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章 还是三百年,朱棣发狂了!

    “如此一来,整个国家的财富就掌握在朝廷的手里。”

    “稳定市面物价、与番邦贸易、操控商贾……”

    “一切都由陛下说了算。”

    一番话,说的两人豁然开朗,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

    银子,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个操控国家的武器!

    足足消化了一盏茶的时间。

    姚广孝感慨道:“国师若去经商,怕是整个大明的财富,都要落入国师之手了。”

    朱棣连连点头附和。

    这个让自己一筹莫展的空缺,就这么被陈百生三言两语解决了。

    又问了许多关于钱庄的具体问题,陈百生皆是一针见血解决。

    令朱棣忍不住高呼:

    “国师当真有经天纬地之才。”

    “有国师在,大明必然江山万年。”

    陈百生只是淡然一笑,江山万年,只是一个美好的期盼!

    见事情尘埃落定,姚广孝按捺不住问道:

    “国师,在下还有一惑,还请国师解答,既然儒学没用,那外族为何也要推崇儒学?”

    望着两人求知若渴的眼神,陈百生轻笑道:

    “这便是儒学最可怕的一点,同化!”

    “就像大明文化可以同化异族一样,儒学同化的则是君主。”

    “让儒学盛行,民众便会被阉割掉血性,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被外族入侵自然是必然的。”

    “元朝占据中原后发现,只有儒学可以让国家快速稳定,于是,他们也开始学儒。”

    “于是,元朝也开始了自我阉割血性,太祖忍无可忍反抗,重新夺回了国家。”

    “可是,太祖也怕民众有血性,新一轮的自我阉割开始了。”

    “只不过,太祖的八股取士,比以往都要狠毒!”

    这是属于社稷之谈,自然不能让百官听到。

    朱棣沉吟了一下,说出了最终结论:“长此以往,君王更迭,然儒学始终不灭。”

    “陛下圣明。”

    陈百生呵呵笑道。

    “国师取笑朕了。”

    朱棣老脸一红,然后道:“现如今新科举已然推行,国师给朕算上一卦,国运可永昌否?”

    说这话的时候,朱棣自得的举起茶盏抿了一口。

    而姚广孝很自然的退了出去,他现在是臣子,就该守臣子的礼节。

    临走前朝着陈百生鞠了一躬:“多谢国师指点。”

    陈百生点头以示回礼,看着朱棣深吸一口气:

    “大明国运,依旧三百!”

    啪!

    茶盏掉在地上四分五裂。

    朱棣如遭雷击,愣在了当场。

    突然,

    朱棣双目通红,癫狂嘶吼:

    “不可能!”

    “朕一切都按照国师说的做了!”

    “让朕安内,朕下旨去寺田,下削儒令!”

    “让朕兴邦,朕废科举,办学堂,重工商。”

    “除了攘外还未来得及做,朕保证,这次北征不破草原誓不回大明!”

    “国师,你再给朕算算,你刚才肯定是算错了!”

    “你再给朕算算啊……”

    朱棣将手伸到陈百生面前,发了疯似的嘶吼。

    此时的他,就像那日得知儒学无用后,信仰崩塌后的儒生。

    大明江山社稷,就是朱棣唯一的信仰。

    为了这个信仰,朱棣对陈百生言听计从,甚至冒着背祖的骂名,推翻了八股科举。

    整整一个月,朱棣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每当睡着的时候,就能梦见父亲朱元璋提刀要砍了自己。

    这时朱棣从噩梦中醒来,唯一支撑他走下去的的信仰,就是开建一个永乐盛世,让后世子孙一辈子无忧。

    这样一来,日后九泉之下见到父皇,他也敢说上一句问心无愧。

    可这份信仰,被陈百生毫不留情的抹杀。

    外面,

    朱家几个皇子皇孙,听着歇斯底里的怒吼面面相觑,不知皇上为何发狂。

    姚广孝拦下想要冲进去的几人,道:“国师和陛下在讨论大事,你们不能进去。”

    “可是,我爹好像不对劲啊。”

    “太子勿惊,有国师在想必不会出现意外。”

    果然,房间内安静了下来。

    在清心咒的加持下,朱棣冷静下来,深深叹了口气:

    “国师,朕方才失态了。”

    “无妨,陛下此举,贫道可以理解。”

    “国师能不能告诉朕,为何全都按照你说的做了,还是无法逃脱三百年的困境!”

    朱棣声音带着强烈的不甘与怒火,却被他生生压了下去。

    “陛下,当真全都做了么?”

    朱棣愣了愣,“国师是说依法治国?”

    “之前国师也说过,依法治国可以慢慢来,此事对国运影响并不大……”

    说到这,朱棣突然想到了什么,瞪大眼睛问道:

    “国师是指藩王?!”

    “不错!”

    闻言,

    朱棣心里的石头放下了:“国师刚才真把朕给吓坏了,国师也说过,这藩王是朕的家事。”

    “既然是家事,朕还是有把握解决的。”

    朱棣说的很轻松,藩王让他发愁的问题是,打下来疆土,却不敢派藩王去守。

    若是让别人去,朱棣更不放心。

    权利,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历代君王的特性。

    见此情形,陈百生似笑非笑问道:

    “陛下以为,藩王因何祸国?”

    “藩王拥兵自重,天子寝食难安。”

    “那陛下是如何做的呢?”

    “以史为鉴,弱其兵戈,另许以厚禄。”

    PS:(这里涉及一个换算问题,永乐初,每两银子折算六石粮,粮是硬通货,可以当作俸禄发放。)

    (至于前文说的银两是为了方便各位看官大人,总不能说建学堂需要六千万石粮食吧……太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