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四十八章 罪臣冯盎,愿留质子于长安!

    要知道,冯盎可是掌管岭南三百里之地的封疆大吏。如若他听调不听宣,李二除了开战外,也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调遣他。

    可今日冯盎进京,那么话语权就全都掌握着陛下手里了。

    想到关键处,在场的文臣武将都纷纷侧目朝李二看了过去。然而,此刻再看李二,他脸上的神色却有些阴晴不定。

    随后,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李二会勃然大怒之时,却见李二只是命玄甲军将冯盎押解下来。随后,就转身往长安的方向回城了。

    紧接着,在场的文臣武将也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说话,跟着李二立刻班师回朝。

    看到这一幕,楚枭心里也有些打鼓了。不用想都知道,李二绝不会轻饶了冯盎的罪责...

    并且,估计今日的早朝上,那些文臣武将也会死谏李二,斩杀冯盎!

    “九九七”  毕竟机不可失,如若放冯盎回岭南,那就是纵虎归山。可楚枭却清楚,只要他在大唐一天,冯盎就绝无可能背叛。

    这样想着,楚枭跟着水军,缓步返回了长安城。而由于水军刚班师回朝,所以今日的早朝时间,也推迟正午。

    太极宫外...

    楚枭没有先回楚家庄子,而是与群臣一同,先来到了大殿外。

    而看着众多文武群臣压抑的神态,楚枭也知道今日的朝堂不会那么简单了。但冯盎确实有大用,所以楚枭准备拉他一把。

    毕竟,只要冯盎在一天,倭国才不能从岭南进兵中原。更重要的是,岭南一旦开发起来,大唐的商业、农耕赋税,甚至是兵粮军饷就都不用愁了。

    至于冯盎是否忠心,楚枭绝不会担心!

    这样想着,楚枭暗自定下了心思。然而唯一让他担忧的是,李二对此到底是何态度?

    ...

    时间快速流逝...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太极宫外立刻响起了一阵嘹亮的钟声。紧接着,早已经准备好的文武百官,立刻按照左文右武的顺序,逐步进入了朝堂。

    而这些人虽然都知道今日的事不简单,可礼节依旧不乱。所以,等到百官上朝站定后,谁也没急着先开口。

    至于楚枭,他更是不会着急。只是楚枭的眼神,始终都盯着在场的群臣,想从百官中找到突破口。

    “陛下驾到!”

    也就是在这时,随着宦官的一声高唱,李二缓步从帷幕后走了进来。

    等在龙书案前坐定,李二扫视了一眼堂下的群臣。而被李二这种眼神看到,在场的官员心里都忍不住发亮。

    而看到李二的眼神,楚枭也有些捉摸不透了。

    没办法!

    毕竟皇权是不可触碰的东西,从古至今只有皇家能掌握。除了皇帝,谁敢碰那必然是杀身大祸。

    如今冯盎都打算入侵中原了,李二不愤怒才怪。

    可一想到冯盎活着的好处,楚枭也决定今天一定要试一试...

    也就是在这时...

    “众爱卿!今日早朝,本是为我大唐水军攻克红海,全歼倭国水军的庆功而办。然,岭南一事不可不议,众爱卿可有何意见?!”

    果然!

    李二还是提出了这件事,而随着他话音一落,在场的文臣武将都纷纷低下了头。

    毕竟李二现在正是盛怒之时,但冯盎一事太过复杂。这时候但凡谁开口,要是说错了话,那必定会让李二勃然大怒。

    然而,群臣中就总有几个不怕死的...

    就在这一刻,只见文臣中忽然站出一人,大步来到金殿之上。

    此人,便是魏征!

    只见魏征大步上前,义正言辞的说道:“陛下!臣魏征,对此事颇有异议!望陛下听取一二!”

    “奏!”

    李二现在巴不得有人提出此事,于是立刻准奏。而随着李二话音一落,只见魏征立刻梗着脖子喊道:“回陛下!臣认为,那岭南自古便属于我大唐领土,冯家世居岭南,冯盎又是封疆大吏,掌管岭南三百里封地!”

    “然,冯盎食君俸禄,却妄图私通倭国,经略中原,完全弃我大唐子民于不顾!抗旨不遵,听调不听宣,与倭国里应外合,这就等于是意图谋反!”

    “如此犯上作乱之人,理当按谋反论处!抄家问斩,并派遣大将重新接手岭南,为我大唐镇守边关!”

    “是啊陛下!那冯盎有谋反大罪,必当论斩啊!”

    “陛下请慎重!那冯盎掌管三百里封地,如若纵虎归山,他日必成我大唐心腹大患!此次有楚帅镇压岭南,可他日冯盎如若再反,谁来镇压?!”

    一时间,随着魏征站出来,其他的谏臣也都纷纷有样学样. .......而有了魏征打头,那些文臣武将也都有了主心骨。

    而此刻,再看李二。

    只见,李二脸上的神色依旧是阴晴不定,让人看不出他心里作何感想。

    没别的!

    这是帝王权术的基本手段,不被群臣的言论所左右。而别人看不懂,可李二的神色落在楚枭眼里,他却有些放心了。

    群臣激愤成这样,李二还能如此镇定,说明他这次是以绝对冷静的心态在谋划此事。

    那么,只要他找准机会,将冯盎的好处告诉李二,应该不难。

    至于魏征...

    若是往常,魏征肯定会和他作对。但自从上次魏贵玉一事后,魏征应该也会和他站在一边。

    想到这,楚枭便定下心思,准备看李二接下来如何抉择。

    果然!

    就在这时,随着重臣纷纷开口,只见长孙无忌忽然站了出来。随后,在李二示意的目光下,只听长孙无忌立刻抱拳道:“陛下喜怒!众大人也请稍安勿躁,听某一言!”

    “陛下!依臣之见,这冯盎此前联合倭人必有原因!今日虽被楚帅所镇压,但其能亲自赴京面圣,可见其诚心!如若要宣判于他,陛下为何不宣冯盎进殿,亲口诉说一二?”

    随着长孙无忌话音一落,在场的重臣都纷纷看了过去。然而,他是当朝首府,又是李二的心腹.,他这一开口必然有原因。

    甚至有可能,都是李二授意的...

    于是,众人虽然不情愿,可也依旧闭口了。也就是在这时,只见李二也点点头。随后,大声下令道:“既如此!那就宣冯盎进殿!”

    “宣!耿国公进殿!”

    随着宦官的一声高唱,冯盎被两名玄甲军缓步押进了太极殿。而楚枭定睛看去,只见冯盎双手被金锁绑住,好似罪囚。

    毕竟他是当朝国公,就算有死罪,但未抄家之前,想绑住他也只能用金锁。而这时,只见冯盎来到大殿上后,立刻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下,大声喊道:“罪臣冯盎,叩见陛下!臣对岭南一事深感罪孽,也知陛下无论如何,也不会轻信臣言!”

    “但,臣今日为表忠心,愿留嫡长子智戴于长安,做质子!望陛下,听臣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