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三章 群臣拜服!朝堂震惊!

    楚枭的想法,十门水军战船火炮,用于镇守高州码头,对于防范海中来的敌人,可谓是极其可观的。

    在见识了火炮对海防的威力之后,李二已经众老帅完全肯定了这个决断。

    而冯盎,更是双眼瞪得滚圆,不敢置信的看着十门火炮,心底深处更是微微颤抖。

    至于冯盎心中所想,自然没有人知道,他面上也快速淡定下来,因为经过高州城守护战,他知道自己已然进入了大唐核心,那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同时,他也心中火热,对于火炮那是万分喜欢,或许等到什么时候,岭南驻军也能获得更多的火炮,他可用于镇守岭南。

    于此同时,楚枭的绝对得到“八七零”了李二以及所有老帅们的肯定之后,立即安排水军开始布置,并且教授高州守军操作。

    高州城百姓见此情景,无不对楚枭感恩戴德。

    等到一切处理完毕,楚枭准备带着水军沿着水路先行返回长安。

    这也是得到皇帝许可的。

    待到水军准备开拔之时,高州城可谓是万人空巷,全都过来送水军归长安。

    城内说有百姓,放下生产生活,全都从家中出来,来到水军所在的码头。

    他们带来了岭南的特产,不管是水军收不收下,他们都强硬的塞过去。

    水军也是一脸感动,不得不将百姓的好意收下来。

    虽然很多都是吃食,甚至一些小东西,有可能在回去的路上就会坏掉,但是他们无不感动的将其手下。

    不过,楚枭也知道高州百姓并不富裕,暗中禀报皇帝,愿意用自己的赏赐,让冯盎补偿这些百姓。

    高州百姓在这次守护高州城中,也是出了不少力,用人命保证了高州坚持到水军的到来。

    冯盎听到楚枭的意思之后,毫不犹豫的,用他的国公的爵位担保,一定善待高州百姓,他冯家一直镇守岭南,对于百姓也是非常爱戴的。

    “我冯家镇守岭南,善待百姓,如何能让楚帅用陛下赏赐,用于补偿百姓,我冯家难道不堪用?”

    冯盎说的极其认真,决不可能将楚枭的赏赐用来补偿百姓。

    楚枭也知道冯盎的意思,也就没有在坚持。

    等到水军众将士准备开船离开的时候。

    让李二以及众老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数万高州百姓竟齐齐下跪,万民跪送楚枭和大唐水军离开。

    整个现场气氛,已然让人无法想象。

    数万百姓啊,那是何其壮观,且齐齐跪送,这是何等巨大的荣耀?

    恐怕在华夏历史上,都几位少见吧?

    站在战船上的水军众将士,无不感动的留下泪水,一个个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将水军最好的状态拿出来。

    就这样,在众人以及高州百姓的目送下,楚枭带着水军以及战死众将的骨灰,率先一步沿水路返回长安!

    至于皇帝和老帅,毕竟十六卫属于陆军,他们就算没有辎重,也需要个把月才能返回长安。

    ......

    于此同时,各路战报已然送达大唐长安。

    此时长安,因为皇帝御驾亲征,由太子监国,然太子年幼,朝堂有长孙皇后带太子主持。

    水军众将士大胜而归的消息已然传到长安,长孙皇后也在朝堂之上,讨论关于这次倭国战败之后,大唐如何接收倭国的事宜。

    大殿之上,年幼的太子端坐在哪里,以示监国,而长孙皇后就在其身后,用帘子挡住,实为由长孙皇后主持朝堂。

    当长孙皇后将这次关于水军大胜而归,还有倭国管理事宜提出来之后,大臣们开始套路起来。

    然而,在大臣们还没有给出建议的时候,以令狐德棻为首的谏臣却是站了出来,想要重重的参楚枭一本。

    “启禀皇后,臣有本要奏!”令狐德棻站了出来. ..

    得到皇后认可之后,令狐德棻将他参楚枭的奏本递了上去。

    随即开口道。

    “启禀皇后,楚枭率领的水军,此次虽然大胜,可是根据战报,水军在倭国创造的杀戮实在太重,已然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他环视了各位朝臣之后,继续说道。

    “水军可是杀了倭国数十万人,甚至将奈良城屠城,可见其恐怖程度,这有违于我大唐的仁德宗旨,更是违背的圣贤的教导。”

    “而且,我大唐水军十万人出征,归来却战死五万之数,何其骇然?”

    “这全然是楚枭一意孤行,完全不顾后方援军到来,出动出击登陆倭国本土,这才给水军带来如此巨大的战损,这就是楚枭一人的罪过,臣在此请皇后,订下楚枭的罪名!”

    当令狐德棻说完之后,整个朝堂之上,瞬间寂静无声,众朝臣无不看着他。

    而令狐德棻似乎心中还在窃喜,等待着其他谏臣站出来,一致参楚枭一本,支援自己。

    然而,让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整个朝堂之上,竟没有一个人再说话,就这样看着他们,甚至看的他都有点发怵!

    反观朝堂各个.重臣,他们没有说话,是因为这才出征,不可能那么简单的去评定,更何况楚枭在朝堂这么久,与各种朝臣也有了交情。

    在这个时候,他们又怎么可能去责问楚枭呢?

    就连同位谏臣的魏征,在见过战报,了解了关于高州城的惨况,倭国人才残酷,以及水军登陆倭国后的艰难之后。

    他对于楚枭的所作所为,都无话可说,又怎么可能站出来,支持令狐德棻呢?

    甚至于,众朝臣在得知了水军大胜而归,心中无不震惊,心中对于楚枭更是拜服。

    他们又怎么可能理会令狐德棻这个老匹夫参楚枭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