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超市与商场并无本质差别。从商家角度说,都是为您供货,满足需求。从消费者角度看,则同属“温柔的陷阱”;为我服务是标,诱我钞票是本。而从“逛”,即没啥目的地闲遛的角度,不知别人如何看,反正我是偏爱超市的。商场在我眼中压根不是逛的地方。想要什么,直奔相关柜台,捎事挑选,买下便走。所以许多人尤其是女性有“逛”商场一说,常令我迷惑不解。也许我不适应商场那货多人杂、空气混浊的氛围?但有些超市人也不算少呀?恐怕还与商场的买卖关糸太明显有关吧。早年的营业员一个个横眉冷对的印痕,潜意识中仍让我不寒而栗。现在却又矫枉过正了些。你刚对某一商品斜下眼睛,她那边立马粘了上来。微笑虽比横眉受用些,语言却又甜得我头皮发麻。你买吧,本无此意或不甚喜欢。不买吧,尤其是禁不住劝诱挑选一番后,更欠她什么似的,老大的不过意。这也罢了,有时你掉脸开溜,身后还追来句“瞧他那穷样”之类道别词。超市较得人欢心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它“自选”的方式,最大程度淡化了实质也薄如白纸的买卖味上了。以至它真正“温柔”起来,使得你至少在某些瞬间忘了它也是个“陷阱”。职业化的笑脸,化而为花花绿绿的货物之纯真的“微笑”。人与货的沟通是如此坦然而便当。缤纷的包装如媚眼,撩得你心旌摇荡。繁复的香气似纤手,挠得你心眼儿痒痒。情不自禁便这个拿来瞅瞅,那个揽来嗅嗅。尽管腰包不安地呻唤,你也暂时把它们抛在了脑后。在如此自由而热诚的环境中,有时你简直还大有种元首在昴然巡阅的自得呢!普店之下,莫非吾物。予取予弃,一任己断。超市竟在无形中(尽管那么短暂而虚幻地)满足了我们某种深层而隐秘的欲望。恐怕它的发明者也始料不及吧?

    也许你不尽首肯我的感受。但不管怎么说,你多少得承认,超市的发明者是聪明的。他以勇气和睿智创造了一种新的“钓鱼”形式。不仅又一次有力地启示,本应受制于内容的形式,有时会多么神秘而有力的反作用于内容。还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和仿佛是无限的信任感。而信任感,在这个有人称为“信任危机”的年头,又是多么地难得而可爱!

    我给信任感冠以“仿佛”,亦非毫无根据。有回我在超市无意中脱下帽子塞进口袋,不料就此被货架后一双警惕的眼睛粘住,直到我离开,后脑勺还隐隐发烫。说起来,这也是超市最遭人诟病的地方。你勇冒失窃的风险,以最坦诚的方式示人以最大的自由与信任,却又矛盾地让一切购物者都成为你的假想敌。甚而至之,有时还弄出些大打出手的“诬良”丑闻来。但话虽这么说,若让我当法官,仍可能将他们和抽象的消费者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我相信他们开超市的初衷,决非作消费者名誉的扒手。可恨的是少数真正的扒手,不仅扒窃了超市的信任,还扒掉了一切消费者的名誉。超市因而将我们都视为假想敌固为不妥,却也不是没一点可理解之处。如同在没法根除害群之马的前提下,在家里横一道铁栅竖一道防盗门,还要在猫眼里鬼鬼祟祟窥上半晌一样,我们岂非都不得不将门外的一切人,视作假想敌么?

    其实若论超市的弊端的话,至少从我的角度看,还有个最易为人忽视的地方,就是它太和我们的腰包过不去。明明只想逛逛,出来时几乎没有空着手的。而许多东西并非我真需要的,甚至还常造成积压与浪费。比如有一阵我不知为何迷上了工具,大大小小的起子、验电笔陆续拎回一大堆。真出了啥故障,有那个金钢钻,却仍揽不了那瓷器活,常常还得找技工来帮忙。好在这并不太使我懊丧,买它们毕竟给了我某种乐趣甚至还有几分帝王感。这就值了。好比你买门票逛公园,图的不就是个“精神”吗?逛公园除了衣襟上那点儿花香,你啥也带不回来。而那堆工具可都在我床下躺着呢。这么看,我不还赚了点实在吗?