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七十四章 臣楚枭!愿领兵追杀倭国人!

    第四百七十四章臣楚枭!愿领兵追杀倭国人!

    整个长安皇城内乱,一切真相已然明了。

    全都是倭国人假扮的楼兰使团,以出使进贡的名义,为大唐皇帝献药的为由,安然进入长安城,受到全城迎接,皇帝礼遇。

    然后,却是掀起霍乱。

    不仅想要毒杀皇帝,而且毒杀不成,启动死士让大唐皇城内乱,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可以说,这些倭人的疯狂,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同时,也看得出来,这些人是经过极其周密的计划,才事情如此计划的,搭上的代价也是极其巨大的。

    可以说,倭国人的计划,以及实行下来,造成的后果,其中的可怕程度,在华夏历史上,也是难得一见的。

    再联想之前倭人屠杀侯君集一家,并且嫁祸楚枭的事情。

    不难想象,此时大殿之内,恐怕众臣也总算真正的了解倭国人的可怕!

    现在,恐怕没有人在说楚枭残忍了吧?

    甚至于,对于楚枭在倭国本土屠戮数十万倭国兵卒、百姓的事情,此时有人想想似乎觉得大快人心。

    那些当初跟随令狐德棻参奏楚枭的谏臣,都觉得有些脸红。

    他令狐德棻,完全就是自己作死,不仅没有了解真是情况之下,为一己私欲参奏楚枭,而且还污蔑整个水军将士。

    就算是魏征,此时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不敢抬眼看楚枭。

    当然的,谏臣们对于楚枭杖死令狐德棻一事,也是不可能因此放下的。

    ......

    只是,现在那个倭国主使一切的王女,已然逃离了长安,这简直就是打整个大唐的脸,打他李二的脸!更是打整个朝堂群臣的脸!

    甚至于,这就是整个大唐才耻辱!

    就在整个朝堂之上,全然愤怒的时候,侯君集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老泪纵横的跪地大声恳求道:“臣恳请陛下,立即派遣大军追杀那些倭国人!”

    看着侯君集血灌瞳仁,悲泣的模样,朝臣们也是知道他对于倭国的痛恨!

    随即,众朝臣全都站了出来,齐声高呼道:“恳请陛下命大军追杀倭国人!”

    皇帝自露面之时,脸色就无比阴沉,可想而知他心中的怒气绝对不比朝臣们少。

    见到侯君集以及众臣全都站出来,李二也是心中凛然,心中一股股杀气,几乎要从天灵盖冲出。

    然而,他听取了内侍的禀报,综合各种细节,知道这些倭国人已经逃走多时。

    而且从总总迹象来看,他们是极其秘密的离开的,更何况他们出城之后,没人知道他们是从那条路走的。

    甚至于就连百骑司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离开的。

    所以说,想要追击恐怕极其不已,更别说能不能找到他们。

    当皇帝将自己的忧虑说出来之后,殿上众臣也是沉默了!

    侯君集脸上怨恨与悲戚之色更加浓重,已然到了整个人都要崩溃的程度。

    甚至于,不少坚持想要站出来领军追杀倭国人的将军都打了退堂鼓。

    因为,如若追击不到,让这些倭国人逃脱了,那么将受到整个朝堂的压力,乃至整个大唐的压力。

    所以说,追到了还好说,如若追不到,这个责任谁来担?

    这种时候,已然没有人再敢站出来主动请缨了!

    此时,明哲保身才是王道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楚枭毅然的站出来,神情郑重的大声说道。

    “臣,楚枭,愿领兵追杀倭国人!”

    他的声音洪亮无比,简直掷地有声,让整个朝堂都为之一震。

    与楚枭叫好的人,有心要劝楚枭不要冲动,因为这件事可谓吃力不讨好。

    然而,皇帝就在看着,他们也不敢站出来提醒楚枭。

    特别是程咬金,他非常无奈的看着站出来的楚枭。

    其他与楚枭关系一般的武将,倒是觉得非常好,既然你站出来,就不需要皇帝钦点了。

    这样自然就不会落到他们头上,可以避免其中的麻烦。

    侯君集非常感激,又有些羞愧的看着楚枭。

    虽然他侯君集痛恨倭国人,又有心追击,但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一定追击到这些倭人。

    至于李二,虽然有点意外,但是有觉得在情理之中。

    然而,楚枭他正的是,一时头脑发热,亦或者想要争取功勋吗?

    自然不是的,以他现在在大唐的地位权利,根本就没有必要去争夺什么功勋了。

    之所以站出来,完全就是为了当初在倭国战死的五万水军将士,还有侯杰以及那些千牛卫军卒。

    对于水军战死将士的愧疚,让楚枭不得不站出来。

    要不然,他的内心过不去,愧疚也将一直伴随着他。

    于此同时,他也有一定的信心,能够追击到这些倭国人。

    别人不知道,可是他心中却是非常清楚,大唐水军十万兵马,依然掌握着大唐京兆地区,联通运河在内的三十七条水路。

    所有的水军码头,更是全都有水军的兵力和信使。

    只要他这个水军主帅命令下达下去,整个京兆地区的风吹草动,他都能够知道。

    那些倭国人,只要没有离开京兆境内,他就能将其拦截,然后全部围杀在大唐境内。

    这一切的计算,自从一开始,他知道事情不妙,接着平复皇城内乱,最后确定倭人逃走,他就有了一定的想法。

    所以,此时他才会主动站出来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