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1章:新型水稻

    春分过后,冰雪消融,华夏大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

    北方冰雪比南方融化的要晚一些,直到四月初,各地才开始渐渐进入春耕,各家各户忙碌着为自己家的田地翻土,育苗等。

    而在东北和西北各地,新得到土地的数百万移民更是磨刀霍霍,全家老少齐上阵准备开荒新的土地,新的土地移民法案规定,一户人家最多可以从移民区政府购买一百亩土地,虽然这些土地大部分都要自己开荒,但相比起来以前给地主老爷耕作还要被剥削六七成的农民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

    在东三省和关外等移民区,几乎每一家从关内迁移过来的农户门都将报纸上薛霖的照片剪下来供奉着,他们祈求着老天爷保佑薛帅长寿平安,又何尝不是祈求着老天爷保佑他们的平-安。

    北平郊区。

    新建的农业大学在东郊圈下了很大一块土地,除了一部分用作教学区建设,另外大部分则都保持着水田和旱田的模样,农业大学还长期雇佣了一批种田好手,专门负责这些田地的日常维护。

    今日农业大学这些试验田正在插秧,年轻的学生们在导师和农民的带领下挽着袖子,提起裤腿,在泥泞间忙碌着。

    薛霖在一群人的护卫下缓缓走进了这篇试验场,看到大家都在手动插秧,忍不住问向旁边的沈锐翰:“为什么不用农业机械耕作呢?”

    已经被任命为农业部长,同时还兼任着农业大学校长的沈锐翰此时也是一身短衫头戴草帽的农家打扮,裤腿上还有一些没干的泥巴,显然刚从田里上来。

    “农业机械的使用主要是提高耕种效率,而这些试验田已经最大程度的育肥了,所以呀,我干脆让这些小子们亲自下去插秧,以后还要亲自收割,这样才能体会到种田农民们的不易。”沈锐翰笑道。

    薛霖恍然,微微点头,这样的教育方式的确很适合农业大学,只有亲自下地种田,亲自参与收割粮食,学生们才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是一种亲身体会的教育方式。

    薛霖走到一块水田边,蹲下身子查看了一下田埂上备好的秧子。

    水田里,同样短衫打扮带着草帽的袁泽天正在插秧,见薛霖来到自己负责的这篇水田,欣喜的介绍道:“薛帅,这是我们从玻璃温室中培育出来的适合北方耕种的两季新型杂交水稻!”

    “哦?新水稻吗?叫什么名字?”没想到才过了一年就培育出了新水稻,薛霖忍不住拿起一株小苗。

    “这一片地区叫白鹿,因此我们决定给他取名叫白鹿一号!”袁泽天将手里的最后一株秧苗插好,在水里洗了洗手,详细介绍道:“白鹿一号的亩产已经突破了400斤!那怕是不用化肥,不翻新土地,也能达到350斤一亩!”

    “这么高?!”薛霖惊呼了一声,没想到自己手里的小苗竟然拥有这么打的能量!

    第541章:新型水稻-->>(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么高?!”薛霖惊呼了一声,没想到自己手里的小苗竟然拥有这么打的能量!

    要知道此时北方水稻亩产不过在200-300斤,而且还受天气严重影响!

    而在沈锐翰的带领下,他们在温室中不间断的培育,一年多的时间在玻璃温室里培养了四季杂交水稻,通过不停的删选育种,从一百三十多种杂交水稻继续研究育种杂交,经过温室内四季水稻的种植,最终选出了最稳定的一个!

    · ·········求鲜花···· ····

    虽然普通水稻经过优良的育种、土地翻新、育肥等手段,也能将亩产提高到千斤以上,但杂交水稻显然来的更快,而且产量也更大!

    “这种水稻开始推广了吗?”薛霖问道水田里的袁泽天。

    “已经开始在北平周边推广了,等今年北平收获之后,应该能大规模向周边地区扩散!”袁泽天信心十足!

    沈锐翰补充道:“不仅是杂交水稻的白鹿一号,还有在金山试验田的优种一号亩产也达到了400斤以上!这两种水稻目前是我们农大培育的重点,明年期望能将两种水稻的亩产提高到600斤以上!”

    0

    六百斤!整整翻了两倍之多的产量啊!

    “哈哈哈哈!太好了!”薛霖恨不得亲手里的小小秧苗一口,亩产六百斤,推广开来,全华夏四亿人口的粮食基本保障就稳定了!

    “来来来,泽天,我们一起插秧!”喜出望外的薛霖脱掉外衣,递给雷武,鞋子袜子也脱下来,提起裤腿,挽起袖口就下田了:“今年收获的时候也记得叫上我!”

    “一定的!总理!”袁泽天激动地道。

    “好多年没种田了,锐翰也一起下来呗!”薛霖感受着腿上传来的春水温度,还有泥泞缠绕的感觉,拿起田埂上的秧苗,招呼着沈锐翰。

    沈锐翰本就一直负责着实验田,经常下田,当即挽起裤腿就下去了。

    薛霖都亲自下田了,跟随薛霖而来的随行官员们也纷纷撩起裤腿,下田插秧,一时间农大试验田里多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