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1章 老当益壮

    最担心的是李师长,听到刘民辉加入了伪军,还是队长的消息时,第一感觉是,完了,这家伙,军长对他的杀父之仇都放他一条生路,怎么就不记大家的好呢,和日军搞在一起,成了全国人民的敌人,现在,就是金家湾抗日救**放过你,其他人也不会放过你,这小子,恐怕是死定了。哎,对不起了,对不起那死去的舍身保我的恩人了,实在后悔,没有教育好刘民辉,从小就太放任他了。

    后悔是没有用的,李师长最关心的是军长和特派员的想法,他自己是想找机会和这个从小带到大的,已经看着自己儿子一样的刘民辉,去谈一谈,看他是否可以脱离日军。

    李师长去找特派员,正好,特派员也来找他,李师长还以为特派员准备“锄奸”了,来询问自己的意见,心里一阵紧张。

    坐下来之后,金仁俊说话了:“李师长,我们就开门见山的谈吧。”

    李师长点点头。

    金仁俊接着说了:“关于刘民辉的事情,估计李师长也知道了。”

    李师长再点点头。

    金仁俊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一口水:“按照部队的纪律,私自投敌,那是绝不容情,依法要被铲除的,我们也知道,你和刘民辉的关系,所以,大家商量了,刘民辉已经脱离了部队,据‘特工队’的反应,他也没干什么大坏事,抗日也正是在关键时刻,敌后的工作也需要有人来干。”

    听到这里,李师长稍微松了一口气。

    金仁俊把喝完茶的茶杯放回到桌子上:“我和军长商量过了,军长确实是大义,家仇不计了,更没有公报私仇,相反,还要我来和你商量,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你和刘民辉谈谈,在日军的队伍里,为自己的国家办一点事情,当然了,有困难,最低要求,也不能干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的事情。”

    李师长满口答应:“谢谢军长,谢谢特派员,我一定和他谈,让他为国出力,不干坏事。”

    日军对于金家湾抗日救**的指挥员,已经掌握了十分详细的资料,“特工队”不能让李师长去冒险,李师长就写了一封信,让“特工队”设法交到刘民辉的手里。

    黎队长通过联络员,将李师长的信交到一个打入“伪军”的特工人员手里了。这位队员,找了一个机会,在刘民辉准备回家的时候,将信放在了他的桌子上,然后退了出去。

    刘民辉拿到“老鹰”的信后,他也松了一口气,暗想,多亏自己没有干坏事,不然,你看,抗日救**果然厉害,这信都送到我的桌上来了,我还不知道是谁送的,如果是炸弹的话,我已经没命了。抗日救**希望我在日军的眼皮子地下为国出力,今后,对待日军可要小心了。

    看看四下无人,刘民辉将来信点燃,烧了。以免留下证据被日军发现。

    要在敌人的监视下为抗日救**工作,也是很危险的,时刻要小心。

    县城里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日军从国内调来的士兵之外,还有一些日本“浪子”和日本武士,有的还有其他技术的人员,比如会画,棋艺精湛等等人员都来了。再加上各地来当“皇协军”的流浪人员,所以,县城一下子比过去多了一倍以上的人员。人多了,各种活动也多起来,特别是娱乐活动,戏院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黄帮主接到的戏单太多了,一帮人马绝对忙不过来,必须两帮人马轮流上台才行,第一次,黄帮主派人来请钟琪儿去唱戏,“二娘”担心日军进城后,会对中国百姓进行报复,没答应,这一次,黄帮主亲自上门来了。

    “二娘”还是不放心,钟琪儿却忍不住了,她说:“妈,你担心什么呢,所有的人都回去了,都没事,日军不可能就专门的对付我吧,我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人物。”

    黄帮主也在解释,戏班确实忙不过来,人手太少,日军呢,也要稳定人心,得罪了老百姓,没好处的,起码的,税收和粮食就没了,日军也没办法生活。还有,就是出现情况,大家跑就是了,日军对百姓发难,总有先兆。

    “二娘”还在犹豫,钟琪儿可是跟着黄帮主就要走了。她那爱玩,爱唱戏的性格,在家里怎么呆得住。“二娘”只好由着她了。钟老县长呢,他无所谓,女儿爱怎样就怎样吧。

    钟琪儿回到县城,那一定是要去看她的结拜姐姐刘小花的,那段时间,刘小花的父亲正是被日军毒打,躺在床上的时候,钟琪儿狠狠地骂日军:“不得好死的家伙,下次一定被狗咬死。”

    刘小花一家,也确实是命苦,弟弟生病刚刚才好,欠下的债务刚刚还清,平静的日子还没过几天,这日军就来了,可恨的“王麻子”跟着日军,收租收到了那么远的地方,还特别的重税,这刚刚够吃够用的钱粮,大部分又交了田租,一家人又开始挨饿受冻了。

    说到伤心处,刘小花的眼泪都掉了下来,钟琪儿安慰她:“姐姐,你别哭,过不了多久,等金家湾抗日救**的人马操练好了,武器也买来了,就来打日军,一定会消灭他们的。”

    轮班唱戏的时间快到了,钟琪儿拿出手帕给刘小花擦去眼泪:“姐,你放心吧,这种日子,过不了多久的,日军也狂妄不了多久,再忍一段时间就好了,我要走了,你别再伤心了。”

    其实,不只是刘小花一家被逼得生活不下去了,好多原本就生活清苦的人家,都过不下去了,有一个村子的村民,暗地里准备反抗,“王麻子”这个家伙,不知道是否还要被狗咬,或者后果更严重。

    钟琪儿走了,刘小花伤心了一会,这日子还得过,有“客人”来了,她的工作,必须打扮自己,再苦也得面带笑容,不管你是真笑,还是假笑,更不管你是苦中带笑,那都得笑,这种无奈的人生,确实生不如死,可是,死也不行,自己死了,家人怎么办。

    刘小花被老鸨安排见客人了,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刘小花这里说过了,我们再说金县长,还好,隔着一条河,没有在敌占区,生活总算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可是,一出门,抬头就看见那高高的碉楼,饱读诗书,一心为民的白发老人,心里如何不难过。真想自己也拿起枪来,和儿子,孙子一起参加战斗,狠狠的打日军。

    无奈人生渐老,只能怀恨在心,以书来排解忧愁,时间过去,又到秋天,白云飘飘,秋风扫落叶,此情此景,总是悲凉。老人口吟笔画,写下如下诗句:

    此生有悔

    渐老人生书作伴,

    诗词满腹付流云。

    独身月夜街边坐,

    惯看秋风扫落尘。

    写完后,金县长想想,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总是怨天尤人也不是办法,也得干一些活才好,当了一段时间的县长,关系和号召力还是有的,金县长就去找那些还比较富裕的人家,捐款,给抗日救**买武器,自己家里,除了生活开支,其余的钱,全捐出去。

    两位老人,周部长和金县长,因此成了亲密的朋友。

    两个老人整天忙个不停,年纪大了,当然还是有些累,特别是那些粮食,搬来搬去的,也很重,旁边的人,总叫他俩休息,让年轻人来,他俩哪里愿意停下来,越干越开心,反而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只是夜晚的时候,重要涂抹一些跌打损伤的药才行,不然,腰酸背痛的,睡不着觉。就是这样,第二天醒来,又照样拼命干活。

    战士们看到两位老人,为了抗日,如此拼命,他们自己,哪能不搏命的训练,练好战斗技术,多杀日军。

    这天,两位老人,搬运粮食,干到开心的时候,竟互相比赛起来,一不小心:“哎呦!”一声,金县长的腰给扭了,周部长和其他的战士,还有医护人员,赶快过来给老人家治伤。

    金仁俊得到消息,也过来了,他有些责怪爷爷:“爷爷,您年纪大了,总是让您注意,少干一些,您看,这不是出事了吗。”

    周部长很愧疚,他说:“是我不好,不该和县长暗地里较劲。”

    确实,一个县长,干过的重活,不可能和一个长期与粗活打交道的管家和后勤部长相比,周部长没想到这些。

    金县长对孙子说:“这不能怪周部长,日军来了,县城被占了,我这不是憋屈吗。多干些活,才能忘记这些不愉快,心里才舒服一些。”

    金仁俊不再责怪爷爷了,要说这样,还是他们军人无能,日军就在河对岸,却对此无可奈何,其实自己心里也憋屈得很,总想发泄一番,自己可以拿枪上战场,爷爷就只能如此,拿粮食当敌人了,咬牙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