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 百官‘智囊团’

    此时已是戌时,文武百官该睡的睡,该和小妾聊天的聊天。

    得知皇上连夜召见,吓得提上裤子就往皇宫跑。

    承天门外。

    百官慌慌张张跑来,大冷天硬是脑门冒汗。

    杨士奇在人群中四下找寻,看到了吕震:

    “吕大人可知出什么事了?”

    “不清楚。”

    吕震抹了把汗水道:“大明建国以来,从未有过夜召百官,恐怕要变天了!”

    “是啊!”

    杨士奇深以为然。

    百官提心吊胆揣测了半天,终于等来了太监的传召:

    “圣上有令,宣百官觐见!”

    陆陆续续走进奉天殿,朱棣已经换上了龙袍,稳坐朝堂之上,双目不怒自威。

    下方站着姚广孝,姚广孝的身份谁人不知?

    这人表面是和尚,实则心狠手辣,见到他就没有不犯怵的。

    见到这个情景,百官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面无表情:“都平身吧,今夜朕喊你们来,是有个事想让你们拿个主意。”

    “方才朕突发奇想,大明立国数十年,可如今国库情况却令人堪忧。”

    “现如今北方异族连连骚乱我边疆,北征又是迫在眉睫,不打不行,打吧,又没钱,朕心里堵得慌啊!”

    “你们也替朕想想办法,这事该怎么办?”

    就这事?

    百官心中愕然,大晚上的皇上喊自己过来,就是为了钱诉苦?

    礼部尚书吕震走了出来:“禀陛下,北征乃重中之重,若是国库空虚,其余事宜可暂且搁置,全力征缴北方!”

    “哦?吕尚书认为,哪些事可以暂时搁置?”

    “解学士修缮的永乐大典,此举动用三千余人,每年耗费白银百万两……”

    话没说完,吕震便看到朱棣脸色沉了下去,连忙闭嘴。

    “永乐大典,是朕为天下黎民百姓所著,此事不可停!”

    朱棣坚定说道,他很清楚自己来位不正,这些酸儒看似对自己毕恭毕敬,实则心中暗骂窃国之贼。

    所以,朱棣必须要编撰永乐大典!

    来堵住天下人之口!

    解缙见状,赶忙上前附和:“没错,永乐大典一旦编成,是可流传千年的奇书,此举不可停!”

    “反倒是吕大人,你身为礼部尚书,岂能不知此书对陛下的重要?”

    不怪解缙发火,自己是永乐大典的主编,吕震要暂停编撰永乐大典,那不是等于砸自己的饭碗?

    吕震嘴唇蠕动了几下,叹了口气退了回去。

    朱棣看向解缙:

    “永乐大典不能停,解学士可有妙计?”

    解缙刚表现了一番,此刻有些志得意满,随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已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既然国库空虚,不如增加税收?”

    “胡闹!”

    朱棣怒斥道:“朕方登基七年,天下刚刚安定,苛增税收只会闹得民声愤怨!”

    “解学士,你让朕失望了!”

    闻言,解缙一个激灵,自己口无遮拦,竟然说出这等有悖民生的下策,慌忙匍匐在地上,额头上冷汗直流。

    “臣万死!”

    朱棣冷哼一声,并没有开口责罚。

    “其他人呢?难道就没点主意?”

    百官心中叫苦,打仗耗费巨大,要么就是征收税银,要么就是从别的地方省出来。

    现在两个方法都被你给驳了,还能怎么想?

    看着百官低着头默不作声,朱棣心中更为恼火。

    这些家伙,平日里耀武扬威,整天谈论的都是国家大计,特别是那些文官,动不动就抨击自己这个当皇上的。

    一到关键时刻,全都成了哑巴!

    “怎么?满朝文武竟然拿不出一个主意?”

    “说,不管对错,每人必须给朕说出一道计策!”

    天子震怒,百官不敢推辞,顿时纷纷出谋划策。

    “陛下,臣以为可以增加商贾税种!”

    “陛下,臣认为可以提高附国的贡银!”

    “陛下,可以暂缓运河修筑……”

    ……

    众说纷纭,朱棣听得愈发恼火。

    苛增税收、让邻国上供、停修运河……这些举措一旦施行,大明恐怕就毁在自己的手里!

    “陛下,臣以为,阿鲁台之所以屡次犯我北方,是因为粮草匮乏,与其耗资数百万征讨,不如赐他银两百万,反倒能节省一笔!”

    说这话的人,是御史陈英!

    这话一出,顿时引得翰林院众学士的附和。

    “陈大人所言甚妙,既然他们要钱,那就给他们钱就是了!”

    “如此一来,大明反倒能省下不少钱!”

    “陛下编撰永乐大典,修筑运河两不影响。”

    陈英略显得意,他刚才灵光乍现,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妙计。

    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支持,想来陛下不会拒绝。

    可等陈英抬头看去,却看到朱棣面色阴沉如水!

    “向阿鲁台赔款,那要是他们不满意,是不是就要朕把天宁割让出去?!”

    “朕方登基七年,就要做出割地赔款的亡国之举!”

    “好!好得很啊!”

    “来人,将陈英押入天牢,择日问斩!”

    呼啦,一群侍卫涌入。

    陈英脸色煞白,浑身战栗求饶:

    “陛下,陛下饶命……”

    听着陈英声嘶力竭的呼喊,朱棣不为所动。

    这个狗屁赔款策略,已经触怒了他的底线。

    有了这么一出,朝堂之上再无一人开口。

    就连朱棣平时比较宠信的陈英都能说抓就抓,自己这些人又算得了什么?

    朱棣看的更加烦躁,不耐烦的一拍龙案:

    “滚滚滚!”

    “都给朕滚!”

    百官如蒙大赦,慌忙退了出去。

    “陛下今天有些失控了,那陈英罪不至死。”姚广孝道。

    朱棣闻言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呢?

    可他真的快气炸了肺了!

    最生气的不是陈英那个赔款。

    而是,

    满朝文武,竟然拿不出一个有用的主意!

    难道,当真离了陈百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