,得到了认可。

    而这一切都是主帅楚枭,为他们争取来的。

    ......

    整座城池欢呼呼叫,让整个高州城的气氛依然达到了极限,所有人都是热泪盈眶。

    楚枭也是非常满意,他知道李二会有这个气度,答应他的要求,当然,也非常感激高州百姓的自发请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欢呼的百姓中,有不少老人忽然再次跪倒在地,对皇帝大声祈求着什么。

    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却又丝毫不放弃,一直跪在哪里,向着皇帝祈求着。

    楚枭见此情景,立即安抚恍惚的百姓,然后看向皇帝,希望他们能听听这些突然跪倒的百姓,想要祈求什么。

    李二等人也是为之一愣,他们不知道这些百姓,再次祈求什么。

    当欢呼的百姓和军卒安静下来之后,李二也静静的等待着跪倒百姓再次开口,说出他们的请求。

    “尔等都是我大唐的百姓,有何诉求,朕如果能够做到,绝对在会为百信做到的。”

    李二作为皇帝,自然也是要让自己的高大的形象树立起来。

    那些已经喊哑了嗓子的百姓,这才再次开口道。

    “请陛下,留下一部分大军,帮助岭南镇守高州码头。”

    听到这里,李二等人这才明白,这些百姓突然跪下来,再次请求,原来是为了这件事。

    随即他看了看冯盎,有看了看跪倒的百姓,不由问道。

    “这是为何,高州已然守住,楚爱卿已经将倭国打破,尔等为何还需要大军留下镇守高州码头?”

    楚枭听到这里,已然明白过来,高州百姓在担心什么。

    同样的,数万的百姓,听到几个老者的请求,也明白了过来,霎时之间停止欢呼,全都跪倒在地,齐声请求,希望皇帝能够留下一部分大军,帮助镇守高州城码头。

    而冯盎,作为岭南的最高守将,他也立即站了出来。

    “陛下,臣恳请陛下能够留下一部分大军,帮助我岭南百姓,斩首高州码头。”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冯盎与百姓一齐请命,不得不让李二高度重视,立即询问,这到底是为何。

    楚枭此时,也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冯大人与百姓的担忧,臣已然了解。”

    “臣登陆倭国本土,剿灭倭国兵卒数十万,占领其京都,将其控制起来,并且将苏我虾夷家族,已经支持他们的人,全部斩杀。”

    “倭国已然只剩下一个空壳,但是倭国上下百姓不再少数,城池也不止奈良城与北条、大黑城,就算他们举国投降,却也剩下大量的散兵游勇。”

    “甚至于这些散兵游勇不下几万人之多。”

    说道这里,李二等人已然明白过来,高州城百姓是在担心这些倭国散兵游勇。

    这些倭人,必然是大害,他们恐怕不甘心倭国的灭亡,心中更是无比憎恨大唐,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未必就不会再次跨越红海,突袭高州城。

    甚至于,他们不需要占领高州,只要不时的袭扰高州码头,都将给高州百姓带来莫大的麻烦,这将士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