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九十八章 想不想进内阁?

    崇祯皇帝向来信奉有仇不隔夜的至理名言,更信奉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圣人之言。三寸人间 </p>

    一言以蔽之,记仇还小心眼。</p>

    小心眼的崇祯皇帝在朱纯臣和张之极等人告辞之后,自己也晃晃悠悠的出宫去了。</p>

    目的地,铁道部。</p>

    一次弄到了四十万的鞑靼人当苦力,按照他们的行程,应该早早的已经到了大明,眼下则是不知道如何了。</p>

    受崇祯皇帝的影响,铁道部里,洪承畴办公的大堂后面也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p>

    面跟崇祯皇帝挂的那幅各种标注都很齐全不同,洪承畴挂的这幅面只是很简单的标注着各个地方的铁路走向,一个个小旗子模样的标注着正在修建的工地。</p>

    正伏首于案椟之间的洪承畴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抬头一瞧却发现是崇祯皇帝,赶忙把一堆件推到一旁,起身向崇祯皇帝行礼问安。</p>

    崇祯皇帝则是笑着摆了摆手,止住了行礼的洪承畴,直接走向了洪承畴身后的地图。</p>

    洪承畴见状,则是赶忙解释道:“陛下,微臣这幅地图面只标注了铁路的走向,再无其他。”</p>

    崇祯皇帝则是嗯了一声道:“行了,这个你不用跟朕解释,朕知道挂这样一幅地图的好处。”</p>

    洪承畴却是不解释不行——在大堂挂地图的行为,看怎么去想。</p>

    不往歪了想,自然无所谓,可人心这东西谁又能说的准?一旦往歪了想,你挂地图想要干什么?</p>

    眼见崇祯皇帝不是太在意这幅地图,而且说知道挂地图的用处和好处,洪承畴才算是松了口气。</p>

    崇祯皇帝则是看了半天地图之后,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懂——面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都代表了什么东西,自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p>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洪爱卿,眼下铁路的进度如何?”</p>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京城至南京的铁路已经完全修建完毕,只是在黄河那里需要渡船往来转,而无法直接修建铁路过去。</p>

    若是想要修建横渡黄河的铁路,只怕工期会拖到崇祯二十年左右方可竣工。”</p>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修!先用渡船的方式,但是这种铁路桥也必须要修建。</p>

    只要黄河的修好了,以后其他地区再想修可简单的多了!”</p>

    洪承畴躬身道:“是,眼下工部已经准备先行开工修建一条横跨黄河的大桥,只等大桥修建完成,确保可以通过重车后,便会再开始修建铁路桥。</p>

    只是,微臣担心其花费颇大,所需人力更是无数?”</p>

    崇祯皇帝却呵呵笑道:“该花的银子花,该费的人力费,朕都会批准。以后不要再用这种方法来试探了,有话可以直说!”</p>

    洪承畴赶忙躬身应了,起身的过程才悄然擦了擦额头的冷汗。</p>

    古往今来,没听说哪个皇帝跟当今天子一样的,什么套路不套路的全不管,官场那些东西拿过来也全无用,人家怎么想的怎么干。</p>

    如果光从这一点来看,确实是历史其他的帝王要强太多了——或者杨二陛下跟当今陛下一样?</p>

    崇祯指了指地图,笑道:“洪爱卿接着给朕说说,朕现在对于铁路的事儿可是关心的很。”</p>

    洪承畴躬身应是,接着又走到了崇祯皇帝身前,手指地图道:“陛下,山海关至京师的往来复线已经修建完毕,山海关至沈阳的单线已经修建完毕,眼下暂时没有复线的需求,所以已经暂时停工。</p>

    京城至南京的路段已经修建完毕一条线,第二条用于往复的线路已经开工,这是排序第一的路段。</p>

    京师至太原府,经延安府直到西安府的单线也已经修建完毕,复线还没有开工。</p>

    至于西安府至临洮府的线路还处于刚刚测试完成的状态,还没开始动工。</p>

    原赞善王驻地灵藏到临洮府和永宁府的两条线路倒是已经先行动工,但是先期的测量没有全部完成,后面还需要补量。</p>

    最后便是南直隶诸地,从应天府到苏州府、温州府、泉州府的几条短线都已经完成,眼下正准备再修复线。</p>

    从应天府到南昌府的第一条单线已经准备动工,南昌到广州府、元江府、永宁府的几条线路也已经测量完,准备开始修建第一条单线。”</p>

    通过洪承畴的描述还有在地图的划,崇祯皇帝总算是对于大明的铁路修建进度有了最直观的了解,之前在奏章面看到的那些可是直观的多了。</p>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洪爱卿这里除了人手之外,还需要什么?”</p>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眼下铁道的修建进度最大的问题是人手的问题。</p>

    其实不光是修建铁路的劳力,便是连测试的小吏,沟通地方,监管物资与劳力的小吏等等都缺的很。</p>

    除此之外,便是那蒸汽机车的速度,虽然也是一再提升,可是眼下最快的车头,速度也不过相当于战马的冲锋速度的一半,甚至还不到。”</p>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定定的看着眼前的地图,没有再开口说话。</p>

    洪承畴说的这些问题自然是存在的,尤其是人员的问题。</p>

    大明不是后世,后世的时候一年能搞出来几百万的大学生,用来当苦力再合适不过了。</p>

    可是大明呢?</p>

    算是崇祯皇帝已经下旨把科举改成每年一次以选拔更多的小吏,可是实际,人手还是不够用!</p>

    光以修建铁路来说,从地形勘探到开工修建再到最后的通车,里面一个个的环节需要读书识字的人手实在是太多,而大明缺的是读书人!</p>

    当然,大明也不是说真的缺少了读书人,而是说缺少直接能手干活的读书人!</p>

    那些资质不错,懂人情世故的读书人,不光是铁道部喜欢,其他几部也喜欢,每年这几部都会互相抢人挖人。</p>

    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洪爱卿可有意入阁?”</p>

    洪承畴心下一惊,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问出来这个问题。</p>

    入阁,那肯定是指的内阁,自己只要是进入了内阁,也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大明的权力枢,以后面见崇祯皇帝的机会将现在多了无数倍,甚至于有朝一日问鼎首辅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p>

    但是铁道部该怎么办?</p>

    洪承畴发现,自己在铁道部的这几年里,已经渐渐的喜欢了铁道部的这份差事。</p>

    不光是眼看大明的铁路一点点的在自己手里成形,更是因为这个衙门里的蛮子最多,累死的蛮子最多,最没有人性!</p>

    当然,洪承畴从来不认为自己没有人性——蛮子累死的再多又怎么样?关大明什么事儿?</p>

    像大明这样儿的天朝国,生来该是居央以御四夷,蛮子们能有机会替大明流血流汗,是他们的荣幸!</p>

    可是现在该怎么选择?</p>

    陛下问了,肯定是真的有意让自己进入内阁,但是自己进入内阁之后,铁道部这一摊子肯定要放下,要不然自己的精力也顾不过来那么多事情。</p>

    君不见,温体仁现在整个人大他十多岁的施凤来还要显得更老一些!</p>

    想了想,洪承畴还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虽有意入阁,但是铁道部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微臣不敢此撒手不管。”</p>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那等等吧,再过几年,这铁道部的事情都落定下来之后再说吧。”</p>

    崇祯皇帝也是真的有意让洪承畴这个家伙入阁了——虽然一开始的打算是让他背黑锅来着,可是洪承畴从被自己指派为延安巡抚开始到现在,一步步的表现确实很稳也很称职。</p>

    这很难得了。</p>

    现在的大明内阁不需要多少锐意进取的家伙,不需要多么惊才绝艳的人物,而是需要能像温体仁一样替自己查缺补漏的人!</p>

    眼前的洪承畴是一个很好的对象!</p>

    但是也确实如同洪承畴所说的那样儿,铁道部的事儿还一大堆,现在让他进入内阁,天下各地的事情再加铁道部的事情,足以把他给压死。</p>

    或者,洪承畴可以分开重心,以内阁为重或者以铁道部为重,但是无数的事情证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面面俱到,根本是不现实的事儿!</p>

    所以,同样有些纠结的崇祯皇帝把这个问题扔给了洪承畴自己去选择——是不是愿意进入内阁,看他自己的想法吧。</p>

    当洪承畴拒绝了之后,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铁道部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洪承畴操持的很不错,想要找到一个能代替洪承畴的人,不容易。</p>

    孙承宗没有问题,入阁还是操持铁道部都没有问题,但是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再撑几年?</p>

    又过了半晌之后,思维终于跑偏回来的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既然洪爱卿愿意继续主持铁道部,那依着洪爱卿的意思吧。</p>

    只不过,朕倒是有几点要求要对洪爱卿要提。”</p>

    洪承畴躬身道:“请陛下吩咐。”</p>

    崇祯皇帝接着道:“洪爱卿可知,朕心的铁道部,或者说大明的铁路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p>

    洪承畴躬身道:“臣驽钝,不能明知陛下之意,还望陛下明示?”</p>

    崇祯皇帝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东北到西南,从东南到西北,各处都有铁路!</p>

    最开始的时候,朕可以不要求速度,从京城到南京,两天能到或者十天八天能到都可以。</p>

    但是以后,这个速度要慢慢提升,最好能够做到第二天到!其他的地方也是一样。</p>

    铁路,相当于那些医学院的家伙们解剖出来的那些血管一样,铁路是我大明的血管!</p>

    不管是运送货物,还是百姓出行,或者转运士卒和军用物资,速度可都不是马车人力所能,洪爱卿以为然否?”</p>

    洪承畴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也曾在京城至山海关的路段曾经做过一个测试。</p>

    由京城运送十万石粮草到山海关,若是使用人力,糜费近半,且战用大量的民夫。</p>

    若是改为铁路运送,消耗便是连半成都不到,主要消耗的也是一些煤炭还有水,确实人物强许多。”</p>

    崇祯皇帝点头道:“正是如此。还有,朕想听听洪爱卿关于铁路的其他看法?”</p>

    洪承畴斟酌着道:“启奏陛下,臣原本以为可以让商人和百姓们乘坐蒸汽机车,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倒不如改为允许驿站使用铁路来运输货物。”</p>

    崇祯皇帝问道:“洪爱卿指的是商人们的货物?”</p>

    洪承畴点头道:“不错,现在商人们运送货物,多要通过民用驿站,还要雇佣镖局押镖才敢运输大量的货物。</p>

    若是改为以铁路运输,收取他们的部分费用,则可以让商人们的成本降低,同时也能让驿站还有铁道部更多一分收入。”</p>

    崇祯皇帝点头道:“这个么,洪爱卿看着办是了,该怎么收费什么的,仔细琢磨一下,然后报与朕知便可。</p>

    但是,刚才洪爱卿说商人们运送货物还需要雇佣镖局?莫非这路面不太平还是怎么的?”</p>

    洪承畴迟疑道:“路面倒也太平,起码天启年间要好的多了,但是仍然有不少啸聚山林的强徒想要做些无本的买卖,因此商人们为了安全,大多都会雇佣镖师。”</p>

    崇祯皇帝道:“那洪爱卿不担心会有人把主意打到铁路面?”</p>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启奏陛下,天下百姓对于铁路的了解不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没有胆子把主意打到铁路面来。”</p>

    确实没有人敢,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赫赫凶名摆在那里,几乎能止小儿夜啼,任凭哪个山头的大当家脑子坏掉了,也没有胆子打铁路的主意。</p>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又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个方向:“洪爱卿也可以琢磨一下,看看以后铁路运人的问题。”</p>

    PS:今天献祭一本大佬的书《诸天投影》,好基友土狗作品。</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