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8章 天鹫镇(12)

    这方简爷见郎平三言两语地,好像就把他苦研十多天解不开的古册给说完了,自然羡慕非常。

    虽然郎平说是凑巧,他还是嚷着若早知这里有能人,该把家中另些难懂的竹简也搬来郎平看,于是强邀郎平饭后把这册天观似象用今字翻写一遍,还约他日后再来讨教,郎平无所不可,随口答应。

    赖爷心中欢喜,之前门人曾梢有打听,天水那边确有大河铭坛这个古庙,庙中人道行都高,年轻辈的都要出外云游历练,待阅历丰富了才能回归,看来郎平该就是这般人物,难怪这样的古册都识得。

    这样的人才,家中倒是没有。听老简的意思,还要考量郎平的实力,好友之意他可心知肚明,若下回郎平学问确实,老简准要把郎平讨了去。这是以后的亲家公哩,那时要不要答应呢?想到此处,郎平已告辞回房。

    他现满脑想的都是韶芬,培智童言童语,早把韶芬要嫁的事说了,简松真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啊,竟能跟韶芬相配,这必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晚上赖爷来访,顺道就把郎平的住房换到东厢去,郎平既然能认字,便邀他担当赖府的文书,这可正对郎平的胃口,如此就可名正言顺地在赖府待下去,两方皆大欢喜。至于何时回天鹫镇去,早已不在他脑中。

    次日晨醒,就有丫头来帮郎平整理房间。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郎平有些意外,这彭博府是多富多大啊?竟然连这样的事都有人帮,问她名字,叫明珠,说她主要伺候的是二小姐喜澄。

    说完明珠指指屋角,那边有几套换洗衣裳,有啥事可喊大管事的纪国栋帮忙,说完告退。明珠办事利落,说话有条理,只可惜小的时候没照顾好,右眼是斜的,郎平不好意思问,也不好意思盯着她看。

    如此郎平便在彭博府待了下来,一番梳洗整理,刮尽了脸上凌乱的胡须与风霜,于是焕然一新。文书之事到了他的手上,如吃菜一般地容易。有时培智与他几个异母弟弟来找,有时赖爷与外人交际,有时府内大小交办,显然郎平是大材小用,这些事情用不到他一半的时间。

    他最爱的,其实是在府中走动,晃来晃去,偶尔就能跟韶芬见上一面,说一句话,只可惜此女生性疏懒,躲在闺房的时间长,少出门,因此郎平能跟她交际的机会不多。

    又过月余某日,赖爷遣人来找,郎平便去,赖爷显然心情甚好,见到郎平便请他坐。

    “来,郎平,看看简爷的帖。”郎平接过一看,是邀赖爷春三月赏梅花,就在嘉陵江边,同时受邀的还有邻县的黄爷,看花吃酒并同赏书。按赖爷的讲法,那日简爷大公子简松也会来,简爷备了好酒好菜,这是好友间多年的习惯了。

    以往这种场合,彭博府就是赖爷与丁师父与会,“这回你与培智也一起来吧。”郎平自是答应,简松这人,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嗯,过几日便知道了。

    日子选得极好,前几日还在下雨,今日晴朗,正是春暖花开之时,赖爷与培智坐在轿上,丁师父与郎平骑马,另外随从的还有十二人,郎平第一次跟大户人家出门,不过是个赏花吃酒的行程,便有这样的阵仗,不禁咋舌。

    来到江边,果然好花好水,简爷先遣的家丁早已忙碌多时,帖上说的是吃酒看花,郎平一见,简爷简直在江边办起了酒席,酒菜丰盛,家丁忙地不亦乐乎,见赖爷连眼皮也没跳一下,看来习惯如此。就有家丁来请,说简爷也快到啦,郎平几人就坐,此时风吹得舒服,酒香菜香相得益彰,未饮先醉。

    有丁师父在,培智就老实不少,其实他对这个行程半点意思都没,无聊地在水边打水飘儿,玩着玩着就来拉郎平,要跟他比,郎平不允,他知今日之会之所以受邀而来,实是赖爷要藉机炫耀,说他家有人,若去跟培智玩,岂不儿戏。

    不多时简爷一行人来到,与赖爷自是热闹招呼一番,两边互相引见,郎平一看简松,不由失望。这小子瘦瘦白白,虽说面貌清秀,看起来不笨,但一点英雄气概也没,也不知简家这般好酒好菜是怎么养的?看来培智的气势还要强些。不过这话只能心中想想,不能说出嘴去,言语上还是要互道久仰。简爷见了郎平,甚是高兴。

    “为见先生,我特别带了八卷古册来,望先生指点指点。”旁边的老者姓陈,是简爷家中的家塾师父兼文书,对郎平也是钦仰,话说得极客气,看来简松就没那么兴味,只跟赖爷行礼,其余的人他就没兴趣了,看花吃酒,也是无聊。郎平心想,他可能想的也是打水漂儿,这可跟培智凑一对。

    此时来了一个报信的,说黄爷一行午后才会到,简赖两爷也不见怪,既然如此就不用等了,吆喝着上酒菜,郎平跟着简赖两方家人坐在主桌,一旁家丁四桌在旁,没多久就吆喝吃起酒来。简爷也是性急,郎平都还没吃菜,便取了一卷竹简放在桌上,请郎平指教,赖爷只是笑,自顾地夹他的菜吃,简爷名为讨教,实在考试。

    郎平一见,读道:“清平册。”奇道:“简爷,你哪里寻到的?这本简册与天观似象可大大不同。”这方简爷真是乐了,这个考试不消说是多余的,捻须道:“郎平,你知道它?这是古本,不便宜,不便宜啊。”

    看来简爷把这古册当古董来看,郎平却是皱着眉头,“清平册,六国时兵家李师夺言治国之道,兵家打仗的道理是好的,但把民当兵来治,其冷酷较商鞅更甚,其理不通,这书早早被烧尽了,想不到世上还有。”

    言下之意,郎平又是读过的,不由赞佩大河铭坛的高明。简爷脑筋转得快,疑问道:“显然兵家子弟那时焚书时藏起来的。只是我寻它可是费尽心力银两,你又怎会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