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不八十七章 天子聚将!谁愿领兵入岭南!

    “玄甲军何在!陛下有令,即刻敲响聚将鼓!”

    轰!

    随着李二一声令下,宦官立刻大喊起来。紧接着,整个皇城彻~底陷入了热烈之中。

    咚!咚!

    几个呼吸之后,剧烈的金铁交鸣声,猛然-在皇宫响起。

    聚将鼓和军营里的点将鼓不同,所谓的聚将鼓是只有皇命才能敲响的。而一旦敲响,也就意味着皇帝有大事要宣布。

    自贞观元年以来,除了那一次李二于驾前亲征,征战西突厥之外,还从未响起过。而聚将鼓只要一想,只要是身在长安内的武将,在一个时辰内必须赶到皇城。

    于是乎,随着聚将鼓响起,数百名百骑司信使立刻跨上战马,背负着战旗转瞬间消失在了皇城外的朱雀大街上。

    而当三名红翎急使出现在楚枭的帅府门前时,楚枭二话不说,立刻就接下了帅旗。

    因为,就在李二下令之前,楚枭已然预料到了会有此事。

    之前他还在等待,倭国的战争何时到来,一个时辰后就接到了李二的传唤。不用想都知道,这是李二接到了岭南的战报。

    只是楚枭奇怪的是,这次竟然用到了聚将鼓。

    莫非,边关战况已经越发紧张?

    这一次,苏我虾夷到底调动了多少兵力?!

    “楚枭领命!”

    想到关键出,楚枭在拿下帅旗后,直接带着家将赶赴皇城。而这一路上,楚枭心里想的也都是这个疑问。

    目前距离苏我虾夷离开已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内他能调动多少兵力?

    但如果不多的话,李二为何会连聚将鼓都动用了?

    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岭南已经沦陷,或者冯盎马上就要支撑不住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必定惨烈无比。

    心中这样想着,楚枭快马进了长安城。随后,跟随百骑司直奔太极宫,而等他终于来到太极宫门前时,楚枭心里也是咯噔一声。

    真被他猜对了!

    聚将鼓响,甚至长安内的武将一门已经全部聚齐。程咬金、尉迟恭等人无一例外,李靖也在刚才赶到了。

    整个长安的武将一脉,除了侯君集还在守孝,以及苏定方等人还在陇右练盐之外,身在长安的全都到齐了。

    该死!苏我虾夷这次是准备主动挑起国战了!

    “李帅?!可知这次陛下有何要事?”

    “我也不知道!”

    “该死的!上次敲响聚将鼓是突厥来犯,这次又是怎么了?!”

    一时间,来到太极宫的武将都纷纷讨论了起来。但毫无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一众武将再也不敢耽搁,众人立刻进入了太极殿。而等进入大殿之内,众人猛地发现李二早已到场。

    而在听完李二的叙述后,闻讯而来的武将在这一刻终于明白,到底发生了是什么。

    开玩笑!

    倭国上次刚在红海被打败,如今竟然卷土重来?

    更重要的是,苏我虾夷这次竟然举国之兵力,调派了二十七万大军。这分明是要和大唐决一死战!

    于是乎,在经过了最初的沉默后,在场的武将都纷纷暴怒而起。

    “陛下!请下令吧,我等愿做此次出征将令!率领我大唐十六卫,横扫岭南,将倭国人斩杀殆尽!!”

    “陛下!事不宜迟,请即刻下令,我等要立刻调遣兵力啊!”

    “是啊陛下!如今来看,倭国调派二十万大军,七日过去冯盎必然已经兵败红海,退守高州!若是高州再失守,我大唐关内必将生灵涂炭!事不宜迟啊!”

    一时间,在场的武将都纷纷开口了。因为眼下的情况太过紧急,他们必须即刻开始调派兵力,这样七日后才能聚集好兵源。

    再加上一路上的行军时间,只希望大军抵达岭南时,冯盎能保证高州不失守!

    至于楚枭,此刻只见他的脸色也已经阴沉的都快凝出水了。

    原本,楚枭认为苏我虾夷最多是将兵力分布在红海上,和岭南水师分庭抗衡。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苏我虾夷这次竟然调遣了二十七万大军。

    开玩笑!

    几十万兵马都足以将红海占领了,冯盎如何能抵抗的住?

    不出意外的话,冯盎这次绝对是已经退守到了高州。而苏我虾夷这次的目的,很显然已经是准备背水一战了。

    发动如此多的兵力,倭国只有将岭南攻下,才能以岭南为根基经略中原。真要是被他们攻克岭南,到时大唐必将生灵涂炭。

    届时,就算最后的胜利属于大唐,倭国也能将岭南瓜分的不剩一草一木。

    损失不可谓不严重!

    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保证高州绝不能失守。而此刻,李二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于是直接开口道:“没错!今日,朕已然得到边关战报,倭国人已经打到了红海。以时间来判断,冯盎必然已经退守高州!如若高州失守,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所以,朕今日将众爱卿宣来,便是为战事商议!眼下的战局刻不容缓,谁愿意领兵去岭南身先士卒!”

    说到最后,李二的话猛地炸起。然而,等他再低头看去时,却惊愕的发现在在场的老帅,都纷纷低下了头。

    因为谁都明白,以眼下的情况来看,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说白了,岭南已经开战,可大唐地处关内,距离太过遥远,过去的话至少需要个把月。更重要的是,即刻调兵也需要七天时间。

    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若是想去支援高州,只有一个办法。

    除非,后方在召集十六卫的同时,即刻调遣身在长安的兵卒。然后,找一位百战老将率领这少量兵卒,从关内走水路出征。

    这样,方可在七日之内赶到高州!

    然而,能在一夜之间召集的兵力,在关内最多也就几万人而已!

    一念至此,还是李靖最先站了出来,大声劝解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啊!我关内距离高州太过遥远,并且一晚之下能调集来的兵力,最多也就五万人!”

    “并且,这五万人还要走水路去高州,路途遥远恐怕水土不服。以五万残兵出征高州,无异于以卵击石啊!”

    “是啊陛下!请三思啊!”

    “陛下!我关内兵马需要时间调遣,五万人对面数十万大军,那是寻死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