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15年8月,德国首都柏林。s`h`u`0`5.`更`新`快“一战”的阴云正笼罩全国,人心惶惶、工厂倒闭、店铺关门,德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柏林郊区,有一个叫麦克尔的富商正准备将大部分财产转移到中立国瑞士,瑞士是他的第二故乡,而且他的女儿与女婿定居在那儿。

    大部分财产均已转移,只剩下一栋一千平方米的豪宅,其他富商们采取了抛售的办法,但面临的唯一结果便是在战争中遭到毁灭。麦克尔于心不忍,便雇了人将豪宅进行了拆卸,除了不值钱的砖与瓦外,其他诸多组成部分,例如檩子、大梁,包括装饰有精美壁画的墙壁均保留下来。他开始时想将这些宝贝埋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等到战争结束,再回来重建家园。但这绝对不是一个万全之策,将这些值钱的东西想方设法运到瑞士,才是长久之计。

    怎么运?德国战争阴云密布,除了通往瑞士的邮政业务尚未停业之外,其他陆路运输、船舶等行业早已经不复存在。麦克尔想请女儿派专车来拉,但计算运费后,他大惊失色,一共需要四百万马克。

    麦克尔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第二天一早,邮差来送报纸,他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麦克尔,邮差道:“先生,战争阻挡不了邮政业的发展,尤其是通往瑞士的邮差并未停止。”

    邮差只是在做广告,而麦克尔先生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由于战争,邮政业也是惨淡地维持着生意。欧洲传统的邮政业收费并不高,其中还有一项特殊规定:“对于建筑材料,按照1/3的价格计算收费。”这条规定的初衷是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很快地,麦克尔赶到了邮局,要求将自己卸下来的豪宅邮往瑞士,经过邮局人员精心计算后,邮资只要大约三万马克。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大车小车的物资整装待发,于十日后,安全到达了瑞士首都伯尔尼。

    这简直是一个荒唐的决定,德国与瑞士的大部分报纸在报道战争新闻的同时,争先恐后地报道了这起不可思议的故事。而瑞士邮政部门很快发现麦克尔钻了邮政规定的空子,为了阻止其他人效仿,他们很快修改了相关规定。

    邮寄豪宅看上去荒唐无比,却不得不说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想法。许多创意来源于看似荒唐的举动,或许,没有荒唐就没有电灯泡的诞生,也不会成就爱迪生的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