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一章人生就这么点追求了,总不能叫人家放弃个人爱好吧。当然了,一直留着她,不也是为了给黛玉和自己的生活增添点乐趣嘛。不然漫漫长日,没点乐子怎么过呀。一如被毒蛇记在心里却仍能留到现在的荣国府,一如动不动就撩点骚,找点事的夏佳郡主。她们要是知道了自己能一直平安活到现在是某只黑心蛟想要丰富黛玉婚后的娱乐生活,也不知道会不会为了报复他们俩直接自尽了事。╮(╯▽╰)╭都说慢工出细活,黛玉花了好几年绣出来的嫁妆,精致的程度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再一个,黛玉这个败家不在胃上的家伙,在败家方面是可以和隋炀帝媲美的。大红的嫁衣上,除了用金银丝线绣出来的精美绣图,还缝了不少珍珠,白玉,翡翠和一些稀少宝石。贵重和精致的程度让人咂舌之余也更难以想像。嫁衣也罢了,这个得成亲那天才能展示给世人看。不过林家给黛玉准备的那几十里的红妆却先送到了赵家。不过黛玉那几十里的红妆,实在太多了,赵家给柳尨准备的院子压根就放不下。好在这些嫁妆在赵家晒上一天妆,然后将嫁妆里一套新房的铺房和一些常用的物件留在赵家这边,其他的都送到了狮子胡同那边的宅子。黛玉的那些陪房,一部分留在新宅子里,一小部分人跟着回赵家。庶吉士放馆,柳尨在翰林院也呆了三年多,终于得了一个外任的差事。将黛玉的嫁妆放到新宅子那边,除了这边放不下,也有这个原因。柳尨的外任地方是他自己选的,去通州下面一个叫瓦县的地方做六品知县。瓦县,通州,京城,通州居中,三地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此地特产琉璃瓦,所以也有人叫这里琉璃瓦县。黛玉跟林如海和贾敏的感情很深,往日聊天的时候,字里行间都能看得出来。也因此柳尨在选择外放这件事的时候,直接挑了离通州最近的瓦县。就是为了方便黛玉回娘家。再有,瓦县离京城极近,也方便柳尨回京城看望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当然,这二人要是来看柳尨也极是近便。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当初科举考状元的时候有多少雄心壮志如今都没剩下多少了。柳尨还别扭的不愿意承认自己儿女情长,非要说什么妖精本来就是这种性子。让他为国为民老实的当个父母官,那才叫难为妖呢。(→_→)低调多年的林家,终于高调了一回。成亲的前一天,林家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送到赵家,看得人咂舌不已。都知道林家极疼女儿,却不想林家竟是这般疼女儿的。赵老太太看着那一抬抬嫁妆,笑眯了眼睛,赵大太太的笑容就有些牵强了。而赵英之妻英大奶奶则因为有人拿她当初嫁过来时的嫁妆跟今天黛玉这份做对比,面露几分尴尬。林家是列候之家,一直到林如海这一代都是子嗣单薄的很。往年只有往里娶的,没有往外嫁的。人丁单薄的人家,又是以清贵清心为主的家风,攒下来的家底自是旁人难以想像的了。再有古往今来,正常人家养出来的男儿都比姑娘省钱,既不需要胭脂水粉,也不需要头花首饰各色衣裙香料。林家人丁单薄,家族兴旺都寄予一身。所以林家男儿都是以读书出仕为要,并不敢沉迷享受。可以说,黛玉是林家历代以来唯一的姑娘,也是唯一富养到败家的熊孩子。最后一个,不管世人承不承认,因为南北气候问题,南边是真的比北边更容易生活。打个最简单的比喻。在江南吃鱼,吃青菜方便便宜还是在北方吃鱼吃青菜省钱?江南不说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青菜,却也绝对比北方只能吃夏秋两季青菜强。除此之外,北方四季分明,在北方生活,夏装,春秋装和冬装都得预备。而南方就没有北方那么四季分明,冬天怕也不需要穿大毛的斗篷。林家世居江南,生活成本都比京城里的人少了三分之二,在加上主子少,产业多,有爵位和功名还不用交各种税,日积月累之下,自是家底丰厚。只是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看着黛玉那堪比公主的嫁妆仍是惊掉了眼珠子。这林家也忒疼女儿了吧。林如海是真的疼女儿,贾敏就这么一个亲生的,更是借着这一次准备嫁妆家林家的家产拿出了六七成出来给黛玉做陪嫁。要黛玉说,这些嫁妆有多少,有多珍贵,于她这个妖精而言,都是凡间的东西,她看重的只是这二人一片舔犊情深。幸好她本质不错,心性纯良,不然都得让他们俩合伙宠坏了。嘻嘻……世人多为子嗣筹谋,妖精其实也看重子嗣。不过关于子嗣的这个问题,柳尨已经和黛玉进行过深入沟通了。沟通的结果就是俩人不会在人间留下血脉子嗣。一来是担心以后惦记,牵肠过度。二来便是为了优生优育。柳尨提出来的时候,黛玉就拼命的点头。真的,黛玉早就被她自己那套草籽和蛇蛋的想法吓坏了,生怕真的生了草籽自己都不知道的掉马桶里了。而生蛋,黛玉想像不了那颗蛋会有多大,肚子会不会鼓起来。还有就是黛玉害怕柳尨的身体和她这个身体一结合会直接生出一条蛇或是一条蛟来。想像一下,一只没有蛋壳的,拖着胎盘自己游出来的小东西,你能想像那个画面有多惊怵吗。不生,真是一件防止自己吓死自己的好办法了。(→_→)所以,话说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子嗣,那么无论留下多少财产,将来也都会留给林家或是赵家的子孙。也正是这个原因,贾敏和林如海给她准备了多少东西她都不会客气的推辞,只让他们安心快乐的忙碌着。以一种我忙我快乐的姿态花钱败家那么一份嫁妆,有人欢喜,便有人心生不悦。三房这个小叔子虽是状元,虽是过继到三房,原来却是二房不得宠的庶长子的真相,英大奶奶自是知道的。同时也知道这位三房的弟妹是个什么样的出身。其实,按到正理来说,为了家庭和睦,弟妹的身份都不应该高于长嫂。可黛玉和柳尨这门亲事,黛玉虽然也是三品官家的闺女,但却在嫁妆上狠狠的压了英大奶奶一头。好在黛玉成亲后便会跟着柳尨去任上,将来分家后也是两家人。心里再别扭,英大奶奶也得帮着操持这场婚事。还得操持的没有一丝瑕疵,让人说嘴的地方。于是借着帮柳尨操持婚事,英大奶奶又得了不少赞誉。用没用心,这个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尤其是某人因着娶媳妇,时不时的就用神识在府里转悠。于是看在英大奶奶这么用心和赵英也真心热情的帮忙上,柳尨记下了这份人情,只待日后报还。也算是这俩口子种了一个善因了。今日林家送嫁妆,热闹,忙碌的也是旁人。黛玉一身喜庆,头戴红宝石头面,盘腿坐在炕上招待来添妆的小姐妹们。惜春送的东西比较实在,探春送的东西也算投其所好,最让黛玉吃惊的是元春也打发宫里的小太监送了份礼来。哦,迎春也送了。不过她的礼明显是唐琅借她的手送来的。总之荣国府仿佛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除了凤姐儿,其他人都来添妆了。邢夫人亲自过来添妆,在黛玉的预料之内。贾母和王夫人派了探春和宝玉过来,就让黛玉震惊了。真的勇士,永远不服输。宝玉其实对来林家是打怵的。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初就是因为要来林家才被雷劈的。来了之后,他发挥了他惯常拿手的装鹌鹑本事,老老实实的坐在前厅,一点都不往人前凑。就等着席散了好回家。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样的日子,无论谁来贺喜添妆,都不可能真的将人撵出去。更何况贾敏对大太太没多少恶感,二房来的又是探春和宝玉俩个小辈。探春彻底历练出来了,原本她说话行事就极大方爽利,这些年一直教书,到是更有一种凌厉的气质。黛玉说不好,感觉就跟后世的教务主任差不多。探春今天来是为了什么,黛玉也猜到了,不过却不愿再管她的事了。黛玉今儿的任务就是装羞涩,只要摆出一副羞答答的样子来就可以了。招待添妆小姐妹的事情便都交给惜春应付。贾敏有意给惜春相看亲事,所以自打荣庆帝出孝,但凡有个宴呀,席呀的,贾敏都带着惜春去赴宴。养在身边好些年,又是自家外甥女,总要尽些心才是。惜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更像贾敏的亲生女儿。这些年管着京城那边的小家,更有一番气度。顾盼神飞,见之忘俗。年长的有贾敏招呼,年幼的有惜春,黛玉除了装羞涩外,还能发上一会儿呆。明天就要嫁给他了。心里慌慌的。很紧张。想到曾经种种,黛玉总有一种她是柳尨的童养媳的错觉。那时候她刚有神识,那时候她头一回见到男版女娲,那时候洞府外,她看着他进进出出,看着他动心眼子,看着他狠厉的露出獠牙她知道他所有的习惯,她清楚他所有的喜好。惧怕的逢迎,小心的接触,原以为只是为了生存。后来,他追到这里。当时是怕的。怕的同时还带着一种她那会也说不清的窃喜。原来弱小如她,也被他放在了心里。之后朝夕相伴,虽然仍是小心翼翼,却仿佛又多了几分底气。也许是因为知道他担心自己的安危,特意派了妖来保护她吧。明天就要嫁给他了。很慌张,又很迷茫。心情激荡,又带着憧憬忧虑。很害怕。怕,怕他会失望。怕自己不够好。至少没他想像的那么好。怕他会后悔,怕他突然觉得索然无味一般成亲这种事情,忙的永远都不是新郎和新娘。说不定,他们还是家里最闲的人呢。黛玉坐在闺房发散思维,折腾她那点为数不多的待嫁女儿忧思时,柳尨这会儿也是满脑子都是黛玉。想千百年前,洞府前的含羞草突然有了神识,枝条摇曳,轻轻一碰,又怂又可爱。想他那些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躺在不远处,不敢用力,只轻轻的用尾巴尖去碰她。她讨好的用叶子点他的尾巴,怂成一团,又软又糯。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早~作者要去睡觉了,回见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