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0章:战争红利

    苏俄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乌兰乌德失守,从开展后到现在,十天的时间,足以让苏俄完成在欧洲地区的动员。

    第一批五百万动员兵被武装起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军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无数国营工厂生产出来的枪械、子弹、坦克、大炮列装了军队。

    乌拉尔军区、伏尔加沿岸军区,这两个最接近西伯利亚军区和中亚军区的军区调遣了一支三十万人的部队,高加索军区、基辅军区、莫斯科军区也各抽调了十五万人,组建了一支四十五万人的支援部队,总计从欧洲和西亚抽调了约八十万军队,从各个方向乘坐火车汇向秋明州。

    这八十万军队都是苏军的正规军和前预备役,很多部队都是从内战甚至一战中走出来的,战斗力非常强大,而后133续在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和高加索军区、乌拉尔军区至少有约两百万的部队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随时准备支援东线的战场。

    但此时苏俄才开始展开第二个五年计划,在二战中拿庞大的铁路网络还在修建中,因此部队的调动能力并不像苏德战争中那般迅速,这八十万人的部队刚汇集在通往远东的铁路线上。

    前锋部队约十万人刚抵达新西伯利亚州,主力部队还在秋明州集结。

    而此时的华夏。

    连番的捷报让整个华夏化作了一个欢腾的海洋。

    无数人走上街头,高喊着‘华夏民国万岁’、‘总理万岁’等口号,近百年的国耻在军队攻城略地的胜利中,渐渐被打破,无数迷惘、麻木的国民们,正在被战争的胜利所惊醒,走出‘自卑的(acdg)阴霾’,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国民。

    而这一切,正式薛霖乐意看到的。

    他正在用战争的手段,整合国内的民心,让民族意识空前团结起来。

    虽然这样做的代价很大,就像日国那条对外扩张的道路一样,需要不断的胜利来刺激国民们,需要战争的红利来让全国上下四亿人民都得到实惠,才能继续支持战争。

    而一旦战争僵持太久,或者战争失败,那么华夏也将在被他代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是他没有选择,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失败。

    而战争的红利实际上已经开始慢慢提现出来了。

    而战争的红利实际上已经开始慢慢提现出来了。

    犹太复国组织为了黑龙江河畔的两百多万犹太人,倾尽了整个犹太世界的力量,向薛霖支付了每年十一亿美金的庞大资金,十年下来总计一百一十亿美金,这笔庞大的资金足以让薛霖完成华夏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而黑龙江沿岸彻底拿下后,薛霖也开始组织人手移民外兴安岭,将海参崴、伯力、庙街这三个城市之间的大片沿海区域划分为海参崴省。

    犹太州和阿穆尔州合并,划分为海兰泡省。

    而黑龙江下游以北的大半个哈巴罗夫斯基边疆区则划分为鄂霍次克省。

    国内大量贫农被分配到了黑龙江沿岸的这三个新省,东三省已经移民了约一千万人,黑龙江东岸的新三省至少也要五百万移民才能稳住这里。

    而且马上就要到春耕的季节了,为了早点安顿民众,对这三个新省份开放了步枪、手枪、霰弹枪甚至冲锋枪和轻机枪的许可证,这里的移民可以购买强制保护自己的财产,以防备苏俄残余的游击队。

    比东三省还大的大片良田沃土,吸引了国内无数贫农,特别是统一战争后,南方被解放的贫农们,他们因为在南京政府统治下多年,当统一战争结束后,东三省和西北的良田沃土基本被北方移民占据了。

    而现在新三省的良田并不比东三省少,虽然更冷一些,还有风险,但是华夏二十几万大军驻扎在新三省,让那些无比渴望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的贫农们更是积极,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踏破了当地政府移民局的门槛,无数人用扁担和编箩挑起不多的家当做上了北上的火车。

    薛霖看着手中的移民报告,其实从战争开始的时候他就让兼任移民局长的端木宇准备移民的工作。

    所以当东线的战争结束,苏俄远东特别集团军全军覆没,黑龙江新三省确定下来后,他手中就拿到了第一批三百万移民的报告单。

    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南方移民,包括黄河以南的中原地区,其中三省巡阅使阎百川贡献了约两百五十万的移民。

    这些都是江浙地区的贫农,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新的移民规划,迫不及待的想到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田地。

    虽然在移民局签下移民北方的合同书时,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们并不知道他们即将移民黑龙江沿河的新三省。

    实际上黑龙江下游这片区域因为纬度关系,并不比哈尔冰冷,海参崴甚至比长春还靠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