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五章 行装

    大体上的计划就这么定下来了,要行动就要快,因为刺杀依西多的刀手在暗处,甚至不一定是胡人,所以很难预防,最好是快速的离开这里,让刺客们发现不了依西多的行踪。(*0小-}说-+网)

    陈先生去找开封府的包大人商议互相配合的事情,钱怀玉他们就准备行装,但是依西多说不用带什么行李,连衣服也不用带多少,全部的衣装都去秦州买,因为要穿的跟那边的行商一样才行,在汴梁是找不到那样的衣装的。

    至于货物什么的,一般的讲,宋这边的货物无论什么东西运到西方都很值钱,天朝(宋和辽都宣称自己是天朝,都不承认对方是天朝)的丝绸,茶叶、糖、蚕丝、瓷器、纸张、珍珠母、樟脑、肉桂、铜、明矾、金银、丝制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黄这些商品在西方都是抢手货,而钱怀玉等人的目的也不是去挣钱,所以胡乱准备些市场上常见的东西就可以。

    对西域的胡商来讲,最难的是拿到宋朝的官方许可,也就是准许交易的敕书,这一点陈先生会去办到,有了敕书,就可以顺利的组商队了,甚至可以免费住沿途的馆驿,以及免费获得饮食。

    司徒立对张浩说:“哎,把你的宝贝仓库打开,兄弟们都武装起来。”

    张浩似乎有些不舍得一样,带着大家道他的打铁炉子那里去,在炉子的后面有一个小屋,还有两个禁军兵士住在这里看守着。

    张浩打开小屋,钱怀玉一看不由得吹了一声口哨。

    小屋里面四壁上挂着弓箭,在屋子中间放置着一排排的架子,架子上面有各式的盔甲,一排排的长枪大戟,还有各式各样的剑和刀等武器,男孩都是喜欢武器的,钱怀玉看了简直是心花怒放。

    张浩咬牙下了决心说道:“大家随便拿吧,喜欢什么拿什么,今天我是大出血了,这些,这些都是我自己打的。”

    看得出,张浩真的对这些武器感情很深,他几乎是疼爱的摸着这些武器的锋刃,然后发狠的抄起一柄刀带到自己腰间。

    司徒立说到:“不要拿甲,哪有商人披甲的,每人都拿趁手的短兵,还有,每人都拿一张弩,多带弩箭和弩弦。”

    要说司徒立确实是将门世家出身,宋军作战,因为缺乏骑兵,首重弓弩,所以对弓弩的制造和应用也比较强,这弓和弩两样里面呢,弓需要系统的练习,而弩就不用,几乎任何人都能使用,所以司徒立让大家都带上弩。

    钱怀玉看张浩打造的这些弩,都只有半臂多长,其实属于手弩,但是通体都是精钢打造,上面上两根弦,弹射力更强,用一个小绞盘上弦,比较省力,一般的人都能上起来弦,确实打造的十分精巧。

    张浩拿起一张弩对大家说:“我这弩,远了不好说,六十步之内,指哪射哪,三十步之内,能射穿两层札甲,大家小心点,不要误伤了别人。”

    钱怀玉对武器什么的也甚是喜欢,家里也有弓弩,也练过两天射箭,在郓州厢军校阅的时候也去看过热闹,不过这么好的弩还是第一次见,整个弩身都打磨的没有棱角,摸上去手感好极了,他也不管张浩心疼不心疼,就拿了两枝装着。

    其余每人都挑了一把刀剑,长兵器肯定是没法带,盾牌什么的也算了,就这张浩也心疼坏了。

    之后大家各自回去收拾一些随身的行李,衣服也不用多带,张浩提醒钱怀玉说,这次出门路途遥远,而且说不定有危险,叫钱怀玉给家里写封信留下。

    一说写信,钱怀玉倒有点想家了,虽说父亲经常教训他,可是离家几个月了,倒真的很想他老人家,甚至挨揍的时光也感觉很亲切,平日里母亲对他照顾的很好,很久没有享受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了,如今要远行,他还真的有点舍不得。

    他想来想去,还是报喜不报忧吧,研墨写了一封信,说了说自己学习的事情,把得分也报了,最后说学斋有事要出趟远门,可能有阵子回不来,叫家人不要挂念什么的,然后留下,等回头请陈先生托人给家里带去。

    写好了信,他出来一看,司徒立和张浩弄了一个箱子来,这个箱子里面有个夹层,表面上看是装一些衣服杂物什么的,内里的夹层有预先做好的托儿,把弩和弩矢都塞进夹层里面去放着。

    这是因为弩是禁止民间使用的,肯定不能背着弩在大街上逛,不仅是弩,弓箭的话打猎用的弓还允许,强弓大箭也是不允许民间使用的。所以像弩这样的武器只能用这种办法带着。

    不过刀剑算是护身的武器,并不在禁止之列,每个人随身带佩刀佩剑还是允许的。

    钱怀玉心想司徒立是不是平时也干过一些类似的事情,居然还备的有专门运输的箱子。

    冒烟也弄了一箱子杂七杂八的东西,两个女娃更是厉害,光什么女人的衣服布娃娃之类的东西就装了一个箱子。

    相比之下就钱怀玉和完颜亮简单,两人就两个小包袱。

    一会儿先生也回来了,他办事的效率也很高,不仅给每个人弄好了身份牙牌,还弄来了敕书以及过关的文牒,开封府还组织了一个二十人的护送队,由赵头儿率领护送他们去秦州。

    自然还有钱,不仅给带了铜钱和银子,还给了些“交子”,也就是可以在官府兑换银钱的银票,这可比铜钱什么的好带多了。

    在西行贸易的路上,大家公认的货币多的很,铜钱只是其中一种,粮食和布匹都能当钱花,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度牒也能当钱花。

    因为僧人不用纳税,却可以拥有田产,所以有些人把出家当成职业,后来朝廷就把僧人管理起来,控制僧人的数量,有了度牒,才是正式的僧人,朝廷每年允许发出的度牒是有数的。

    最后演变成度牒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了,甚至有些官市上也能拿着空白的度牒当银子一样的买东西。

    先生给他们也弄了几张空白的度牒来,这些东西很是让钱怀玉开眼,他一直以为钱就是钱,没想到这些也能当钱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