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毛泽东失去兵权的同时,国民党开始布置对中央苏区的大举进攻。这时候,鄂豫皖根据地已不复存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已踏上了向川陕边地区转移的艰难征程。

    到1932年10月中旬,国民党在中央苏区周围的兵力已达二十个师。闽北:第五十六师驻顺昌、建阳;新编第四师驻沙县、永安;新编第四旅驻泰宁、邵武。赣东北:赵观涛第八路军第五、六、五十三、七十九师分驻上饶、弋阳、余江、铅山。赣中方面:朱绍良第六路军第八、二十三、二十四师分驻南丰、南城、黎川;孙连仲第九路军第二十五、二十七师和骑兵第四师分驻宜黄、崇仁、抚州;陈诚第二路军第十一、十四、四十三、五十二、五十九、九十师分驻吉安、吉水、永丰、乐安。赣南驻有余汉谋第二路军,李扬敬第三路军。闽西则由蔡廷锴第十九路军驻守。

    红一方面军之西、北、南三面皆有强敌。眼见敌人摆出了准备进攻的架势,攻打中心城市的调子也不见多少人唱了。红四方面军远涉秦岭以南、大巴山以西的偏远地区,显然与武汉等中心城市越来越远。

    于是,历史就留下了红一方面军这样一份作战计划:“为策应各苏区红军互相呼应作战,击破敌人一方和联系赣东北红军起见,乘敌人部署尚未完成的时候,拟出敌不意迅速而同时地消灭建宁、泰宁、黎川的敌人而占领其地域。”“赤化所在地域及征集红军所需的资财,以利于此后的战役。”

    这份作战计划签发于10月14日。此次作战的目的和9月26日训令没有任何冲突之处,却没人再生异议。

    10月16日,红一方面军各部从各自集结地域出发东进。18日,红一军团占领建宁后,除留一军负责警戒外,主力分散做群众工作,征集资财。同日,红三军团击溃敌一个团后占领黎川,主力随后分散发动群众,征集资财。19日,右纵队红二十二军歼敌新四旅一个团占领泰宁,22日占领邵武,24日再克光泽,尔后主力也都去发动群众,征集资财。战役预备队红五军团19日进至泰宁以西地区发动群众,征集资财。

    征集资财在毛泽东笔下叫做筹款。

    总而言之,红一方面军还是在按照毛泽东的既定方针行动着。

    10月下旬,何应钦为防红军继续东进,调一个师三个旅向黎川反扑,红三军团适时撤出黎川。24日,何应钦派两个师由南丰动出,进至建宁西北乾昌桥、大洋源地区。

    何应钦在这天下午又下了这样的命令:“八师、二十三师只在建宁西北做游击行动,切勿与共匪主力接触。共匪如今已是穷疯了,此次行动目的只在抢钱,只要扰他抢不成钱,我军目的也就达到了。再困他们两个月,共匪必内外交困,不战自乱。”

    周恩来和朱德当天晚上发现了敌军这次行动的异常。

    周恩来道:“敌从南丰动出后,不急于找我主力,只在原地游动,其用意何在呢?”

    朱德笑道:“蒋介石眼下还无力进攻我们,恐怕是怕我们养得太胖,吃不掉我们。何应钦此举旨在扰乱我们。敌变我变,他不打,我们逼他们打。”

    周恩来的眼睛倏地亮了,“我们何不将计就计打他一家伙?我以小部队分散,四处造打土豪分田地声势,以迷惑敌人,暗中集结主力歼灭南丰来犯之敌。”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11月1日拂晓,红一方面军主力运动至有利攻击位置。11月1日上午,红三军团一部,红一军团一部,分别向沧浪东北和西南突然发起攻击。双方激战一天,敌军在黄昏时撤向石沟圩。

    何应钦得报大惊,遂令石沟圩第八师坚守,另派两师前往增援。

    11月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一部强攻石沟圩。激战竟日,得知敌援兵已近,红军转向东进,进逼黎川。翌日,红军再占黎川,守敌弃城而走。

    何应钦权衡利弊后,下令动出各部退守南城和南丰。他在南昌指挥部感叹道:“朱、毛不是庸人,如其羽毛丰满,必将酿出大乱。”

    至此,建黎泰战役顺利结束。军史评价道:“此役,红军在敌人继续采取守势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择敌弱点,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建宁、黎川、泰宁等广大地区,打开了赣东、闽北局面,对以后反‘围剿’作战是有利的。但在沧浪、石沟圩地区的作战中,没能大量消灭敌人。”

    毛泽东的影响很快就变得微妙了。

    在红一方面军11月14、15日的行动方针中出现了“先发制人”、“击破敌人一面”的说法。临时中央的战略方针很快贯彻了下来。16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红二十二军分别由黎川和邵武、光泽地区出发北进,红五军团作预备队跟进,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迅速消灭金溪、资溪地区之敌并打击其增援部队。

    战役开始时,进展确实很顺利。17日,红一军团击溃敌第五师一部,占领资溪。19日,又占领金溪。

    此时,国民党已经准备对中央苏区动手了。

    何应钦见资溪、金溪被占,金溪至南城交通被截断,思虑整整一天。作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军事家,他深知这条交通线在日后大规模战争中的分量。如果不迅速补上这个缺口,红军在遭大规模合围前,便可跳到外线作战。如红军主力出了外线,而苏区又没被清剿,战线一长,主动权就被红军掌握了。19日夜,何应钦下决心重占金、资,以恢复南城、南丰间的交通。他与红军已打过两次大仗了,一点便宜也没占到。这次大战前,他不能不分外地小心谨慎。

    鉴于这种心理,在11月下旬渭水桥和浒湾的战斗中,何应钦所持的态度是:暂取守势,先将敌滞留于这一地区。

    因红军主力东移,何应钦于12月初决定将驻守赣江流域的陈诚部三个师东调,以改变抚河流域的被动局面,并委任陈诚为抚河方面进剿军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第五、八、十一、十四、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七、九十师和新编三十七师等九个师。

    12月5日,在强敌的逼压下,红军不得不退出金溪。当日,陈诚见自己的部队大都没能到位,电告蒋介石要求采取暂时堵防的策略。

    这样,红一方面军在行动上就进退维谷了。攻南丰、南城或者抚州,守敌都有两个师以上,一打就是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方面军首长决定主力东进邵武,求歼闽北之敌,以便打开闽北局面。谁知在这段时间里,邵武地区已集结敌十个团的兵力,任凭红军围城,坚守不出。红一方面军主力在邵武地区呆了两天,恐遭敌前后夹击,只好重返黎川地区待机。

    时间和体力都消耗了许多。

    僵持到12月下旬,机会来了。国民党军见红军久不出战,懈怠之心顿生,第五师十三旅前出至黄狮渡地区,孤军突出。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首长作出“消灭黄狮渡、嵩市敌人,占领金溪,以吸引金溪西南两面之敌与之决战”的决定。

    1933年1月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北进。4、5两日,红三军团在红二十二军的配合下,攻占黄狮渡,歼敌大部,俘敌旅长周士达以下一千五百余人。5日,红一军团三十一师重占金溪。

    这一战斗的胜利,掩盖了红一方面军战略上已处被动的现实。受此影响,方面军首长于1月6日决定集中兵力消灭浒湾之敌,重点打击敌九十师。具体部署是:以红一、红三军团和红二十二军为右翼队,统归林彪、聂荣臻指挥,先行消灭第二十七师和第九十师,尔后协同左翼队消灭敌十四师;红五军团为左翼队,以主力先扼制敌十四师并阻南城来援之敌,尔后在右翼的配合下消灭敌十四师。

    如果作战的双方势均力敌,这种攻击性的作战无可厚非。然而,在这个区域内,国民党军和红军兵力比也达三比一,这种进攻作战无论成败都值得讨论了。特别在敌人正在朝中央苏区调入大量兵力的条件下,以五万人去攻敌三个师近四万人,实不可取。

    何况,国民党军在浒湾集结三个师,目的正是寻红军主力作战。红军这一决定,正中何应钦、陈诚下怀。

    1月7日晨,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和第九十师毫无顾忌地东进了。当日下午进抵枫山铺、荷树铺一线。同时,第十四师进抵琅琚、白元一线。吴奇伟总指挥决定于次日向黄狮渡合击。

    这是一场双方都知己知彼的较量。吴奇伟敢以两个半师合击红军主力,仗的是后面有七个师的预备队。

    1月8日上午,两军在荷树铺地区相遇了。同时,国民党军第十四师也与红五军团相遇在彭家渡地区。一场恶战打响了。

    谁知吴奇伟的两个半师太不中用,和红军激战一日后,渐渐不支。

    陈诚一看局部局势已非,忙令吴奇伟部退到抚州和南城。陈诚打了败仗,却显得很高兴,有点得意地说:“就这么打下去,再打三五次,看你还能不能撑下去。只要共匪不回赣南,两个月后就能把它磨垮。”

    红军确实连这种击溃战都打不起。此役,虽然将敌两个半师击溃,红军自身也遭受重大损失,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宁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赵博生在率突击队向敌人实施反冲锋时,不幸牺牲。战斗已打到需要军长带突击队冲锋,可见不是一次完胜。

    至此,为期近两个月的金资战役结束了。

    因为延误了时间,红军又很疲劳,红一方面军面对敌人即将开始的“围剿”已完全丧失战略主动。

    几个中共要人的进入苏区,又使红军的处境进一步恶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