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5章:不可思议的家底【求全订阅!】

    整个会场被这句‘世界第六’瞬间引爆了。

    无数议员和官员忍不住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双眼写满了激动和不可思议之色,脸上涨红一片,不断的确定这这份数据的真实性。

    毕竟以前民国的钢铁产量不足三十万吨,而如今竟然已经翻了十倍有余!怎么能不让他们震惊!

    孙科和胡汉明等民党派系的官员也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眉头都快拧成川字了,第一次参加这种年度总结会议的还有陕西省长杨虎诚、云南省长龙云、现任三省巡阅使的阎百川等退伍从政的前军阀,作为从辛亥年打出来的一代人,他们可以说与民国同岁,亲眼见证了那个混乱的时代。

    而他们三人也是主政一省的大员,努力发展过本省经济和工业,可是却收效甚微,特别是创办了太原兵工厂的阎百川,更是知晓~军工业的困难重重。

    而如今阎百川听着财政报告,看着太原兵工厂比以前扩大了两倍多的规模,心里甚-畏。

    要知道此时各国刚丛经济大危机中走出来,美利坚以2360万吨的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次则是758万吨的德意国,713万吨的英格国,684万吨的苏俄,657万吨的法兰国,相比去年,各国普遍有百万吨级的提升,经济大危机已经可以正式宣_布成为过去式!

    而日国的钢铁产量仅280万吨!已经被华夏远远甩在身后了!

    即使薛霖看到这份数据本报告的时候,也忍不住吸了口冷气,忍不住想到‘日国在1937年不是有接近六百万吨的钢产量吗?怎么今年还不到一半?’

    不过细想之后他就释然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日国在1931年占领东三省后,加大了对东三省的开发投入,并且将鞍山制铁株式会社再度扩大了规模。

    要知道1931年时鞍山制铁株式会社就生产了100万吨生铁,七十万吨钢,生产总能占据了日国钢铁产能的21%,而其中钢产量甚至占据了日国总钢产量的35%以上!

    ‘难怪后世骂了张小六千古罪人骂了七八十年……’理清之后,薛霖心情有些复杂,东三省的沦陷可以说是给经济危机中的日国注入了一大补药!直接将他们的工业产能和军事装备产能提升了至少30%!

    特别是年产步枪六万支,轻重机枪上千挺,还能生产各种火炮、坦克、飞机的奉天兵工厂。

    不过现在,薛霖的崛起彻底斩断了日国的狼爪,日国甚至因此遭到战争的反噬,工业产能下降了不少,钢铁产能也没有达到后世同年的标准。

    再加上华夏对日国进行了贸易制裁,强制收回了汉阳厂和那两个矿区,导致日国制铁会社不得不花大价钱从美利坚从澳大利亚购买高价铁矿石,明年他们的产能肯定会增加,但不会像后世那么庞大。

    而华夏已经统一,进入高速发展后,钢铁产能只会与日国拉开更大的差距!

    “目前,全国的发电量从去年的32亿千瓦增加到77亿千瓦!”

    “目前,全国的发电量从去年的32亿千瓦增加到77亿千瓦!”

    “造船数量也从去年的83艘增加至171艘,其中五千吨级船只超过42艘,万吨级船只超过15艘!”

    “汽车和拖拉机产量从去年的8万辆增加至14万辆,全国铁路里程从3万公里增加至4.5万公里!已经超越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第六铁路里程国,并且以每天40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全国的工人数量从400万人增加至580万人!”

    ····求鲜花··············

    “国外资本比例从40%下降到了28%,而国家和民族资本增加至72%!”

    随着孔佩玲宛若黄鹂脆鸣般的声音说出的一个个惊人数据在议会大堂内盘旋环绕,整个议会大堂两千人鸦雀无声,只有洗漱的动笔记录的沙沙声。

    无论是议员还是新政府的官员们,都被这一个个庞大而详细的数据所震惊,很难想像这个刚从二十多年的内战中走出来的国家,只是北方短短两年的积累就攒下了这么一笔不菲的家当!

    ..................

    李渡也由衷感叹,这就是华夏地广人多的优势啊!

    薛霖举起茶杯与李渡碰了一下,两人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自豪,这就是他们这两年给华夏攒下的家底!

    遥望着的胡汉明和孙科等人也端起茶杯,不只他们,不少议员和官员们也有些口干舌燥,就连蒋白里也有些面色红润地拿起桌上的茶杯给火热的胸膛灌水。

    “我们按照美利坚华尔街使用的平均购买力和粮食产量等数据统计最终得出,去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400亿美元的大关!达到了420亿美元,仅次于美利坚的750亿美元和英格国的630亿美元,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噗呲!”无数正在喝茶的人一口茶喷在了桌上,全场久久鸦雀无声。

    PS:求全订阅!求评价票!求鲜花!跪谢各位读者大大!

    这些数据大部分都很笼统,因为很多只能查询到经济危机的1930年前后,或者1937年之后二战的数据,但中间因为经济危机和经济复苏,起伏太大了,所以只能取一个笼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