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1章:边境民兵制

    薛霖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对众人笑道:“我还没说完呢,同时为了保障村子留有劳动力参加其他劳作,以轮休制进行,每个村子出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到镇子里接受统一训练,另外三分之一组成巡逻队负责村子周边的巡逻和缉拿盗贼,防范野兽下山祸害村子等,剩下三分之一休息。”

    “训练时间是每个月十天,也就是说每个村子的青壮年在农闲期间每个月都要进行十天的军事训练,凡是进行军事训练的村民都将得到额外津贴,巡逻队是集中训练时的一半,这部分预算由军方出资。”薛霖看向了陈震和财政部长左德义。

    “另外,训练的武器装备由北平、沈阳两大军械库承担。”在将日军赶出东三省后,薛霖缴获了数以十万的武器装备,还有当初东北军丢弃的数十万装备,都存放在沈阳军~械库中。

    而北方战争和对山东作战,薛霖整编了七十万三阀联军和七万山东军队,总计缴获超过百万的枪支和各种装备,都-存放在北平军械库。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轻装备,而且牌子五花八门,被薛霖养刁口味的镇北军肯定看不上这些落伍装备,出售给李宗仁他们的也只是不到十分之一,在两大军械库中还有很多封存的武器装备,正好适合此次关外民兵训练。

    听到民兵训练的预算资金和武器装备都由军方负责,一直紧张的计算着费用的财政部长左德义总算是松了口气,尴笑了几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大家都知道薛帅对军队的重视,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海军,投钱一个比一个多,这部分预算走军方便能减轻财政部的不少压力。

    陈震则是将思绪飘向了更北方。

    薛霖提出的这个议案可以看做是训练边境民兵部队,只要两年时间,到时会边境和西北几省每个村的青壮年都是累计经过两三个月军事训练的民兵,足以提供数百万的预备兵力。

    无论是攻入苏国境内后的治安防卫、镇压反抗力量、保障后勤补给线,还是被苏军深入国土后的游击作战,都能起到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作用!

    薛霖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万无一失的准备,有这数百万民兵组成的预备役,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出现,都能抽调大量兵力应对突发事件。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那便是这些涌向关外的移民都是得益于薛霖才能得到自己的一份土地,他们都是穷苦人家,泥腿子、苦哈哈,但对薛霖却是充满了无尽的感恩,一旦经过正规军事训练,将这种感恩转化为忠诚,那……

    将是数以百万随时可以抽调入正规军的优质兵源啊!

    虽然薛霖准备对苏国动手的计划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但从北方一直以来对苏国的防御部署,众人都能看出来薛霖对苏国有着极大的警惕心。

    所以这一份《边境民兵法案》很快便通过了决议。

    在北方如风如火的坚决贯彻《许英智法案》时,南华夏的上亿民众也爆发出了追求自由、公正的呐喊!

    但南方不比北方,没有多少人是真心支持土地改革的,尽管在江南的农民们将事情闹得很大,甚至学习北方罢耕抗租,却依旧被江南那多如牛毛的地主士绅们残酷镇压。

    第501章:边境民兵制-->>(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南方不比北方,没有多少人是真心支持土地改革的,尽管在江南的农民们将事情闹得很大,甚至学习北方罢耕抗租,却依旧被江南那多如牛毛的地主士绅们残酷镇压。

    你不种?那就换一户人家,江南有的是没土地的泥腿子,还想要士绅老爷求你这些泥腿子、苦哈哈不成?

    · ·······求鲜花· ·····

    北方?你敢跑信不信老子打断你的腿?

    《许英智法案》?去他娘的法案,在XXX,老子就是王法!

    告我?你去告!尽管告!看哪个官会给你们这些泥腿子出头?还想不想当官了!

    相比北方轰轰烈烈的土改,南方却是在一开始就陷入了黑暗。

    苏北和中原几个相继成立的农会被当地政府勒令解散,汇集起来渴望解放人身自由的农民们被保安队、警察队残酷镇压!

    0

    一些其他党派、或没有公职的志士们组队告到南京政府,却被南京政府踢皮球般推脱,国民议会虽然下发了法律文件,但下面的部门根本不执行!

    无数人期盼的土地改革在南方沦为一纸空谈,无数希望国家强大起来的爱国志士愤愤不已,但面对南方强大的地主士绅阶级,却无一办法!

    这就是华夏的士绅,这就是统治着南华夏的利益阶级!

    南京政府的不作为结果就是,南北差异更加明显,南方无数农民纷纷北逃,特别是临近北方统治区的中原地区和苏北,因为距离的原因,对北方的变化知道的比江南更快,早就被移民法吸引的农民们拖家带口北逃。

    而中原和苏北的地主士绅们为了遏制这种北逃风气,或上报政府缉拿,或组织安保队私拿,凡是被抓回来的农民都被狠狠抽打羞辱,甚至当众实施私刑,企图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泥腿子、苦哈哈们。

    然而这样的高压政策下,苏北和中原却是出现了更大规模北逃事件!北逃的农民如飞蛾扑火般逃离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