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曹雪芹:他的文学地位与水准无人能复制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一则消息,称曹雪芹《红楼梦》后28回手稿回国,引起了文坛的高度关注。但是,笔者仔细发现,既然是曹雪芹手稿,又何必由一个不知名的张姓学者改写呢?读者所期待的不是某某的改写,而是原稿而已。那么,广大读者为何对《红楼梦》如此关注,我想这似乎并没有多少争议。因为,在世界文学名著中,能够与《红楼梦》媲美的作品并不多,无论是文学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思想性,都是冠绝古今,实至名归。笔者认为,曹雪芹的文学实力与水准至少可以排在世界前三位,在中国无人可以复制。

    1、“大土豪”背景超越许多文人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几乎绝大多数的家庭条件都不差,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最差的也是乡村暴发户。因为,在封建时代,只有官商家庭才有经济实力读书学习,学成之后方能参加科举,期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家世,在古今文人绝对算顶尖级,属于典型的“百年望族”,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土豪”。曹雪芹的先祖原是汉族,后为满人正白旗包衣,包衣汉语即是家奴。他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明清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属于典型的油水官职,类似国企分公司老总,还兼有皇帝眼线的角色);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皇帝的跟班,亲信成员之一),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肥缺中的肥缺),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红楼梦》中。大观园就是因为接驾皇帝而修建的,可能正是映射康熙的南巡)。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其中,最特殊的便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与康熙从小关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读,并长期在南方任“织造”一职,名义上是掌管宫廷内部的织造事务,而实际上权势很大。另外,曹寅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曹雪芹的两个姑姑分别嫁给了满洲王爷,其中一位“适镶红旗平郡王讷尔苏”,另一位“适王子侍卫某”。曹家不论与康熙皇帝家族的关系,还是与满族亲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此处可见,曹雪芹在南京可算是豪门望族,更是皇亲国戚,受到当时皇帝的极为宠幸,家庭条件非一般人可比。

    曹雪芹就出生在这样富裕显贵的家庭环境中,从小衣食无忧,过着富家子弟的欢快生活。据史料记载,当时曹家3年光养戏子的钱就达3000两银子,这3000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呢。《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就给我们算了一个账,农村四口之家的开销是20两银子(20贯钱)。这钱够1个农村家庭平淡度过150年了。其次,曹寅给康熙的儿子送礼更大方。康熙四十四年和康熙四十六年,太子胤礽先后两次向曹寅“借钱”,每次“借”的数额都是2万两。这两笔银子,加起来是1600万元。另外,曹雪芹家产被抄之前,曹家在北京有住房两所,在南京、扬州、苏州三地有住房11所,共有13处房产(都是豪宅别墅,还是繁华城市,每处以1个亿计算,也是13亿了。并且,当时的豪宅特别大,占地几亩几十亩也可能呢!)。田产有8处,共1967亩。从这些史料看,蒲松龄、郑板桥等一批寒门子弟对曹雪芹一定会羡慕嫉妒恨了,凭什么他曹雪芹就是富二代、官二代呢。

    再谈曹雪芹的名字,其实他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曹沾。据说,由于曹雪芹出生前三天,正是久旱逢喜雨,他的父亲曹頫很高兴,就给他起名为“沾”,这个字取自诗经上的“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意思是: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与“久旱逢甘霖”有关。“沾”字也可以与“世沾皇恩”挂上钩,是感谢皇上的意思。但是,曹雪芹觉得这个名字土得掉渣,总想自己改一下。这不,由于苏东坡常以“芹”自比,在他的诗歌中常有“雪”字,具有洁白而有保护之意。因此,曹雪芹就给自己改名为“雪芹”,对于这个新名字,曹雪芹觉得很满意,常常沾沾自喜。

    除了有好家境,好名字,曹雪芹还有好才华。由于他是富二代、官二代,家庭条件超级优越,因此读书学习就显得更为方便,所请的也是四海名师,根本不需要背着书包到学校上课,只需要呆在家里,坐在椅子上,一边品着铁观音,一边打着扇子,就能听着名师指导了。有着这样的便利条件,绝顶聪明的曹雪芹进步很大,十多岁就能填诗作词,其作品还受到亲朋好友的交相称赞。

    2、朋友“掉包计”助其娶新娘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曹雪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很快就长大成人。这时摆他面前就是婚姻问题了,为了能传宗接代,为曹家的事业找好继承者,曹家开始为曹雪芹到处物色对象。

    其实,在父母为曹雪芹寻找对象时,曹雪芹心里早有了意中人。这个人便是梅氏,是曹雪芹的一个堂姑的女儿,比他小两岁。曹雪芹与表妹两小无猜,从小就在一块儿,一来二去,二人都有了那个意思。一个是非对方不娶,一个是非对方不嫁。(此处有些像《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均是表兄妹,也均青梅竹马)。

    两家大人看出两个孩子心中有意,均为豪贵家庭,欣喜万分,便给他们定了娃娃亲。长大后,曹雪芹也以为自己能顺利娶到漂亮的表妹,两人相亲相爱度过一生。但哪里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曹家因为犯案被皇帝抄了家。从那一刻起,曹雪芹便从一个富家子弟变成了穷人。而梅氏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锦衣玉食。眼看两人长大成人,到了婚期,岳父却想要反悔,便冷着脸对曹雪芹说:“我们请了阴阳八字先生算了,你和我女儿八字不合,相克,结了婚,不出仨月就有血光之灾。”

    听到岳父的话,曹雪芹明知是推托之辞,但却毫无办法,只得怀着愤懑离开了。年轻的曹雪芹回到家后,对表妹真是思念万分,总想找个机会和表妹商量,希望学习司马相如那样,和表妹一同私奔。他这时觉得自己和陆游很像,明明深爱的两个人,却被世俗的偏见给毁掉。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去表妹家找梅氏,但是由于她家门高院深,守门人又不许他进去,曹雪芹终究没能见上表妹。而他的表妹却对此事一无知情,还期待着曹雪芹去将她娶回家。梅氏父母知道女儿一心都在雪芹身上,便也隐瞒了事情的真相。

    急得没有办法的曹雪芹到处乱投医,便向自己的朋友们寻求帮助,但大多都没有办法。其中有一个朋友鄂比,不仅不帮忙,还笑嘻嘻地说:“不用急,不用急。”曹雪芹听了不是滋味,朋友不仅不帮他,还说不痛不痒的话。

    没想到才过几天,朋友鄂比就要成婚了,娶的正是自己的表妹,还给自己送来了请帖。曹雪芹听了后肚子都气炸了,心中的气愤可想而知。在气愤之时,曹雪芹还看到请帖中有一封信,信中只有几个字:“内有隐情,请一定要赴宴。”曹雪芹不知为何,只得前去看看。婚礼现场,鄂比热情出迎,并神神秘秘将曹雪芹拉到屋内,脱掉新郎服装给曹雪芹换上,然后说:“走,给我快出去拜天地。”曹雪芹这才明白是什么回事儿。回到前庭,鄂比大声对惊愕的宾客说:“各位亲友,梅小姐从小就与曹先生订了婚。可她父母钱迷心窍,想悔婚。因此,我就干了件荒唐事,把梅小姐骗到了这里。各位亲友,请评说评说,我做的对不对?”

    亲友们早就知道梅小姐与曹雪芹的事儿,听说鄂比要娶梅小姐,私下也曾议论过鄂比不够义气,这下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大家都十分佩服鄂比,赞扬声此起彼伏。曹雪芹也顺利地和表妹在现场把婚给结了,而梅的父母,本就理亏,看到现场的情况,也只得接受了既成事实。

    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传说,但据《红楼梦》中的“掉包计”,宝钗替黛玉来分析,或许有一点道理。

    3、得罪皇帝只有被抄家的下场

    虽然爱情遭遇波折,最终得到圆满,娶到了自己喜欢的漂亮表妹,但是这时的曹雪芹家境已经破落,早不如从前了。

    那么,曹雪芹为何会被抄家呢?其中,有着什么深层次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当时新皇帝才刚刚登基,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曹家在政治上站错了队伍,与康熙两废两立的太子关系极好。其次,从曹寅一代到曹雪芹一代,已三四代了,因为雍正要启用自己的亲信,曹家主要在康熙一朝受宠,与新皇帝也就不再那么亲了。另外,外部环境所致,当时国库空虚,年羹尧西北平叛需要军费,雍正帝便决定杀贪官筹钱,有大臣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之侄曹頫、苏州织造李煦两家拖欠官银数百万两,雍正当即下旨抄家。随后,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随即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在封建社会,大凡一方诸侯,几乎都是贪官,当时曹家每年贪污的数目大约是1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4000万元人民币。因此,雍正整治贪官,一可以筹集军费,二可以赢得民心,一箭双雕的壮举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也苦了曹家。遭受这一系列打击,年少的曹雪芹心中有了巨大的阴影,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特殊的素材。无奈,被抄家后,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从一个富家子弟,一下变成了罪人,万贯家财从此一扫而空。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曹雪芹是郁闷的,也是痛苦的。荣华富贵的日子没有了,甜蜜幸福的生活远去了,甚至自己最亲最爱的表妹妻子也不幸去世,撒手人寰。这还算不上悲剧,没想到才过几年,他可爱的儿子也病死,曹雪芹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对于官场沉浮,人生多变,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他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4、困顿生活促其完成文学巨著

    之后,在北京西郊居住的曹雪芹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虽然,在期间他又娶了1个老婆,但是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好转起来。从敦敏的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的寥寥七字中,就可以看出曹雪芹当时的遭遇和故事。潘德舆《金壶墨浪》记载,曹雪芹“无衣食,寄食亲友家”,穷得只剩桌子、凳子,连写作的纸都没有,把旧皇历拆开翻过来用。

    困顿的曹雪芹,于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曹雪芹对《红楼梦》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书稿完成后,曹雪芹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虽然,《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该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所以,它不单单仅是自传,而是一部跨越世纪的文学巨著。

    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之交的2月12日壬午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